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德夫

 昵称35641324 2018-02-17

人物经历

求学期间

1950年,胡德夫在台湾台东县太麻里大武山的一个原住民家庭出生,[5]11岁前一直呆在台东大武山的部落里。直到11岁,第一次离开部落到淡江中学读书。[4]淡江中学(完全中学)是教会学校,有唱诗班,为了唱歌,他参加了唱诗班。[6]受校长照顾,他得以在学校琴房练习钢琴。就读期间,还有一位教灵歌的加拿大老师给了他很多音乐资料听。[4]
胡德夫演出照
1968年,胡德夫进入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一进大学,他就爱上了英国民谣和西洋音乐。[6]
1970年,因父亲要动手术,急需手术费,胡德夫辍学赚钱。恰逢歌手万沙浪服完兵役重返歌坛,重组乐队需要一个合音的人,胡德夫应征加入,在乐队里为万沙浪弹电子琴合音。[6]

民歌运动

(年份未知)万沙浪成名后,不继续弹唱,乐队正式解散,胡德夫打两份工的同时,还在哥伦比亚驻台机构的咖啡厅演唱西洋歌曲,并逐渐有所名气,甚至有电视台采访他。
1970年代,胡德夫认识了李双泽。李双泽劝胡德夫少唱英文歌,多唱卑南族自己的歌。李双泽的建议使胡德夫对音乐有了重新的认识。[6]在李双泽的鼓励下,胡德夫尝试创作,《牛背上的孩子》(1974)、《枫叶》(1977)等民歌应运而生。他和好友李双泽、杨弦等人在台湾掀起一股本土音乐创作热潮,深远影响了台湾乃至整个华语乐坛,这场运动后被称为“民歌运动”。[4]民歌运动奠定了后来台湾流行音乐的基础,胡德夫遂被称为“台湾民谣之父”,与杨弦、李双泽并称为“民歌运动三君子”。[2][3]
胡德夫生活照
1974年,胡德夫举行了作品演唱会,成为台湾第一个举行个人作品演唱会的歌手。
1975年6月6日,胡德夫与杨弦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现代民歌演唱会,成为“校园民歌”运动的标志性事件。[7]在胡德夫与杨弦等人的影响下,出现了叶佳修梁弘志施孝荣等大批音乐人,随后台湾乐坛真正进入了流行音乐时代。
1977年9月,李双泽还未录完《美丽岛》就因救人在淡江溺水身亡。胡德夫和民歌运动歌手杨祖珺连夜录下这首歌曲,在李双泽的告别式上播放。不久,“美丽岛事件”爆发,这首歌被当局认定是“台独”歌曲,从此遭禁,胡德夫和杨祖珺也成为“问题歌手”,遭到封杀。[4]

原住民运动

1977年,胡德夫参与杨祖珺发起的“关怀台湾雏妓”社会活动,为被卖到城市当雏妓的原住民女孩募捐。[6]
胡德夫获奖照片
1982年,担任党外编联会少数民族委员会召集人。
1983年,胡德夫开始以原住民身份介入党外运动团体,利用党外杂志和各种演出演讲的机会,向社会告知原住民的处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