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清城东,有个600多年前的瀑边古村落

 传闻汇总书馆 2018-02-22


2017-10-09 虹桥门户网


在乐清的城东街道珠垟村,岁月的长河在此悠悠流淌,村民依然传承祖先的勤耕不辍,村庄屋舍俨然,古民居、古树、古桥……

依旧,它遗世独立,在六百三十余年的岁月磨练中,如今,在这里,依然能看得见,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工业大市的乐清,还深藏着一个六百多年历史的珠垟古村,也是温州少见的瀑布边的村庄。


走进珠垟村口,清洌的溪水上空一座石拱硐桥边,一棵180多年的古枫树独木成林,树高达20大米,遮天蔽日;桥上首还有罗汉松和樟树,都有三五百年的历史,与枫树的树冠交错连片,给村口的空中撑起了一把绿色“大伞”,很是凉意,村民们坐在树下拉家常。


在桥下溪水中,除了阳光投下的斑驳影子散落水面外,还有不远处潭中伸出水面的石头,其形如舵,虽然不高大,但是很奇特!在桥的上方,是村文化礼堂,这是一座张氏宗祠和小学改造的建筑,其中的张氏宗祠始建清嘉庆十八年(1815年),中厅五阁,中构戏台,建筑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记录着珠垟村人才辈出的荣耀;在小学改造的农耕文化展示馆内,上百件当地村民收藏的“老古董”在此展示,集聚在村口的这些古树、古祠、古桥、古器具成了村中的点晴之笔!



沿着溪水两边而建的村间道路前行,村口右方是依山势而建的建筑,一幢外形如雕堡的二层圆楼,是先祖从城北迁到此的第一座房子的宅基地,虽然先祖的第一座老房子已不在,但是现存的老房子,也有上百年历史。


在村内,每隔不远,就有架在溪水上空桥和古老又显得有些破败的老建筑,这些建筑的石头墙上、瓦檐上,长满了青苔和厥类植物,流露着岁月的沧桑。这样的老房子,在村里现存还有18座。


在村中的一处空坦处,在溪边建的木头平房前,房子内开着一店小杂货店,店内的陈设依然是六七十年代的样子,恍惚间,让人以为沿着时间之河回溯来到了曾经熟悉的一个小山村。虽然村庄有些老旧,但是这些老房子的院前院后,柿子、杨梅等果树,还有花花草草,村民们生活怡然自乐!

从空坦处没走几步,耳边传来流水的轰鸣声,沿着满地落叶的石阶而上,突然眼前的山谷悬崖中有一泄而下的飞瀑,大约有二三十米高。

我们沿着通往瀑布底下的龙潭小路而下,此时的龙潭两边草地上,长满了粉红色的凤仙花;潭边,竖立着一块圆形的巨石,站在巨石上仰望,整条飞瀑收入眼底,这条飞瀑从狭窄的山谷崖壁中飞流而下,溅飞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最后落入一汪碧绿的潭水中,呈现出“一瀑云谷,万斛倾‘珠’”的壮观!这也是温州地区紧挨村庄的罕见大瀑布。

由于村庄地理位置极其独特,流经村庄的两条溪水合抱呈“屿”,如双龙抢珠,才得名“珠垟”。因此,我们从龙潭飞瀑原路出来,经村口枫树下绕到溪水对岸“屿”中,“屿”中的建筑大部分掩蔽在郁郁葱葱的茂林修竹中。在最高处的“屿中”山坪上,村民利用自家的房子开出了一家农家乐餐馆。

穿过最高处,下山来到了另一条绕村的溪水边,此溪水的上方是一个山塘水库,村民已将其改造成了泳池,夏天这儿是人气最旺的地方。


珠垟村按村史记载:始祖从明朝洪武七年徙迁,距今六百三十余年,是一个民风淳朴的省级文明古村。

交通线路:乐清市区—牛鼻洞—黄良村—珠垟村(车程约12公里)

沿路景点(无需门票)黄良村宋代古刹翠云寺、北沙角村半山腰的福清寺、牛头山、北沙角仙乐公园(公园内古木参天,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有仙叠岩、狮子岩、元宝岩、背棚岩等惟妙惟肖) 

餐饮:珠垟村有金林农家乐(订餐0577-62162176)、黄良村路边也有多家农家乐


来源:温州商报、山海城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