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间盘突出导致腿疼的刺血疗法

 脉立方放血疗法 2018-02-23

腰椎间盘突出是我们生活中会常听到周围人说起的一种一种骨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现在开始年轻化),病症是由于长期的劳累,慢性劳损引起的。外伤也是临床上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比较常见的病因,腰椎间盘突出的出现会引起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腿痛呢?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是既有腰痛也有腿痛,但也有患者只有腰痛而无腿痛,或是只有腿痛而无腰痛。只有腿痛而腰不痛,主要是因为髓核无神经支配,纤维环对痛觉又不敏感,若突出的髓核主要压迫坐骨神经,即出现明显的根性下肢痛,尤其是突出的髓核偏于或位于椎间孔以及椎间孔外时,硬脊膜囊和后纵韧带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低,神经纤维受到的刺激也减弱,故腰痛轻,而腿痛重,有麻木、发凉、酸胀感。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腿痛症状的程度差异很大,如有的早期就出现了小腿和足部麻木不适;有的一开始就是一侧下肢疼痛并伴有酸、困、凉、麻症状;有的只有下肢的困胀症状,不久出现另一侧症状,一侧重一侧轻或原来的一侧症状消失。得了腰突症并不可怕,大多数人只需要保守治疗就可以缓解症状甚至治愈。

生活中很多腰椎盘突出患者一开始很痛,甚至痛到在床上打滚,一段时间后,疼痛症状消失开始出现腿麻,便以为有所好转,其实这是错误的!腿麻是凸起物开始压迫神经了,若把神经压死了,下肢便再没有知觉了,所以实际上腿麻代表病加重了。

腰椎间盘突出腿麻的伴随症状

腰椎退变使髓核突出,当突出的髓核压迫到神经组织之后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掌管腿部的神经受压就会导致腿麻、凉、痛等等症状,除此之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还会有腰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咳嗽会导致腰腿痛加重。具体如下:

1、腰骶疼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绝大部分有腰骶疼痛,腰骶疼痛一般出现在腿痛之前,临床上常表现“先腰痛、后腿痛”。

2、坐骨神经痛: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临床上表现下肢坐骨神经走行、支配区域疼痛。

3、间歇性跛行:表现为下肢疼痛、疼痛随行走距离增长而加重,下蹲、脊柱前屈休息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当腰椎间盘突出至腿麻时,需重视,除了传统理疗和去医院手术外,还有一种方法——刺血。

祖国医学将坐骨神经痛归属“痹证”中的筋痹。认为系风寒湿三气侵袭人体而闭阻筋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素问调经论》云:“寒独留则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可见“中寒瘀血”乃此病之病机,而疼痛又是瘀血的特有症状。刺血旨在疏通经络,流畅血行,祛除瘀滞,散寒止痛。

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是《内经》时代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内经》甚至认为刺络放血是治疗疾病、祛除痛苦的第一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施以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通过中医手法反复强化刺激劳损和於堵的部位,让堆积的乳酸和於堵的结节打散,在劳损和於堵严重的部位及相应穴位用梅花针或三棱针迅速针扎,把堆积在人体深层的於毒废血彻底引排出来。达到立即改善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预防大于治疗

1、正确的姿势和锻炼

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各种不同的活动姿势,养成了各自的习惯,其正确与否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腰间盘突出患者在走路时多运用腹部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腿同时并齐长时间站立。

2、正确的治疗方法

只有正确的治疗方法才会更好的控制病情,保守治疗是首选疗法,在经过多方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后,再选择手术治疗。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并不多,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微创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

3、正确和适当的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与预防作用。腰间盘突出的预防需注意动作宜“慢半拍”,运动前或做重体力工作前、或晨起后,身体各部肌肉和关节都在松弛状态,如此时做突然的动作就有可能伤害椎间盘,易导致腰间盘突出的发生。

4、注意卧床休息

适当的休息可以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发病初期和治疗期,因为关节韧带比较松弛,炎症较重,休息不好可能加重病情,睡硬板床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腰部已有损伤的人,需注意保暖,不受潮湿,免遭风、寒、湿的侵袭诱发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