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萎缩性胃炎(郭喜军主诊)

 昵称52297492 2018-02-24

李某某,女,52岁,工人,河南省郑州市人。患者间断性胃脘胀痛6年。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检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此乃瘀阻胃络,胃失和降之胃脘痛。治当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本案辩证论治,随证灵活加减药味,尤其患者失眠一症,亦按胃病处之,方中无一安神之品,然通方却有安神之效。可见辨证施治之妙。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郭喜军

患者间断性胃脘胀痛6年。患者平素饮食无规律,饥饱无常,6年前出现胃脘胀痛,间断发作,2年前于当地医院做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间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院请中医诊治。

初诊(2009年3月2日):证见胃脘胀痛、嗳气、烧心、反酸,晨起恶心,寐欠安,大便不成形。察其纳可,小便调,腹平软,中上腹压痛。诊其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检阅实验室报告:血常规、便常规及肝功能未见异常;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病理诊断:(胃窦)轻度肠上皮化生。此乃瘀阻胃络,胃失和降之胃脘痛。治当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

处方:

苏叶9g、黄连6g、石菖蒲12g、郁金12g、茵陈20g、天花粉20g、当归9g、白芍30g、川芎12g、茯苓12g、荔枝核20g、川朴15g、姜黄9g、百合15g、乌药9g、内金9g、三七粉2g。10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3月12日):患者服药后,胃脘胀痛减轻,偶有嗳气、烧心、反酸,晨起恶心消失,纳可,寐欠安,大便仍不成形,小便调。诊其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此乃胃络瘀阻略有减轻,胃气较前顺降,故症状减轻。然其大便仍不成形,虑其无饮食外感,加之久病,当为脾阳不足,故上方加葛根30g、升麻9g,以配茯苓健脾升阳止泻。

处方:

苏叶9g、黄连6g、石菖蒲12g、郁金12g、茵陈20g、天花粉20g、当归9g、白芍30g、川芎12g、茯苓12g、荔枝核20g、川朴15g、姜黄9g、百合15g、乌药9g、内金9g、葛根30g、升麻9g、三七粉2g。15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3月27日):患者近日出现后背疼痛,查心电图及胸透未见异常,其余诸症明显减轻,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诊其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滑。患者后背疼痛,当为胃阴不足,致使肺气虚,其大便已调和,故可减葛根、升麻,加养肺胃阴之沙参30g。

处方:

苏叶9g、黄连6g、石菖蒲12g、郁金12g、茵陈20g、天花粉20g、当归9g、白芍30g、川芎12g、茯苓12g、荔枝核20g、川朴15g、姜黄9g、百合15g、乌药9g、内金9g、三七粉2g、沙参30g。15剂,日一剂,水煎服。

四诊(4月12日):患者后背疼痛消失,余症明显减轻,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诊其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滑。患者后背疼痛消失,乃肺气利,故减沙参。当继续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

处方:

苏叶9g、黄连6g、石菖蒲12g、郁金12g、茵陈20g、天花粉20g、当归9g、白芍30g、川芎12g、茯苓12g、荔枝核20g、川朴15g、姜黄9g、百合15g、乌药9g、内金9g、三七粉2g。15剂,日一剂,水煎服。

后患者坚持服药5个月,诸症完全消失,纳食正常,寐安,二便调。察其腹平软,无压痛。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复查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胃窦)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此乃胃络通畅,瘀阻尽除。

嘱其日后注意饮食,定期复查。

按:本案以间断性胃脘胀痛为主症,伴嗳气、烧心、反酸、晨起恶心、寐欠安等皆是胃失和降所致,无论气滞、湿阻、热毒、血瘀等如何演变,其本仍然在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患者失眠,《素问·逆调论》云:“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可见患者失眠亦是胃病所致,方中无一安神之品,然通方却有安神之效。《临症指南医案》有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因此治疗当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苏叶、石菖蒲、郁金、川朴、姜黄、荔枝核、乌药行气和胃,降逆化浊;天花粉、百合养肺胃之阴;黄连、茵陈清热祛湿;当归、白芍、川芎、三七粉养血活血,祛瘀止痛;茯苓、内金健脾消食。诸药合用标本兼治,诸症自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