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节课的长度,一名教师的责任

 老刘tdrhg 2018-02-22


——《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读后感

 

上海市嘉定区华江中学  唐丹

 

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当其冲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上课。上课,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蕴含了大智慧,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探索实践。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春华老师所著的《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这本书,是我们新教师的灯塔,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在阅读完全书之后,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高效课堂的十大关键词。人学,自学,学情,组织,展示,评价,流程,导学案,关系,反思。其中人学和反思给我的反思最多。

高效课堂,是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堂,但高效课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文化、教学、评价等几大系统构建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首先,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接纳人,尊重人,发展人。在教学过程当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程度,不可一味地照本宣科,一味地追求进度,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时刻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育是人学,意味着教育的导向和深度都必须直达内心。

高校课堂强调两个反思,一是学生的反思,二是教师的反思。最简单的反思,是对于过往的回忆和总结,是对经历的一种复盘和琢磨。复盘和琢磨,是对自己的反复阅读,可以让经历者在过去的经历中收获到更多的感悟。高效课堂要求的反思,还不仅仅是这些,要求反思者具备对自己思维的再思维能力。这不是对过去经历的简单再现,而是要求觉察当时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中寻找自己在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或优势。对于学生,反思可以很快的了解到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持续提高的过程,从而为学习的持续不断进步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是学生往往不具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和思维,也可能不会习惯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教师不断去引导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另外,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学生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另外,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最合适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断反思就是会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方法。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他们抓重点,会概括,讲逻辑,重理解,不放松每一个教学环节,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使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课下可以分层布置作业,课上要对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出回馈,只有在课上能够做到高效,才能在课下更合理和有效的布置作业和了解上课效果。

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完善人格的过程。这是本书里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我认为,这句话简洁明了的展现了教育的必要性,教学的重要性。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不仅仅是学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点点滴滴,都会在学生的人生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人生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