分享

读《认知行为治疗:故事和类比的应用》(一)

 昵称65829145 2019-08-27
      《认知行为治疗:故事和类比的应用》作者是英国的布伦克荣。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适用于多种常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治疗方法。著作通过使用相关故事、隐喻、类比、引用和轶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CBT付诸实践,同时也示范了在实践中治疗者是如何应用书中介绍的例子。下面是学习第一部分《开始:故事的背景》第一章《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体会
      1.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被定义为:任何一种利用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使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心理干预方式。
      所有的心理治疗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包括相互信任、对治疗作用的解释和说明、对治疗的期望、信息的交换、情感的沟通、成功的标准以及在学习新行为的过程中获取自省力等。
      2.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起源于20世纪,是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这两种互补方法的合并。CBT是一种旨在通过改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以达到改变其情绪的目的的谈话性治疗。
      以下是CBT的永恒名言:
      问题不在于遇到什么事件,而在于怎样解释和处理这些事件。
      使人们心神不宁的不是问题的本身,而是看待问题的看法。
      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没有发现问题的所在。
      改变你的思想,你就可以改变世界。
      乐观主义者每每在危机中看到机遇,悲观主义者每每在机遇中看到危机。
      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在向另一个方向前进。
      不要相信我,请检验我。
      我们可以从另一角更有益的角度看待世界。
      3.什么是CBT的基本要素。治疗师怎么知道自己使用的就是认知疗法呢?就看是否包含以下的10个要素。
      (1)检查思想。CBT需要检查思想和行为。我们的思想和之所以会带给我们快乐或悲伤,是因为如何看待事物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为。治疗时需要谨记这个原则:思想能够影响我们,尽管它可能并不是真实的。
      (2)明确问题。CBT坦诚地讨论“此时此地”的问题,鼓励来访者明确他们当前的困境,并确定治疗的目标。目标越明确就越容易实现。人们通常只会提出泛泛的目标,但以行为的形式将目标明确下来会更有效,即要思考如果要完成这个目标,你需要采取哪些行动?
      (3)分析成分。衡量一个人是否适用CBT时,第一步通常是鼓励他们描述一个近期遇到的典型问题。可以将来访者的这个问题分为5个层面:情景、思维、行为、情绪、躯体等反应。
      (4)搜集证据。CBT鼓励从两个方面搜集证据。第一,源于生活经历;第二,源于实证研究。
      (5)讲述故事。信赖和安全的治疗关系是CBT成功的必要条件。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创造出一个协作的“故事”。首选,由来访者讲述他们的故事,即问题呈现;然后,治疗师发掘并架构这些信息;最后,一个全新的故事产生了,这个故事是双方都能理解、对双方都有用的。
      (6)助人自助。CBT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治疗,来访者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不劳则无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7)布置作业。根据治疗的目标和需要,依据咨询的现状和进度,可以布置来访者完成一定量的家庭作业,这是咨询的延伸。
      (8)尝试实践。咨询治疗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尝试实践的过程。要让来访者在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在尝试实践中,要指导来访者实施分级暴露治疗法,不要想一蹴而就。
      (9)测量记录。对于来访者的治疗效果,要及时进行检测和记录。检测可以使用标准化师表,也可以让来访者表达他们的情感的强度,并有“远距”效果,即是问题,不是我自己。检测要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假如没有写下来,那就没有发生。与历史比较能够传达一个思想:“我们对过去的人的了解不是依据他们怎样思考、感受或行动,而是通过他们曾经写下的东西。”
      (10)结构程序。以上大致以1-9为序,构建了CBT治疗的稳定结构。当然,其中可有灵活的变化和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