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高陂人“过年”

 昵称41082923 2018-02-18


龙岩慢生活   lymsh1957184814

龙岩人的名片  客家人的记忆

编辑   阿圆 / 阿琪

审核   阿原

微信  ayuan778645266


话说高陂人“过年”



俗话说:“细人望过年,大人愁过年。”

客家人把春节称之为“过年”,高陂人也不例外。


从年廿三(入年界后和过年期间,每日都会被冠以“年”,如年初一等。)入年界开始至正月廿,欢乐的气氛会持续将近一个月,正所谓“有食冇食,撩到正月二十!”

——槽大猪、填番鸭,砻米、蒸酒,腊年料、做新衫,扫屋洗刷等都务必在入年界前“完工”。


——蒸酒


年廿三晚,灶君老娭上天。

要在灶君神位前供奉果品糖果,请其食甜嘴巴,食香嘴,上天后好在众神面前讲好话、多美言。点烛、燃香、烧纸、放炮,再撕去贴了一年的“灶君位”,送灶君老娭上天(传说中的灶君原为一对夫妻)。除夕夜,再在重新贴上的灶君神位前,重摆香案,迎接灶君老娭回家。



高陂人要置办的年货很多,猪肉、牛肉、鸡、鸭、兔、鱼等已经很普遍了,天上的、地下的、山中的、水里的,对联年画、茶料菜蔬、水果鲜花、烟花百货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所以一到年墟——大甲墟的年二十八、年二十九两天,到处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拥挤不堪!——浓浓的年味,洋溢心间、充盈心头!



接近年关,很多人要杀年猪、放鱼塘捉鱼、蒸糖糕粄、蒸酒做肉圆。现在也有很多几家人合起来,共杀一头牛的。猪牛已经很普遍了,又有人杀羊或豪猪过年的。可见,生活水平水涨船高、日新月异呀!

出外谋生的、在外工作的,此刻都会陆续千里迢迢往家赶,回到他们的祖地;鞭炮锣鼓声在不时响起,家的感召,力量无穷,势不可挡!



大年三十。

人们早八八便起来迟头牲,迟鸡烫鸭,开大床粄,烧香敬神,贴对联挂灯笼,斩斩剁剁,欢声笑语,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累并快乐着!

天还没夜,半下午早早便开食了。桌上碗筷摆的整整齐齐,一家人坐得团团圆圆,还要为过世的父母、外出未归的家人倒满酒,虚位以待,以表思念,以示同欢。

吃团圆饭是过年中最温馨最享受的时刻。一年的辛劳,一年的外出,此时,就是平时不喝酒之人,也要眯上几口,以示敬意。“话在酒中,干!”——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话在酒中,干!


通常年夜饭时,会让长辈先动筷子,有的长辈动筷子时会说:“过了新年赚过多,一年更比一年好!”等的好话。宴席上,大家尽情喝酒,专讲好话,不打骂孩子。要是不小心碰翻了碗倒了酒时也会说:“好事好事,食不动用不动,多敬土地公!”就是不小心打碎了盘碗,此时也会高兴地反说:“对点对点,银树开花!”

年夜饭的最高潮,就是大人给小孩派发压岁钱,同时也不会忘了孝敬老人。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啊!


——酒香不怕巷子深!

 

除夕夜,迎回灶君后,灶上、厨房、厅堂、睡间都会亮着灯,直到天光,称之为“照岁”。一夜灯火通明,意味着来年前景光明、万事胜意、平安吉祥!

敬完神放完鞭炮,一家人又围坐泡茶,总结旧年,展望新年。或者围看“春晚”,或者麻将几桌,坐等“开门”时刻,真是“难忘今宵”!

“开门”是新年伊始的大事。辞旧迎新,承前启后,迎接新年好运来,祈求外出逢贵人,发大财,平安吉祥;在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胜意。仪式庄重。门上要贴“开门大吉”,要翻通书、看壁历,择定吉时吉方,备好牲仪果酒,香纸烛炮。时辰一到,即郑重推开大门,并说:“开门大吉,万事胜意!”接着跨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然后搬出香案,焚香点烛,祈求祝福,烧纸放炮。

开门后进入子时,就是新年了,到处鞭炮连天,烟花四起,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一片欢乐的海洋!

第二天,大家又得早早条起,梳妆打扮一番,穿着新衣,相邀结伴,准备去“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拜访老者,看望亲朋,互相祝福,增进感情,这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对老人,祝他们:“长命百岁,寿比南山!”或者“平安吉祥,添福添寿!”

对公务员,祝他们:“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对经商者,祝他们:“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对学生,则祝他们:“健康成长,学习进步!”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切记之!

当今社会,通讯方便快捷,微信满天飞,一条微信就代替了劳身动驾,轻而易举。殊不知,几千年的传统“年味”却大打了折扣,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也随之淡漠了许多!——手机毕竟是手机,难以代替人啊!



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

老人家留在家里,年轻人去送年。从老外家行到新外家,有先有后,有规有矩。这又是中华传统礼仪的具体体现。以前送礼,一臂头牲(一只结鸡、一只番鸭或一只兔子,翅翼或前腿以上剁下,剩下的对半剁开,分送两家),一块糖糕粄。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是整只的了,或一箱牛奶、一桶油都是可以的,甚至干脆包钱代替。但是,回娘家,走亲戚,送年送节,主要还是常来常往,探望看视,联络感情,维系亲缘,也不要太看重了礼物,否则与本其意就大相径庭了。

高陂人十分热情好客,一家来客,家家相迎,都会拎了酒壶,筛一大碗,边说:“来来来,食一碗水一般的淡酒,唔好食,莫见怪!”待客人食得面红大赤,熏熏欲醉,一醉而归,主人倍有面子。这也是高陂酒文化的特色之一



年初三是“送穷日”。

这是以前的说法,因此也不会去过人家。现代人早已没有了此顾忌,照样随心所欲地走动。


年初五“开小正”。

年味开始淡了,开始收起心思,准备日后的工作,该干嘛干嘛去了!


年初六可以挑尿痛下地干活了,哪家婆娘最勤劳,立见分晓。


年初七为“人日”,要食煎豆腐,食后大富大贵。


年初八为“谷日”,烧香敬“五谷天神”,不能放炮,以防稻穗冇谷。


年初九为玉皇大帝生日,要烧高香祭天神,为玉皇大帝拜寿。



正月十四是大甲墟,也称之为“花灯墟”。满街都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花灯,有龙头子、鲤鱼灯、竹马灯、鼓子灯等,令小孩子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兴奋异常。“灯“与”丁”谐音,大人们也是乐于花钱,乐于消受的。整个大甲墟就成了花灯的世界,一幅太平盛世之景,豁然展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开大正”。是春节的又一高潮。主要内容是祭先祖、闹祠堂、闹花灯。

以前,高陂的各村各姓都有花灯,甚为热闹,异彩纷呈。比如北山张姓、西陂林姓、上洋陈姓、平在王姓的龙灯;塘厦吴姓的打狮;富岭王姓的采茶灯、船灯等。如今,在西陂闹天后宫、北山闹关帝庙时,盛况空前,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民俗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



正月十九夜,北山的龙灯还必定要到大甲墟去热闹一晚。大街小巷,观者如潮,灯火不息,年味渐远,意犹未尽。

至此,高陂人的“过年”才算结束,完满落幕!


(自/高陂记忆,编辑/陈忠元)




新春

快乐




龙岩慢生活

龙岩人最贴心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