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字与小字的关系——清华美院教授讲授书法作品创作

 翠谷叠泉 2018-02-20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大字与小字的关系——清华美院教授讲授书法作品创作

王玉芳 行草中堂 规格138cm×68cm

释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玉芳作品评语:作品写得持重稳健、文静婉娴,彬彬然涵君子之风,落落乎藏出世之相,用笔练达沉着,明净朗洁,作品有墨韵观照(如“处”“坐”与左边“无”“还”“期”的枯润对比等)、有字眼映托(“带”硕大为字眼,又有“事”“行”等字的陪托而不显突兀)、有形势生姿(两个“无”字虽然相近相邻,但一个向左上仰,一个向右上仰,顾盼可人)。另外,“浦”“深”的“氵”虽形貌相仿,然姿态不类,饶有情趣。

但作品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点画质感欠弱。作者应在用笔的方式和速度的把握上做些研究,揣悟点线组合中中侧互用、方圆结合的用笔变化,同时高境界、高质量的点线有时也只能通过一定的书写速度和节奏控制来实现。落笔要大胆,行笔要果断,收笔要讲究。如能多一些如“颇”“吹”“渔歌入浦深”等字的线质表现,作品当更进一步。

总体感觉,落款小字较正文大字好些,作者不妨尝试用小字作常态创作,是不是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邂逅呢?

大字与小字的关系——清华美院教授讲授书法作品创作

钱玉清示范作品 临张华《得书帖》小品 规格42cm×35cm

释文:得书为慰,仆诸惽(mǐn)疾已甚,暂西卧,归还乃悉,比将念反,不具。张华呈。

在我们书法群团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书家大字比小字好,有的书家小字比大字好,少有宏通淹贯、大小兼擅的,这就是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在起作用,但也有很多人被所谓的“性情相契”耽误了一辈子,因为这种“性情相契”往往是在某时、某地偶见了某一本帖或看到了某一件作品,视觉感官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而在脑际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以至于出现“一见钟情”挥之不去的效应,或许另一个“性情相契”的她正在等待着你,却因为你从未感受过她的美丽、体验过她的魅力、珍视过她的存在,而和她失之交臂了。这就是“先入为主”的错觉和幻觉在作祟,于是,自立町畦,不闻他道,凭着兴致来,任着性子玩,写大字的不关心小字,写小字的未涉足大字,即便举步维艰、收效甚微,也一意孤行、义无反顾。表面上看大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不屈不移、坚守信念的气节,实则是被假象搅乱了心,蒙蔽了眼,是一种胶柱鼓瑟、冥顽不灵的不明智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改弦更张,尝试突破呢?指不定会出现如梦方醒、豁然开朗的转机呢!所以,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就有成功的可能,总比一条道走到黑要好。

大字与小字的关系——清华美院教授讲授书法作品创作

张华《得书帖》

多一个选择,也就少一点遗憾,会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自信,为日后开辟新路,确立适合自己的品牌性书风拓展空间。倘若不成,回走老路又何尝不是必要的技法积累?殊不知,究心于大字不眷注小字会越写越空,俯首于小字不留心大字会越写越结。在日常临创中,虽有所侧重,但亦须相互观照,大字要靠小字来滋养,小字要靠大字来调理,这样才能融通入妙,臻至高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