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堂行医

 ycd2468 2018-02-20

又见秋雁一行行 来自徐木兰 04:12

当你漫游神州大地,发觉各地开设的中药店大多称“堂”,什么“鹤年堂”、“宏济堂”、“震德堂”......这是啥缘故?这就得从东汉末年的长沙太守张仲景说起。

      张仲景出身于书礼之家,自小聪慧好学。他的父母看到社会腐败,当官者仗势谋私,鱼肉百姓,便鼓励小仲景积极进取,将来搏得一官半职,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一天,张仲景从史书上看到扁鹊精通医术,拯救垂危病人的故事,内心十分向往。恰好他的同乡张伯祖是一个名医,并有“妙手回春”的美誉,为此,十三岁的张仲景便跑到张伯祖的诊所,对张伯祖说:“张医师,我希望做一个为民办事的好官,但这个愿望现在达不到,因此想先做一名好医生,我怎样才能成为扁鹊呢?”

张医师说:“一个好医生除了要把病人的痛苦时刻牢记在心外,还要精通医术、刻苦钻研,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当今的扁鹊。”

“我要跟你学医,成为当今的扁鹊,医师,请收下我吧。”

张伯祖动情了,决定收下了张仲景。

张伯祖边行医边教授。张仲景边做助手,边苦心钻研,五年后,张仲景尽得张伯祖医道,他成了名闻乡里的好医生。

一晃又是三年,张仲景从医道步入仕途,二十七岁那年便官至长沙太守。

一天,张仲景外出巡航,回府途中,一位少年拦路告状,张太守卷起轿帘问:“你小小年纪,状告何人?”“我告西门外的王郎中。”“因何告他?”“我自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上个月,父亲得病请来了王郎中,他一看病便夸下大口,说药到病除,不料越吃越不好,五天后,我又去请他,他说这次一定治好,但事与愿违,父亲连呼吸也困难了。昨天我再去找他,他却避而不见了。”

   “那你可另请高明医生治疗。”

“我早就想另请高明,可他怕坏了自己名声,欺我年小,暗暗派人盯住我,不让我去请,今天还托人对我说,我父亲得的并不是病,而是鬼迷心窍,因此特来请老爷作主。”

张仲景又问:“你家住哪里?”“就在前面不远。”“本官立即去你家看视。”“请老爷查办这骗人的郎中。”“不必多问,前面带路。”

到了少年的家,张仲景仔细地看视了奄奄一息的病人,猜测他犯的是一种伤寒症,由于庸医用错药,致使病情恶化。他随即令衙役传审那个王郎中。王郎中一见惊动了太守,只有招供了全部实情。原来王郎中只略知一点医道,医德很差,他到处吹牛,诈骗钱财,贻害百姓。张仲景严厉责令他归还病人全部钱财,并停业三年,待医术精通后再行医。

张仲景见病人生命垂危,怕贻误时机,便嘱咐少年:“本官替你作主,即刻为你父亲请医治疗。”

回衙后,张仲景立即脱去官服冠带,整理出搁置多年的医箱,换上青衣便帽,避开随从,匆匆步行而去。

当他叩开病人家门,只见少年坐在父亲的病床前,流着眼泪,企盼着太守派来的医生,当他一见这位医生就是当今太守,更激动得满眼泪水淋淋。

“老爷,怎么是您?”

张仲景摇摇双手,示意他不要声张,便匆匆来到病榻前切脉诊断,当确定是伤寒并发症后,即开好药方,叫少年赶快去撮。自己便坐在病人前仔细观察,待少年撮药回来,一一校对无误,再告知煎药要领后,才匆匆离去。

病人吃了药后,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伤寒症在当时是长沙地区流行的一种时疫。长沙太守用妙药治好垂危病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大街小巷广为传颂。一日,张仲景在大堂办公,衙门外发生了骚动,衙役班头往外一看,原来是几个病者家属在衙门外求见,渴望太守能为他们施行医术。

“老爷是专门办理政务的一府之主,怎能行医?要治病去请医生,不得在此喧哗。”

“班头大哥,”一双开裂的老手乞求着,“我家小三子已三天水米不沾牙,只要太守老爷看一看,便能药到病除,请大哥千万替小老儿禀报一声,小三子是我家的命根啊......”老人跪在地上哀求。

“不行,老爷怎能和医生相比,我若去禀报,老爷怪罪下来如何得了?”

“太守爱民如子,不会怪罪的,求求您,代为禀报。”众人依次跪下了双膝。

“不要胡闹,不要胡闹,你们跪下也没用。”班头在慌乱中提高了嗓音。

“何事喧闹?”刚刚料理完公事的张仲景闻声走了出来,他一看衙门前竟跪着那么多百姓,连连摆手:“大家请起,有话尽管站着讲,本官尽量为你们作主。”

“老爷,我们都是病人的家属,因为你曾用妙手回春,医好垂危病人,我们慕名而来,想请您赐一药房方,救救我们家中人的生命。”

张仲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他拱着双手:“谢谢大家对本官的信任,我可以为大家诊治。”

“大人,万万不可,您是堂堂太守,一府之主,怎么可以像游街郎中一样在衙门行医呢?”

“我自小认为,做官应该为百姓办事,行医能解除百姓病痛,是为百姓办事的具体表现,怎能说‘万万不可’呢?”

“大人,衙门大堂是森严肃穆之地,是执法场所,倘若平民百姓随便进来,岂不破坏了官府尊严?”班头衙役据理陈述。

“只要对百姓有利,我甘愿打破这官府尊严,更何况我现在公事已经办完,利用空余时间为百姓解除病痛,两者互不贻误,目标又是一致,岂不两全其美。”张仲景的双眼闪耀出明亮的光彩,他转向衙门外众人,“请你们回家把病人扶入大堂,待我更衣后免费为大家一一诊脉开方。”

这天,张仲景坐在大堂行医到掌灯时分。第二天,他又命令衙役通报长沙城内所有行医者来大堂议事。他详细地对大家讲述了伤寒症的病情和药味的处方,以及时阻止这股伤寒时疫的蔓延。

从此,他便上午峨袍冠带在大堂理案,下午青衣便帽在大堂行医。并设立了“大堂中药房”。为表示自己的决心,他还在府台衙门前挂起“坐堂医生张仲景”的直幅招牌。由于太守带头认真诊病,使长沙一带流行的伤寒症及时扑灭了。

后代人为了颂扬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功德,纪念他为百姓办实事的精神,就把中药店统统称为“堂”,这一传统称呼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