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根据疾病的深浅来分表证和里证。表指外,里指内,那么事物的发展变化中会出现没有绝对的表和绝对的里,这时应该怎么办?疾病的发展变化同样也是这个样子的,那我们怎么定?定表,定里都不合适。所以在临床运用过程中,还有个半表半里证。我们根据疾病的深浅,临床上我们把疾病划分为三层,一.表证;二.半表半里证;三.里证
用什么标准、什么办法去分辨她们呢?靠西医的检查吗?显然不是靠人体解剖的层次吗?显然也不是!我们是依靠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去辨别。
那么,什么症状最能体现出表证呢?表证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什么呢?中医有句话叫:有一份恶寒就有一分表证,这句话表明了恶寒对诊断为表证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恶寒?恶寒是什么样子?临床上又有哪些症状跟他很相似?我们又要怎样去诊断或者鉴别类似的症状呢?这个相似症状是畏寒,怎么鉴别,恶寒就是你怕冷,但是盖被、加衣、烤火、晒太阳等等,都无法解除你怕冷的症状。
如果你怕冷、但盖被、加衣、喝开水、取暖等等,就不那么怕冷了、就舒服了,这就是恶寒。那么既然恶寒和畏寒有这样一个区别,为什么怕冷会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呢?他们的病机是什么?我们得了解,我们平时只有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也就是病机,那么我们在临床当中才可以去治疗它,这就是我们常讲病机很重要的原因!
畏寒是机体内能量不足(通俗地讲),或者阳气不足,或者津液不足,导致身体出现怕冷。那么既然说能量不足,那么给他能量不就可以解决了吗?给他喝点开水,晒点太阳等等,他就能得到缓解。
恶寒是外邪侵入人体的最外层,而机体内的能量相对充足,正气足,它入侵机体就要将邪排出去,或者说,我要守住我自己,不让它入侵,这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机体反应。他的反应是什么?是恶寒!既然他有正气,他有能量,那你给他盖被子,加衣服等等就没有用,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你给他也起不到治疗作用。
你的身体想要什么,想解决什么,我们就帮助你去解决。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你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是解决外邪?或者是外邪已经侵入你的表了,你要把它赶出去,皮肤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出汗,那么这个时候,我帮助你把表打开,让邪气出去,这就是中医的治疗大法,叫顺势而为!
恶寒是表证的一个重要特点,那还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前面讲过,表里证的疾病是因为疾病的深浅而定。人体的最外层是最表层,而头、项、背又是外层的最外层。那么说表证的初级阶段,头项背啊,当发生一些反应。我们说的一些反映就是一些病症,脉学是中医的一大特点,那么脉也有反应,浮外而主表,显于寸也主表,那么这个时候,脉当浮或者是寸浮,脉象就会表现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是从舌苔上去看的话,因为疾病未入里,相对来说表现不明显。因为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引起,表证的时候舌苔诊断的意义不大。
《伤寒论》的第一条,可以说是千古绝句!他完整的,完美的表达了这一些。我啰嗦了半天,他一句就说清了,他怎么说?他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太阳病,所以就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就可以辨为表证。如果再兼杂其他的疾病,我们要再辨,因为疾病是复杂的,但是有了这几条,我们表证就可以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