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式呼吸与太极拳

 文摘先生的精选 2018-02-20

能坚持练太极拳的有几类人,比如说,退休的有的是时间的老头老太太,或者有些人有病不练太极拳不行。还有就是练太极拳练出感觉的,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就是对太极拳非常感兴趣的人,王波就是属于最后一种。后面揉膝的就是王波。

王波参加了2017年的北京五一安般太极三天班后,一直在不间断的练习。看来三天班还是有效果的。下面的文章就是王波写的学拳心得。


腹式呼吸在太极拳中的意义----王波

人生而呼吸,即使睡着了也会自动呼吸,一旦停止呼吸就意味着死亡。虽然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但是绝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属于无意识的胸式呼吸。人体通过呼吸不断地从外界环境摄取氧,以氧化体内营养物质,供应能量和维持体温,同时将氧化过程中产生的CO2排出体外,从而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呼吸按照呼吸方式可以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体呼吸,其中体呼吸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全身的皮肤也参与呼吸,每一次呼吸的时间间隔就会非常长,属于呼吸深度最深的呼吸方式。
人刚出生本能是使用腹式呼吸,小孩子哭起来声音嘹亮,而且哭很长时间都不累,就是因为小孩子用腹式呼吸,所以气比较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学说话,大部分人说话用用喉部肌肉和声带来发声,因此小孩子在学说话的过程中慢慢就不再使用腹式呼吸。但是对于歌唱家而言,就是训练使用腹式呼吸进行发声训练,唱出来的声音才会响亮、穿透力强。
如果身体的部分肌肉僵硬,僵硬部分的肌肉就会出现气的运行不通畅,表现为用手按压会疼,同时身体内部能够存储的气量就会减少,如果僵紧的身体能够存储1立方米的气,全身放松的身体可能就能存储2立方米的气,身体越放松就能存储越多的气。胸式呼吸每次能够更新30%的气、腹式呼吸每次更新75%的气、体呼吸可能每次更新98%的气,三者的核心区别就是气体交换的效率不同,在竞技过程中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的输出依赖于身体内部气的存量和气的换气效率,因此在行拳过程中维持腹式呼吸(体呼吸更好,大部分人做不到就不强调)和保持身体放松同样重要。科学安般念就是最好的呼吸训练法,通过打坐放松肌肉,身体会自然把呼吸转为腹式呼吸。

                                       安般太极学员王波



太极拳到底练什么?----王波

最近练拳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太极拳到底练什么?很多人看了这个话题也许感觉这是个很好笑、也很简单的问题,但是越是简单的问题往往背后越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首先,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内家拳和外家拳的核心区别就是内家拳有所谓的内劲,外家拳更加强调肌肉的爆发力,外家拳跟拳击等体育项目是一样的练习原理,就好比钢比铁硬、铁比铁矿石更硬、因此外家拳的练习方式就是不断提纯、把肌肉、骨骼从铁矿石提纯到钢的程度就算大成了。内家拳强调的内劲,本质上就是气。汽车轮胎是橡胶做的,本身质地是软和有弹性的,当轮胎内部充满了气的时候,轮胎就会特别硬,因此当皮肤、肌肉、筋膜能够在瞬间充满气,硬度就会瞬间变得像钢铁一样。再加上刻意避开对手的劲,身体用圆运动来化解劲力,就达到了外家拳的竞技效果。
因此太极拳练习的目标就是内劲,也就是身体内部的气,理解了这个也就理解了邓老师文章中的一句话“太极有手不用手,浑身是手手非手,一举一动皆用腰腿劲,即无手太极”,也就是说在练习太极拳架的时候,身体一定要放松,因为只有身体放松了,身体内部的气才能运行的比较通畅。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在身体放松的状态下行拳,拳架最好高一些,因为身体重心一旦放低,双腿的肌肉肯定就会紧绷,肌肉一紧绷身体内部气的运行就会受阻。无手太极拳的本质,也是强调打拳的时候身体要放松,尤其是手腕、肩膀、腰胯、膝盖和足踝放松,所谓无手就是不用手的蛮劲和胳膊的肌肉发力,手和胳膊只是力的传导通道,手指到哪里腰腿劲就传导到哪里。
最后就是如何强化身体内部的气,通过打坐提高身体的觉知力,觉知力提高了就能够更容易感受到身体内部的气,打拳的时候要放松,在放松的状态下行拳,身体内部的气感就会越来越明显,因为气在身体内部本身就是存在的,只不过我们平常做动作都不用这种方式发力,而是用四肢本身的肌肉力量做动作,因此气在身体内部是散乱的、运行也较慢,时间久了这种发力方式被身体遗忘了,只能通过练习太极拳来找回这种发力方式,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用这种方式发力,当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就是邓师所谓的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是按照太极拳的要点在做,时时刻刻保持心与意相守,太极功夫就会不断的进步。
                                       安般太极学员王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