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把诗写得圆润流畅

 杏坛归客 2018-02-17

        “下字贵响,造字贵圆”是《沧浪诗话》上的句子,什么意思呢?王直方疏曰:“好诗圆美流畅如弹丸”。陶明濬疏曰:“李杜所以有诗仙、诗圣之称者,为其诗句之圆满也。”可能有这样一种偏见,以为诗词是文言作品,字句太浅显得直白,会有失大雅。诗人们也有追求所谓典雅风格、学院气派的,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解。


      那么怎样把需要讲究格律的诗词写得圆润流畅呢?这里其实有许多学问。


        首先我们来看看杜甫的名篇《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一字一句毫无阻隔,可谓一气呵成。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词语的遣用上,心到意随,环环紧扣。首联之“忽传”与“初闻”,颔联之“却看”与“漫卷”,皆是时间上无缝对接,情感上自然流露,语句上极为紧凑。


        二是对偶句子得心应手,灵活工整,色彩明亮,风姿便捷。尾联采用流水对,有如行云流水一般,愉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是采用重叠等修辞手法,如尾联,上句叠两个“峡”字,下句叠两个“阳”字,气势来贯,读来可以一语成诵,过目不忘。


        四是巧妙运用拗救、变格与多音字,遵律与达意相得益彰。如“看”字为平仄两用,“放”字在可平可仄处。如按部就班地处理,把“看”改为“观”,把“放”改为“吟”,也未尚不可,还可能更文雅,但是那种放荡不羁、收放自如的味道还有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五)》: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就是特殊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格式的要求必须三四两字都为平声时才可启动)如改为“千载琵琶胡地语”,与格律也能说的过去,但是咏怀之主观感受就荡然无存,读来也不顺口。


        再看当代人的诗作:


        在首届现代诗词大赛中蒋昌典的《早春》获得一等奖:“燕未归来莺未闻,挑花初孕柳初新。深深小巷花花伞,撑除江南二月春。”这诗明白如话,读来朗朗上口。仔细分析,就会得知诗人用了重复(两个“未”字、两个“初”字)、叠字(“深深”“花花”)、通感(“撑破”)等多种修辞手法。在郑万才主编中华文化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千家诗词》中有一首王学美写的七绝《回眸清江画廊》:“水载轻舟舟载歌,歌声棹影两婆娑。画中有我浑无觉,直摄云屏入镜多。”运用了两处顶针(首句句内顶针、一二句之间的顶针)、一处对比(三句中的“有我”与“无觉”)。如此看来,使用现代修辞手法手法拟词造句,是诗词语言流畅连贯的一大诀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