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养心之道(一)

 雁飞云 2018-02-18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_《庄子.齐物论》
意思就是说,生死差别不是完全不可超越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可以就是不可以,不可以就是可以。看淡生死,尊重生命。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代表,也是他所追求的境界,最主要表现他的态度和风格,逍遥不是任性,不是随意,是随顺事物自然的规律,凭借其势而自然运行,讲的是物适其性,没有谁更好,谁更差的区别。逍遥是人生的一种境界,然而境界也是有大小的。自己要做的,就是看清楚自己的内心,看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青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意思就是夏天的虫子,无论你怎样与它谈论冬天的冰雪,它也不会明白,拘于虚指的就是人的认识,受空间的局限,笃于时指的是受时间的限制。

孔子的一个学生与一个人发生了争执,争论的话题是,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学生说自然是四季,而对方非咬住说三季,并且说谁错了,谁就给对方磕头,这个时候他们正好遇到了孔子,孔子说是三季。于是孔子的学生只好磕了三个头,回到家中,学生依然不解,问孔子为何说三季?
孔子告诉他,是人都知道是四季,而他浑身绿色,其实是个蚱蜢,怎么会有冬季呢?他即是活不过冬季,自然只有三季,你又何必跟他计较呢?吃点亏又何妨,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三季人,何必总是要争得面红耳赤,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同理,当我们总是责怪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时候,请静下心来,个人有个人的思维限制,思维不同,见解很难一致,所以我们都是彼此眼中的夏虫,又如何能争出个对错?
理解固然是美好的,然而事实上,由于年龄,性格,职业,知识,结构,品德修养,人生活经历等等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有时是很难互相理解的。
脆弱的人把许多精力放在求理解上,到处是我表白,宣扬自己,把别人不理解自己视为最大的痛苦。如果你过分希望得到理解,得到他人的赞许和默认,当你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我挫败感产生之所在,同样当寻求理解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产生惰性,这是将自我价值,至于别人控制之下,由他人随意抬高或贬低。
如果你希望得到理解,最为有效的方法恰恰是不去渴望,不去追求,不要求每个人都理解你。只要你相信自己,并且以积极的自我形象为指南,你便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理解。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有的人聪明在眼前,有的人聪明在长远,大智慧的人行为襟怀坦荡,小聪明的人往往鸡蛋里挑骨头。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也看不惯,连一个朋友也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来。生活当中双方发生矛盾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功夫。
不逼别人认错就会避免麻烦,就会避免所有争执,而且还可以令对方跟你一样宽容大度,并且,你友好的态度,还会使他坦白承认他也可能弄错。

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有用不一定使用,我们有时候只是看到事情的一面,就否定了全部价值,如果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从一面看是麻烦,从另一面看是锻炼和提升,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谚语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在一个好的团队管理者眼中,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略》中说:“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
历史是说,用人的方法就是按功行责,有大功者封以爵位,以示其尊,以成其名,并给予财物以供养他,以济其生,以济其家。这样才能使能人志士无后顾之忧,无叛逆之心。兵书中总结说:“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就是说遵从有才能的人,那么智谋之士就会投奔于你,俸禄优厚,忠义之士就会死命报效。所以在对待真正能人贤才时,不要吝惜钱财,封赏有助之士,不要有意拖延,以免错过最佳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