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资格笔试经典考点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bangjh 2018-02-17

单项选择题

1.儿童的行为是都是可以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班杜拉

C.维果斯基 D.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B班杜拉

解析:替代性强化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了试误说,维果斯基最著名的理论为“最近发展区”理论,奥苏贝尔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策略两个学习理论。

2.在进行视觉实验时,外界刺激会对视觉感受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只有强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B.只有弱光会降低世界感受性

C.强光和弱光都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D.强光和弱光都会提高视觉感受性

正确答案:A只有强光会降低视觉感受性

解析:对感觉适应的考察。明适应为光线由弱变强时,视觉感受性降低,感觉阈限提高;暗适应为光线由强变弱,视觉感受性提高,感觉阈限降低的情况。A项为明适应的正确描述,故选择A选项。

3.“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解析: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言语为中介刺激的条件反射活动。题中“谈虎色变”为听到“老虎”就感觉害怕的变了脸色,符合第二信号系统刺激活动的情况。

4.张老师在教室时,学生不声不响,认真学习;但当张老师离开教室,学生纪律立即变得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有可能是()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纵型 D.任务型

正确答案:A.专制型

解析:对教师领导类型的考察。题中学生在老师在时认真学,不在时就放松了要求,可见受老师的约束更大,故选择专制型。民主型是师生共同维护纪律,放纵型是教师对学生不做约束,任务型是以明确目的为导向形成的纪律。

5.下列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占大便宜

正确答案:B.得寸进尺

解析:效果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获得满足,则会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反之,则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本题四个选项中,B选项更接近“效果律”的定义。

6.李华在期末考试前,将所学内容绘制成网络图,方便自己进一步进行记忆。李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正确答案:C组织策略

解析:作图与制表,组织策略最显著的两大特征,故答案选择C选项。复述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信息,画线圈点批注属于复述策略范畴;精细加工策略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的一种策略,谐音联想和编歌诀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方式;资源管理策略则是对身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使用。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中的名句主要揭示了意志的哪方面品质?()

A.果断性 B.坚持性

C.自觉性 D.自制性

正确答案:B坚持性

解析:意志的坚持性指的是能够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原话中“锲而不舍”即表现出了百折不挠这一品质,故正确答案选择B选项。

8.新学期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老师便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借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这其中蕴含了德育方法中的()。

A.道德修养法 B.情感陶冶发

C.榜样示范法 D.道德评价法

正确答案:A道德修养法

解析:选择座右铭激励自己,是学生自己做选择,自我激励的方法,这符合道德修养法的概念。情感陶冶法与良好教育环境息息相关,榜样示范法需要具体人物的事迹激励,而道德评价法则是老师对学生行为做评判,辅以奖惩措施。

9.《自然》课上,小强先掌握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知道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随后了解到了鸭嘴兽产卵,但也属于哺乳动物的范畴,随即在脑海中产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但也有部分卵生”这一观念。这种知识的掌握过程属于学习类型中的()

A.派生类属 B.相关类属

C.并列组合 D.合理建构

正确答案:B相关类属

解析:相关类属是新学习的知识没有超出已有知识体系,但对已有知识产生了冲击并做出改变的情况。题中小强先认为哺乳动物是胎生的,随后因为鸭嘴兽的出现调整了自己的认识,这符合相关类属的界定,故选B选项。

10.张强的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他认为是考试当天自己感冒发着低烧影响了自己的发挥。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内部、稳定、可控 B.内部、不稳定、可控

C.内部、稳定、不可控 D.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正确答案:D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解析:对维纳成败归因理论的考察。维纳根据因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维度的不同将影响成败的因素分为6个,张强认为自己没有考好是因为身体出了状况,身心状态因素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简答题

1.请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理念的含义。

参考答案:

1.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三者有机结合;

2.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3.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4.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解析:根据关键字词合理组织语言即能得到分数,这里可以注意“理论与实践”、“遵循成长规律”、“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等方面

2.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这一概念。

参考答案: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先给学习者呈现先行组织者的一种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即在正式内容开始前,首先呈现一段包含新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且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引导性材料,让学生能够提纲挈领的把握要学的知识,并将旧有知识和新学知识相关联的教学策略。

解析能对“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做正确记忆与表述,即能对本题分值有比较好的把握。

3.简述教师课上提问应当遵循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1.合理设计题目;

2.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目的要明确;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

解析:在教学设计相关章节中进行的考察,语言尽量准确,组织意思相近的语言可酌情给分。

4.简要描述一下一个成熟教师的成长历程。

参考答案:

一个教师发展到成熟教师的阶段,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关注生存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是新手型老师,更多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其次进入的是关注情境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群体是老教师,在这一阶段对自身问题的焦虑过去,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和自己授课的效果,将心思放在了工作上。最后一个阶段即关注学生阶段的达成,教师真正成为了成熟教师,该阶段更多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应发展到什么情况。

解析:本题即对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考察,在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关注学生的阶段教师即为成熟教师了。

5.试比较场独立和场依存型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表现。

参考答案:

1.感兴趣学科有不同:场独立型学生偏爱自然学科和数学,场依存型学生则对人文社科学科感兴趣;

2.学科成绩存在不同:场独立型学生自然学科成绩好,场依存型学生社会学科成绩更好;

3.采用的学习策略存在不同:场独立型学生学习受内在动机支配,学习更自觉,场依存型学生学习欠主动,行为受外在动机支配;

4.教学偏好也有所不同,场独立性学生更自主,喜欢结构不严谨、教师起作用更小的教学,场依存型学生则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

解析:认知方式差异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对场独立和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熟记与认识即能对本题有较好把握。

辨析题

1.因为个体身心存在互补性,所以学生偏科,我们也只要学生好的学科更好就行了。

参考答案:

该观点错误。

身心互补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之一,强调身体机能间的互补和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要求我们注重学生自身优势的发展,促进个性进步。但这种进步不是一味的发展原本优势的学科,而是要通过优势学科的发展推动学生整体的进步,在个性进步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说法片面,不正确。

解析:考察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身心互补性的教学要求是长善救失,而不是对薄弱方面就此撒手不管。

2.因为要尊重学生权益,所以小学阶段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应遵循不处罚的原则。

参考答案:

该观点错误。

首先教师需要主动维护学生权益,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能对学生体罚侮辱,但是不得体罚不代表着不做处罚。小学阶段学生大多还处在他律道德阶段,需要教师对其行为做一定规范,合理处罚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包括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可接受性和冷处理原则,均未涉及不做处罚的内容。所以该说法错误。

解析:学生权益和班级突发状况处理原则的考察。将题中观点与真实原则要求做出对应即可。

3.美妙的旋律在耳畔响起,就像春风拂过脸颊。这种体验是学习才获得的。

参考答案:

该观点错误。

题干中的描述属于感觉规律中的联觉,指一种外界刺激同时引起两种感觉的现象,听到旋律是听觉,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则是皮肤传递来的触觉体验。感觉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神经系统即感觉器官有关。而学习是一种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获得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是后天的行为,所以二者之间不是划等号的关系,题干中观点错误。

解析:对学习定义和心理学基础知识中感觉知识的考察。注意题目用词,如果将“体验”换成“表达”则该题就正确了,因为真的是语文中通感的修辞手法。但问的是体验,就是现象本身的原理探究了。

4.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搞小发明,满足的是个体尊重的需要。

参考答案:

该观点错误。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满足最基本生存要求,安全需要是维护人身财产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强调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尊重需要则属于自尊和受到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则是个体自身理想、能力和价值的充分体现。这里学生搞小发明,参加科技活动,更多是自身能力的一种展示,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题干描述错误。

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记忆和理解,需要对五种需要的具体表现做记忆与理解。

5.个别辅导就是个别教学法。

参考答案:

该观点错误。

个别辅导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其是在大班授课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的课外作业和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等方式来进行的,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个别教学法是不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首先个别教学法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少,对学生的教学是一个一个轮流做的,无法同时照顾大多数人,仅限于小规模地教学。所以个别辅导和个别教学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解析:考察教学组织形式相关知识,个别辅导和个别教学名称近似,需要对相关组织形式有比较扎实的了解和记忆。个别辅导和现场教学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这点是判断这一问题的重要依据。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赵老师一直认为教学生识字可以有很多技巧。她在教学生“买卖”两个字的时候就风趣地解释道:“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通过两个字的结构很快就弄懂了这两个字。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赵老师就向学生提问“大家着急的时候会怎么样?天气干燥的情况下要预防什么灾害?”在学生回答出“急的跺脚”和“火灾”之后,赵老师立即在黑板上写下了“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脚”,学生也将两个字和两种情景结合起来,再也没出现写错的情况了。赵老师还在课下组织学生寻找易错字的特点,做顺口溜和比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易错字,并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1)结合材料对赵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析。

(2)谈谈教学方法的选取需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答案:

(1)赵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赵老师的教学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教授知识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材料中赵老师教授“买卖”等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区分相关行为,体现了这一原则。

其次,赵老师的教学遵循了直观性教学的原则,运用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中的言语直观。章老师在帮助学生区分“燥”和“躁”两个字时,对两种情况做了比较明晰的描述,对学生正确区分提供了帮助,是直观性的一种体现。

最后,赵老师的教学还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循循善诱。赵老师没有直接说生字如何区分,而是通过相关情境和描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又组织学生课下自主探究,掌握生字区分的能力,体现了启发性的要求。

解析:对教师教学行为作评价,考察对教学行为相关知识的掌握,记忆相关教学原则的界定和使用范围即能对本题有较好的把握。

(2)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包括:

1.教学目的和人物的要求;

2.课程性质与特点;

3.学生年龄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解析:为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知识点以记忆为主,实际答题中言之成理即能酌情给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老师正在给初一学生上体育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张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一声尖叫,使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张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贺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张老师的火气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这时,张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一

“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后腿是怎样起跳的?”

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

“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

“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张老师及时加以鼓励。

“它起跳后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

“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张老师又问。

“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

“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跳跃动作试一试呀?”

“想!”同学们齐答道。

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使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

(1)结合材料,对张老师的行为进行评价。

(2)谈谈教师面对课堂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什么样的矫正方法最恰当。

参考答案:

(1)张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首先,张老师符合新课改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要求。在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青蛙”事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面对,尊重了学生的人格,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张老师行为符合学生观的要求。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发展潜能,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善于引导。材料中面对还有一半学生动作掌握不纯熟的情况,张老师依然没有放弃,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顺利教会学生相关动作,体现了对学生观的遵守。

最后,张老师的行为也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需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注意学生的个性。材料中张老师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和才能,通过青蛙这一突发情况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不断学习进步。

解析:对教师行为的考察,本题可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注意答题要点和依据都在材料中,注意结合。言之成理即可获得分数。

(2)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行动,矫正学生行为:

1. 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

2.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 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4.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 协调同伴关系;

6. 与家长合作;

7. 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

解析:考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和矫正,需要记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