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三

 义之8x37tumcdk 2018-02-24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

教学实录之三

--------------------------------------------------------------------------------------------------

时间:2008年11月21日-23日

地点:杭州三塘兰苑

授课:陈振濂教授

整理:林光进

学员:于钟华、沈赐恩、林光进、洪厚甜、陈志超、胡利塘、李祖戏、李海宗、郑瑞、周斌、洪忠良、崔勇波

--------------------------------------------------------------------------------------------------

篇章

(2008年11月21日晚教学提要一)

陈教授:每一次学习都会给出一个主题,上一次学习给出的主题是“流畅度”(或流畅性),并且针对这一主题做了几轮练习,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对草书的理论尤其是技法理论作一些清理。在练习中,能达到要求的练习作业不多,和当初学魏碑是一样的,刚开始达不到要求,这很正常。“流畅度”是草书的灵魂,通过一次练习是不能解决线条流畅度的问题,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本次课程给出的主题:是关于草书线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

对每一次学习提出一个主题要求,目的是对某一类型的技法进行一次集中的突击练习,但在实际运用中,无论是“流畅性”还是这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都应该是自然的流露,但练习还是要从基础开始做起。专业的练习是分解式的练习,对练习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也就是我们每一次给出的课题,这个课题对同学们的训练来说,都会在前一个练习的基础之上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从“流畅度”(或流畅性)的练习到“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练习,它概括了草书线条运行的最基本规则,最基本的规则在这里有两个含意:第一,是它的根本性,这是一个前提条件;第二,是它的及格性,及格性是指它不是最高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成为一名草书家,所必须要做到的基础标准,也就是俗称的六十分的及格线。

上次“流畅性”的练习我们做得不是很理想,但有此作为基础,在这次做“停顿、顿挫和休止”练习的时候,我们对古代经典中“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类型化能力会有所增强。在古代草书经典法帖中,这些类型有很多,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黄庭坚《诸上座帖》中都有这些类型,每一个书法家,他的停顿、顿挫和休止的方式不同,决定了他的风格展现的不同。宋代的书法家吴说创造了一种书体,称为“游丝书”,他把草书线条的流畅和连绵,理解成把所有的线条接成一条连绵不断的线,也就是说:已经到了草书较为成熟的宋代,还是有人对草书的连绵产生误解,以为把每一线条连在一起就是流畅和连绵。出于对这种对草书流畅和连绵的误解的思考,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对流畅度以及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理解,应该会感受到我们的学习有着足够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是全部连绵的线条,其结果给我们的感觉恰恰是不连贯的的线条,只有善于处理停顿的线条,才会在感觉上表现出连绵的意境。连绵的过程会产生出连绵形态,但我们看书法除了看形态以外,还要看连绵的气势,连绵的气势才是草书所必须的,而事实上,实际连绵不断的线条反而是没有气势的,只有在连绵线条中不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技法停顿,这种停顿才会产生连绵的气势。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越是有停顿,而且停顿的技术很高,连绵的感觉就越强;越是没有停顿,看似所有的线条都连在一起,反而没有气势连绵的感觉。

“停顿、顿挫和休止”给线条的流畅度增加了一个解释的角度,为此,对其进行类型分析显得非常重要,这个类型分析我们是以怀素《自叙帖》作为依据,分析的题目涉及“停顿”主题的五个方面:

1、起笔到收笔的停顿 每一根线条都有起笔和收笔,起笔的时候不停顿,但到收笔的时候有停顿,有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字帖给我们的感觉是:它有的时候是停顿,而有的时候看似停顿而并不是停顿。所以不能仅看表面,要细心体会。

2、行笔过程中的突然停顿 它是一个停顿中的顿挫概念,比如说:以前,我们在写魏碑线条的时候,一根线条写到中间的时候,笔忽然停下来,或者改变方向,这是一种行笔过程中的停顿方式;在行笔过程的“顿挫”是一种停顿的方式,“顿挫”实际上由两个动作组成,“顿”是直接停顿,“挫”是在停顿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3、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 在怀素《自叙帖》中,有一些如急风骤雨般的连绵线条,但在线条中某一段会有一个停顿的现象,而且这个停顿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也就是说:它在你的预期中是不会停止的,或者说它在这个地方没有理由停顿,但事实上出现了停顿的现象,我们称为“戛然而止”。

4、线条转折过程中转向停顿 这种类型在唐楷中出现较多,也很典型,因为,唐楷在转向中线条的线形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线形的变化给我们对其停顿的判断有了一个明显的依据。但在草书中,线形的粗细变化可能不大,但停顿还是非常明显,这些现象在字帖中主要表现为转折后线形和方向上有所变化。

5、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 空间停顿的概念是指字和字、部件和部件之间的停顿关系,而空间停顿也会通过线条的停顿表现出来,所以,这个关系落实在结构上,让我们对结构和线条的停顿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这五个停顿分类只是停顿概念中的基础,是一个及格线的分类。如果要达到一个高层次的分类就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以后还要总结出各种各样的停顿,就目前而言,我们先找出这五种基本的停顿类型作为我们训练的基础。

(2008年11月21日晚类型分析和讨论)

陈教授:从怀素《自叙帖》中找出表现这五种停顿类型的例子,每一个类型要找两例以上,找出来以后对它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解释。

第一个类型的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①

第一个类型是起笔到收笔的停顿(停顿图例①),第一个是字帖中“杖”字,这个字的横笔的收笔和捺笔的收笔,可以理解为收笔的停顿;另一个是“颜”字,这个字的斜笔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收笔停顿,它和提笔不是连贯的关系,而是停顿的关系。

在《自叙帖》中有许多类似于上面两个范字的线条,但它不属于停顿,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线条断,不等于停顿。大家可以从字帖中寻找哪些是“以断为停”的线条,哪些是“断而不停”的线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停顿就容易理解了。这牵涉到草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要领,收笔有停和不停之分,有的笔画收了但有连贯之势,有的笔画收了以后就没有连贯之势,比如说“杖”字的撇捺线条,虽然感觉距离很远,但没有给人以停顿的感觉,而横画的收笔是停了,因为判断不出它的前进方向,所以它是停顿的。

第二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②

第二种类型是行笔过程中突然的停顿(停顿图例②),第一个例子为“语”字,这个字的“言”旁起笔转折和斜笔收笔处有一个突然停顿;第二个例子是“史”字,这个字的最后捺笔的上半部分改变了方向,也属于停顿的意思。

在《自叙帖》中有一些这样的典型例子,比如“语”字的“言”旁,就《自叙帖》的流畅性而言,这个地方一般不会这样写,但它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它也会出现和上下语调不同的线段,所以,给人以行笔过程中突然停顿的感觉,这个线条在这里就不流畅了,这就是停顿。


第三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③

第三种类型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停顿图例③),“则”字的第一笔部位是明显的骤然停顿,这是一个在连绵线条中突然出现了停顿的典型例子,这种写法在张旭的《古诗四帖》中出现较多,这种停顿和“颠”字的三点停顿不一样,“颠”字的三点是不连贯,而这个“则”同我们在魏碑中所做的线条变速是同一个道理,是在行笔快速运行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减速现象,然后继续连贯;如:“赞之动盈”这一组线条中,“动”字的第一笔表现得很突然,行笔的速度到了这里一下就慢了下来,在大量的流畅线条下的骤然停顿,你会感觉到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第四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④

第四种类型是线条转折过程中转向停顿(停顿图例④),这种类型比较容易理解,比如“间”字的两个折笔,如果是按一般的流畅性来写,这个折笔会连带走下来,但字帖中却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做得非常明显。如“驷”字的最后一笔,做了一个连续的折笔动作,我们认为每一个折笔过程都会出现行笔的停顿。

第五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⑤

第五种类型是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停顿图例⑤),“作”字属于这一类型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凡是停顿,都会有一个反常的动作,如果按我们平时的写法右边的部位不会是这样,但字帖中,它是外斜,这样做明显的是把它的势断掉,这个部位等于是一个重新起笔,这个才叫空间的停顿,如果是顺势连带出去的就不是空间的停顿。除了这个例子以外,“荡”字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把折笔写成断开的两段,把撇笔写成断开的两段,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做法,这个做法使空间和线条停顿关系显得很丰富复杂。

(2008年11月22日下午“停顿”练习一)

陈教授:通过对字帖中典型例子的分析,大家对停顿的几种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作第一轮练习:

从《自叙帖》中找出上述五种类型的例子,每一种类型必须要有两组作业,而且每组作业应该是一组字,一组字的概念就是不但要表现类型范字,而且还要表现其上下关系。

作业一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①作业图例1-①

林光进(作业图例1-①)这组作业表现的是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我的理解:这一组线条是连绵不断的关系,以这个理解作为前提,从字帖中找出两组范例:如第一行的“动”字和第二行的“则”字,它们都是在连绵线条中突然出现了比较夸张的一笔,我写得不一定准确,但我认为在这段线条的行笔过程中,因为它的形态的变化导致了动作停顿,要不然这种形态是做不出来的,我认为它们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

陈教授:除了这两处明显的停顿以外,其它部位的停顿也有很多,比如“古”字竖画的收笔,以及许多折笔的地方,这些地方都需要停顿以后才能做出下一段的动作。也有一些比较含蓄的停顿,它表现得不是很刻意,这些在转折处表现得较为突出,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这种类型的停顿。只要打开思路,你就会觉得“世间无物非草书”,一些是有明显线条的变化停顿,一些虽然没有明显的线条变化它也有停顿的意义存在。一种是违背线条基本语调的技巧变化,一种是线条基本语调没有差异的停顿技巧,这其中至少有两种技巧语言,这些技巧如果我们应用自如的话,就会使你的作业“满壁生辉”。

作业二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②作业图例1-②

沈赐恩(作业图例1-②)我选的是第五种类型,也就是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第一个例子是第一行,理解为:都是连绵的线条,但空间的停顿感很强,这里面有结构的意思,但以线条为主,比如第二行“颠”字,前面以线条连贯为主,但到了三个点就停顿了。

陈教授:“颠”字的三点,你写的质感虽然不对,但表达的意思是对的。这个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空间结构的停顿例子,如果按空间结构排列,右边完全可以把它连带起来,这里也可以和左侧达到协调,但这三笔使运笔的速度停了下来,也使动势停了下来,这绝对是一个高手才能干出来,一般的人是不会也不敢去犯这个险。

作业三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③作业图例1-③

周斌(作业图例1-③)第二种类型是行笔过程中突然停顿。我选了两组字,比如“张”字的起笔这个地方是一个停顿,“得”字的第二笔有一个停顿,这个停顿,我理解为:在流畅性中它能留得住,也有线条的粗细,而且产生了一定的节奏感。

陈教授:所谓的突然就是预想之外,原来应该是不停顿,但它却停顿了下来,这才是这种类型的真正含义。作业中这些都不算是突然,但字帖中的这个部位倒是突然的停顿,“得”字的第一笔在字帖中没有回上去,但作业却回了上去,所以不算。如果没有回上去,这个地方就有点突然,而恰恰是一个最突然的地方,被你写成了不突然,所以临帖还不够准。刚才沈赐恩写的“颠”字的三点就很突然,这是出人意料的停顿,而不是一般的停顿。昨天晚上针对这种类型我们找出了“史”字作为范例,有一些笔画本来要走完,但走到一半忽然不走了,和作业相比较,你的例子很平常,但字帖很怪异,它有突然的感觉,作业还没有突然的感觉。

作业四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④作业图例1-④

陈志超(作业图例1-④)“恳”字表现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比较典型,本来,它的线条应该是连绵的,但现在,它好像是摆上去,线条和线条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是指它的空白很均匀,如果是单独来看不是很明显,但放在整个空间中这个均匀感就非常明显,这应该属于空间的停顿。

陈教授:草书很忌讳这些等距离的空白,一般这样写出来,没有几个人能写得好的,对于这个字,当时我们没把它挑出来作为类型的范例,原来的空间停顿是指部件和部件、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倒是一个新的例子。它是指线条和线条之间的空间也是停顿的,因为,这些线条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原来说的空间的停顿是指两个部件之间,空间脱开,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度,这个字倒是给我们有了另一种空间停顿的启示。这可以说是同学对老师的概念进行有效补充。

作业五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⑤作业图例1-⑤

胡利塘(作业图例1-⑤)这组作业是表现线条转折过程中的转向停顿,这种类型在字帖中比较多,我认为在“激切”、“理识”这几组字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颜”字中也有明显的转折和转向的停顿表现。

陈教授:对照字帖,转向的过程中停下来不动,而且没有气势的贯穿算停顿。作业的意思和线条都表现得不错,但形的准确度还要加强,最大的问题还是形不准。

作业六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⑥作业图例1-⑥

郑瑞(作业图例1-⑥)作业是表现连绵线条中的突然停顿,我是把“横”字和“声”字作为表现的例子。

陈教授:“横”字的横画,这个部位更典型,这个笔画可以作很漂亮的回锋或者是引带,但字帖中却没有这样做,这个部位应该算停顿,而且停顿的有点怪。

作业七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⑦作业图例1-⑦

李海宗(作业图例1-⑦)这组作业表现的是第四种类型,虽然写得不象,但我明白陈老师的要求。

陈教授:作业没有流畅度,每根线条都是磕磕绊绊的,转向过程的停顿表现不是很明显。

作业的要求是在流畅度的基础上作停顿类型练习,停顿有很多种技法,但要把所有的理论落实到技法之上,这些技法按照我们教学的思路,要掌握它,还要能利用它,利用它的一个前提是要能看到它的不同,如果看不到它的不同,你就无法利用,如果你能看到这其中的技术含量,你才有用的可能。

从今天的练习来看,大家已经找到了一些感觉,不是说整体有了感觉,而是有了一些局部的感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而且肯定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一开始没有感觉到有了一部分感觉到最后有整体的感觉。我要求大家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不是象过去一样,拿着一本字帖,“闷头”就临,自己找到的感觉也可能水平很低,可能只有字帖的百分之二十,临习的过程,也没有办法检验这个感觉的对错,这种练习方法肯定不是我们这个大草研究班的方法。

课堂练习是一个让你暴露毛病的过程,在这里学习是要你明白一个道理,暴露毛病不是一个不好意思的事,如果你在这里不暴露毛病,你回去以后写书法会都是毛病,所以,现在先把毛病暴露出来,等你出去的时候就没有毛病了,这是一个理性的学习。所以,我们要用一定时间把《自叙帖》中的“停顿、顿挫和休止”的技术弄明白,这个字帖弄明白了以后,其他草书也就差不多了,如果现在不明白,你在外面转几十年也没有用。

这一轮作业要比上一轮作业理性程度高,有的作业本身不是很理想,但要使你通过这个作业说明一个问题的意识开始强起来,你认为自己做得对,势必要说服大家,在说明的过程中必须有理性的分析,要有足够的理由。我认为大家说明的意识强起来了,对大部分学书法的人来说,看书法都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凭感觉来看字帖,我们这里已经对一些问题的是非判断有了一个明确的分析依据。


篇章(二

(2008年11月22日下午教学提要二)

陈教授:关于停顿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说明。

关于《草书字典》的话题。

中国书法的篆隶楷行草都编有字典,看到这本《草书字典》,我想到我们这个大草研究班的学习,我要拿这本《草书字典》作一些“文章”。

对于《草书字典》的用途,有的同学认为是用来作字和字之间的对比,或者是用来背草法,或者是研究草法从古到今的流变和不同书家线条之间的比较;当然也有认为是基于集字创作的需要。但我认为:五体书的字典其中篆隶楷行的字都可以作为范字来学,只有《草书字典》是没有办法作为范字来学习,换句话说如果把《草书字典》作为学习的工具功用的话,《草书字典》的编辑是“最不合理”“最没有必要”的,当然这是调侃的话。因为其他四体基本是单个成字,你把单个成字做成一件作品,叫作集字创作,但草书能不能集字?我们就要在这个方面做“文章”。这个“文章”和我们提到的流畅度和停顿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帖》中能发现大量停顿的例子,而草书的停顿和篆隶的停顿到底区别在哪里?篆隶楷的停顿以一个字为单元,而草书的停顿可能是两三个字,或者一个字和一个笔画作为一个停顿的单元,这些在篆隶楷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认为草书做字典“没有意义”的理由是:篆隶楷行的停顿是以一个字写完作为单位,虽然它们还有字和字之间的气势连贯,但在物理意义上它是停顿的。而草书不是每个字都停下来的,我们不能把《自叙帖》一个字一个字切出来放在《草书字典》中去,如果把一个字切出来,没有上面和下面关系,这个字可能会非常难看,比如:以“恳”字为例,如果没有前后左右的关系存在,这个字形会很难看;只有在前后左右关系作用下,这个结构才有它的存在价值。如果,我们把每个字从行间剥离出来的话,这样做的《草书字典》是没有什么效果,也最容易犯错误,因为它的依托关系没有了,“因为所以”的关系没有了。字典是以单个字作为对象的,而大草狂草是最没有单个字的概念的。

我们现在研究的“停顿、顿挫和休止”,和《草书字典》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字的固定结构绝对不是一回事,字帖中的停顿是在字的连绵过程之中,而字典的停顿必然是在每个字的结束处,所以,我们的停顿没有字的概念,我们的研究不是把它作为字来分析,而是把它作为艺术表达语言来对比,如果这是表达一个艺术语言,我们所说的这个停顿已经是“看字不是字”,所以,《草书字典》只有工具书的意义,而没有创作意义,如果按字典中草字进行创作的话,这样的草书都是“状如算子”,这样,怀素、张旭的魅力都没有了。《草书字典》只能解决草法的规则问题,它不能解决我们讨论的草书艺术语言的问题,草书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不能事先用一个程序来框定它,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今天我们大草班的学习,我们要学的是什么?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个随机性,这个偶然性,就是这个不可预测性。刚才所说的突然停顿,就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停顿,如果把停顿按《草书字典》来设定,所有的停顿都是可以预测的,可以估计的,可以等待的,而草书给我们的信息是不可预测,不可等待和无法算计。

(2008年11月22日下午停顿练习二)

陈教授:以对《草书字典》的分析作为课题进行练习,作业要求:每个同学从《自叙帖》中选出一行五个字进行临摹,完成后在边上写出篆隶楷行各一行,这个练习是通过对比来理解草书的停顿之不可预测性,证明草书的停顿和草书单字没有关系依据。

(2008年11月23日上午练习点评)

陈教授:说某某同学线质不对,是指字帖给我们的固定的整体的印象,是它的常态线质。有的时候和字帖写得完全一样,反而感觉线质不对,因为,你所选择的这个地方恰恰是它临机发挥非常特别的部分。字帖中也有常态和异态之分,如果你选择了字帖的异态部分,把异态部分作为常态来看待,它还是不象怀素《自叙帖》,所以,并不是百分之百地客观地掌握了怀素《自叙帖》就掌握了它的根本,这个根本的所在是以它的常态作为基础的,但在字帖中本身它有常态和异态两种现象,所以今天有必要根据现实的需要来校正一下大家对怀素《自叙帖》的直感,这个校正虽然比较简单,但要求大家做一些练习。


作业2-①

作业2-①(林光进),为什么要做篆隶楷行草五体的一个作业?主要是让大家了解篆隶楷行每一个字作为一个单体表达的很清楚,哪怕是行书中有一些连绵,但这些连绵都是辅助的,它的字形是主要,所以,它还是一个单体;只有草书,它的连绵是主要的,而字的单体却是辅助的,一个是字体是主要的,连绵是辅助的;一个是连绵是主要的,而字体是次要或者说是辅助的。比如说草书这一行,我们知道汉字的人都会很清楚,但一个不懂汉字的人他会不清楚连绵断在哪里才是一个单独的汉字,但作业中这一行选得还不够典型,但也能看到一定的表现,比如草书的第一和第二个字,很多人会将它看成是一个结构,可能把上面看成一个竹字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自叙帖》中会有很多没有字和字之间的间隔,这就是草书中大草的一个明显特征,虽然作业中的这一行选得不是很“地道”,但可以从中看出字和字之间人为打乱的想法
作业2-②

作业2-②(洪厚甜),草书的停顿表现不明显,还是以每一个字的结束作为停顿,这就不是我们所谓的停顿,如果停顿是在字的中间,这才是大草,如果在每一字写完后停顿就不是大草。


作业2-③

作业2-③(沈赐恩),第一行一、二两个有字的概念,但到了“千万”这个部位,字的概念已经被打破,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停顿不跟着字形走,只有打破了字的概念,这个停顿的变化才生动。


作业2-④

作业2-④(李海宗),作业中“诸篇”这组造型可以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诸”字的最后一笔连带着“篇”字第一笔,它在形势上起着辅助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找出草书的停顿位置起了一个证明作用。也就是说,对这两个字的停顿位置作出一个判断,从而找到草书的停顿的一个重要技术规则。对于两个字,一般而言,这两个字应该断在字和字之间,但字帖中因“诸”字收笔的连带,反而在“竹字头”下面形成了一个停顿空间,如果上面连带的笔画是辅助的话,而“篇”的下半部分成为产生这个停顿的辅助结构,上下形成了两个不成字的结构的主体。这两个字很能说明问题,但把它说清楚也不容易。因为字和字的主体因线条的连带而发生了置换,这时候线条的停顿是形势的主体,而不是字形结构是形势的主体。在前面我们用《草书字典》的作用来证明草书停顿的方式,现在我们又用字帖中通过同学的作业的表现来证明这个方式的特殊意义,这就要求大家在写大草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自叙帖》还有很多,大家可以从中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


篇章(三)

(2008年11月23日上午 教学提要三)


字帖图例

沈赐恩:“伯张正言曾为歌”这一行中,“张正言曾”之间的停顿是一个典型的字中停顿,“正”的横画和“言”字的下半部分分别和“张”字和“曾”连带,形成两个典型的字中停顿范例。

于钟华:“精心草圣”的“心”和“草”字也是一个典型的字中停顿例子,“草”字头和“心”连在一起,把“草”字一分为二,下面的“千”字和“圣”字连在一起,停顿就在“草”字的中间。这个字和前面分析的“诸篇”两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光进:在“稿之作起于汉”这一行,有一个竖向的分割停顿,以“作”字为界,“作”的左边和上面两个字为一个单元,“作”字的右边和下面三个字为一个单元,形成了两个部分不同的风格特征。

陈教授:这一行,“作”字右半部分和下面一直连到底,而左半部分和上面的“断”又是“断”到底,如果大家用这样的眼光看字帖,就是看字不是字,你看到的是一组组线条语言,这个例子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般的理解都是上下的停顿关系,而这个是一个左右停顿的关系。字帖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这三个例子非常典型。

“自叙帖”中,有“醉里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人们认为怀素是醉后写的草书,醉后写草书可能是俗人之说,但也不无道理,我们这里可以给它作一个学理上的解说,就是指醉后没有了单个字的概念,或者是打乱了字形结构,从而导致了停顿位置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

(2008年11月23日上午停顿练习三)

陈教授:大家随意挥毫创作一张草书作品,目的是检验你在随便挥毫的作业中,如果运用五种类型的停顿,当然也包括前面所提到的字中的停顿。大家如果对草法还不是很熟悉,你可以从作品集中找出一件草书作品,照着做一次,通过这样的练习,了解停顿技法在你的笔下能运用到什么程度。

(2008年11月23日下午作业点评)

同学们先从自已的作业中找出停顿的例子,找出来以后作一个说明。



作业图例3-①

陈志超(作业图例3-①)“古”字表现的是起笔和收笔的停顿,行笔中的突然停顿在“动”字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连绵线条中的骤然停顿在“钟”有所表现,其他停顿做得不够明显。

陈教授:把字帖和作业放在一起看,作业肯定比字帖单调,单调的原因在哪里,主要是停顿运用不够,流畅和停顿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作业的流畅不够,可以说作业已经写得很灵活,但和字帖相比这个灵动和流畅还是很生硬,作业的势不委婉,不圆润,圭角很多给人生硬的感觉,比如说“远”字写得很方,停顿就出不来,第一行的几个字倒有些像,写得较圆润,这个部分在作业中很少见,作业上“动”字和字帖中的线条相比线条还是偏扁。


作业图例3-②

周斌(作业图例3-②)起笔和收笔的停顿表现在“苔”字横画,行笔过程中的突然停顿表现在“但”字中,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是表现在“爱莲”这两个字中,转向的停顿表现在“响”字中,空间的停顿,表现在“空山”这两个字中。

陈教授:“空山不见人”这个部分的空间停顿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字写得有问题,线条扭得太厉害。作业小趣味太多,虽然我不认为这很差,但趣味多了以后,和字帖的差别就加大了,字帖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趣味,但很“大气”,字帖中笔画都是按着常态在走,不让它变出那么多的花样,一般来说,变出花样越多,理论上来说效果会更好,但格调反而下降了,当然也不是说格调下降就是俗气。字帖没有那么多的趣味,反而非常大气,象“出水芙蓉”。



作业图例3-③

沈赐恩(作业图例3-③)起收笔的停顿表现“天一”两个字,行笔过程中的突然停顿表现在“孤”字中,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在“共长”中有所表现,“孤鹜”表现的是空间的停顿,转折过程停顿表现在“秋”字上。

陈教授:“秋”字右边的起笔倒有点象转向中的停顿。作业线条显得单调,说明对自由发挥还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作业图例3-④

洪厚甜(作业图例3-④):对停顿概念有一定认识,但有意识表现还不够。

陈教授:“厚”字显得突然,但顿挫很有特色,有意思。作业的线条给人太“干”的感觉,当然,也感觉单调,线条的“包圆”感觉不够,而《自叙帖》的弧线感特别强;作业是用行书的方法和草书的结构在写字,每一个字停顿都太清楚。


作业图例3-⑤

林光进(作业图例3-⑤)第一个停顿如:“兽”字的撇画、“鸾”字的横画和“岸”字的撇画的收笔;第二个停顿表现在“夫”字的撇画;第三个停顿在表现在“则”字和“泉”字的线条中;第四个停顿表现在“颓”字和“势”字的转折和转向过程中,第五个停顿以及字中的停顿在“之奇”和“纤纤乎”等字组中有所表现。

陈教授:“纤纤乎”中,如果“乎”字的字形做准确些,这一组表现空间停顿的关系最为典型,作业对停顿的表现有了一定的理解。


作业图例3-⑥

于钟华(作业图例3-⑥)转折过程的停顿是“乃”字的折笔,空间的停顿是这“学而”两个字,字和字之间的停顿关系在“学而”中进行表现,把“而”字的横画和“学”字连在一起,和“而”字下半部分拉开距离,在“而”字的横画下面造成一个停顿,包括“尔”和“草”字的关系,也是表达了这个意思。

陈教授: “乃”字的折笔也能说明一个问题,一笔写成几段,象书谱中的某些线条一样,用节笔的方式来表现。作业基本上能说明问题。

这个作业只是一种尝试,是否成功无关紧要,我们的分析是建立在以古代经典为标准的基础上,这样的分析也可以针对其他字帖或作品。一个好的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合,它有一个普世性的作用。当然,我们用得还不够好,不是指大家不动脑筋,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对怀素《自叙帖》还不够熟悉,对这个字帖,我们接触它的时间还很少,它里面储存的信息太多,我们还“招架”不过来,挂一漏万、顾此失彼还比较正常,等到我们把《自叙帖》写得“倒背如流”的时候,每个字形在脑子里清清楚楚的时候,我们的作业水平肯定要比现在高出一大截。

(2008年11月23日下午课堂小结)

陈教授:本期学习将要结束,我们在此作一个总结,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学的虽然是草书,但我们讲的道理也是要有普世性的意义,我们在这里学什么,怎么学,是学书法理论,还是学书法实践,既然这是一个草书学习班,我们的目的是“追踪草圣”,我们肯定是学草书的技术,偏激的说法是不学理论,所有的理论只有在对我们的技术有意义的时候,我们才把它拿过来进行说明。对于我们的学习,我要对它作四个层面的说明:

第一是对理论和实践的定位。也就是说,在对草书理论研究和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对理论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能为我所用的,把它引进来,不为我所用的长篇大论一概不谈,这样,大家可以集中精力来提高我们的手上功夫。

第二是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有两条路,一条是在自己现有的水平上吸收一些古人的技术,另一条是抛开自我完全从临摹古人的经典法帖寻找字帖给我们的技术,相比之下,临摹古人的技术是走远路,而自己写字则是走近路。这里所说的自己写字就是,有的同学已经有很强的创作能力,水平也很高,按照现有的状态进行改造,和花几年的功夫去学“怀素”相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达到的效果可能要快得多,可能容易得多,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随便作一个改造,向古典靠一下,这是“走近路”。现在大部分书法家找老师都是出于这种目的。而学习古典实际上是“走远路”,之所以说它是“走远路”,有一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要学习“怀素”你必须首先要改变原来的书写习惯,因为,对现在的学习来说,长期积累的书写习惯,不但不会给你的临摹加分,而且有可能是减分,也就说:你原来的书写习惯对你临摹“怀素”等古典的字帖的经验不是一个正积累,而是一个负积累。在这个前提下,你首先要把原来熟练的习惯先打破,要让它从零起点开始。

要学习古典,必须要把自己的书写习惯进行压抑,亦步亦趋地跟着古典走,这是在“走远路”,而不是在“走近路”。对现有的水平进行一个改造,这是一条近路,这是一条“小富即安”的道路,小有所成就可以怡然自得沾沾自喜的道路,但它决不是一条走向大师的道路。我们的同学来自于全国各地,每一次学习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对你们来说,走一条做一个小有名气书法家的道路,还是要走一条可能成为大师的道路?需要作出一个慎重的选择;对我来说,和你们相比,我的时间更加宝贵,我愿意到这里来做这么一件事,如果是“小富即安”的选择,不需要我来。因为能指点你的老师很多,我们在座的有些同学就可以作为这方面的老师。现在这个阶段,基础不是问题,你没有必要成为第一,只要大家跟着老师的思路,跟着同学们走,一年以后,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越来越相似,当然,你的代价是要勤学苦练。我们的学习要有一个“走远路、成大师”的目标,虽然成为大师还有其他很多的客观决定因素,但你至少要成为一个有大师潜质的书法家,就是说:由于诸多因素使你没能成为大师,但你对书法的见解是一流的,这是人人都能做的一个目标,这就是“走近路”和“走远路”所达到的不同的目标。世界上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你想“走近路”,你的目标当然就近;你想“走远路”你的目标当然远,你又想“走近路”又想达到一个远目标,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第三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实践的方法。大多数搞书法的人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无论是怀素《自叙帖》还是孙过庭《书谱》,很多书法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都是把它们的技法和风格一起教给你。也就说:大多数人还不能够区分什么是“风格”的内容,什么是“技法”的内容。而我们的学习是只要“技法”的内容,不要“风格”的内容。我认为技法和风格应该是分开的,实际上很多人在教书法的时候这一点很含糊,但对于我来说很清晰,我教给你的是技法而不是风格,当你掌握了技法以后,可以塑造自己的风格。

对很多人来说,技法离开风格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但对我来说,就是要刻意做到这一点,并且我认为能够做得到。比如:我们上次课程的主题是“流畅度”,流畅度不是怀素草书所特有,所有的草书都有流畅度,以怀素《自叙帖》为范本,只不过是怀素的《自叙帖》更能说服大家,其实,换一个字帖照样可以做“流畅度”,同样道理,这一次的学习主题是“停顿”,并不是只有怀素《自叙帖》有这个内容,事实上每个草书中都有这个技法,等你掌握了这个停顿的技巧以后,写不写“怀素”没有关系,写“黄庭坚”照样可以有停顿。这时,古代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就被剥离出去了。

第四是技法、技巧和技术最终的指向,在“停顿”主题下我们提出了五种停顿类型,在流畅度的主题下我们提出了八种流畅度的标准,这些可以理解为技法,但我们要学习什么样的技法,大家知道,凡是被称之为“法”的,都有固定的概念,它肯定是让大家照着去做的教条。在我的观念中,技法是一个死板的概念,是顽固不化的概念。所以我们要把技法演变为技巧,技巧是一个运用的概念,它不是教条,但技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表现在笔墨方面,所以,我们还要引进“技术”作为一个扩大概念,从“技法”到“技巧”再到“技术”,“技术”概念的出现,首先是反技法,技术是一个非常宽大的东西,各种各样的技术它首先反对的是固定的法则,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学风格还是学技法的选择中,选择了学技法作为我们的目标,但还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指向是通过技术的学习找到书法的艺术表现语汇。艺术表现语汇不是一个固定的法则,它是一个活泛的技术概念,“流畅度”的八个标准不是固定的法则,它是支撑八种语汇的技术内容;同样道理,“停顿”的五种类型也不是法则,它也是一个表现语汇。

因此,对今后的学习方向设定了四个目标:第一是在理论和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实践;第二是在“大目标走远路”和“小目标走近路”中,我们选择了“走远路”“走大师之路”;第三是在“学风格”和“学技法”,我们选择了“学技法”;第四是在学什么样的技法上,我们选择了学习在固定的技法基础上充分表现书法艺术语汇的技巧和技术。

(2008年11月23日下午座谈学习体会)

洪厚甜:对这个草书班的学习,我是非常向往的,所以会用很大的热心和激情投入到这个学习中,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草书尤其是怀素《自叙帖》有了一个新认识,这次是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真正进入到《自叙帖》的技术体系中来看字帖,这种感觉是刻骨铭心的,也是终生难忘的。这次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重要的还是追踪思想追踪方法,所以,这两天很有感触,也很有收获,回去以后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学习消化。

沈赐恩:我已经在这个工作室学习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陈老师的教学目标不是让我们入个展或获个奖,而是要我们成为一个大师级的书法家,是让我们学习到书法最经典的技术,是对技法技巧进行最深入的研究和发现。对于我们说,写字可能成不了大师,但我的“眼光”可以成为一个大师水平“眼光”,凭着这个“眼光”能够去读懂经典的法帖,看懂高水平的书法作品。陈老师每一次的上课都会有一个主题,而且还有一整套与之配套的技法、技术,说明他对这个课程非常重视,每一次学习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对大家来说,这个学习是机会难得,我相信:如果坚持做下去一定做出成果。

周斌:能够有机会进入到陈老师的工作室学习书法是一种荣幸。在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使我们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使我能够有信心把这个学习进行下去。对这次学习,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一是主题非常清晰,方向非常明确,使我回去以后的学习有了一个明确的技术目标;二是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来自不同地区,都是高手,有很多同学跟了陈老师已经很多年了,我接受陈老师教诲的同时,也可以向各位师兄弟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这个学习我还有另外一个体会,我也是一名教师,如果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有一个主导的思想在其中起作用,或者说引领学习过程,这个引领不是迎合。刚才陈老师讲的我们学习目标的问题,我们是要成为一个地方的名家,还是要成为一个大师?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么想,但我认为,一旦进入到这个学习过程以后,我们大家都应该把我们的学习做得更好。

陈志超:这次学习就象二十年前我刚开始学书法一样,有一种兴奋和期待,甚至还有激情,这种感觉曾经没有了,但现在又重新被点燃了。原来进入魏碑班学习的时候,因为对方法有点不适应,所以用了很长时间才进入状态,刚开始很难受,后来感觉很好,这个方法我现在一直坚持在做。上次上课我没有来,觉得很遗憾,在这次课前,我也在家里临了几通《自叙帖》,临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好,也把它带到这里来,但到了这里就不敢给大家看。听了两天课,我觉得很有收获,也知道了我在家里临帖的问题,有了这些技法的收获,回去以后我觉得会临得更好。我对草书很喜欢,这次学习会很有作用,陈老师给我们确立了目标,我不可能成为大师,但我能坚持“走远路”,我觉得跟着陈老师学习书法是享受书法给我带来的快乐。

胡利塘:从技法到技巧再到技术,最终到线条的艺术语言,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多的主题和概念,这些概念可能还要深化下去,深化下去可能会有更多的东西。

李海宗:我特别喜欢草书,但是以前很少接触过,写的都是行书和楷书,但我非常有信心,回去以后加倍努力,多做练习,我希望能走远路不走近路,哪怕写得不好,也一直走下去。

李祖戏:以前临帖都很随意,通过这两次的学习陈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临帖方向,现在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指明了草书的学习方向,以后临帖就要把学习到的技术追加进去,使临帖更有目的性。

于钟华:古希腊有句话说“跟着智者走,路越远越好,”跟随着陈老师学书法应该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在陈老师的教导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大师的眼光,有大师的心态,有大师的气度的书法家。这个班和以前不同的是:陈老师第一次明确了我们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这个班的现在有好几位都是名家高手,但大家都是一视同仁,大家都是学生,这个心态非常好。有这样一个心态,还有陈老师的指导,通过两年的学习,再经过大家自身的努力,争取取得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是我们大家所期待的目标。

陈教授:大家把眼光放远,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现在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走远路”,至于我们刚才讲的走大师之路,也不是不能对外说,当然这其中有不同理解的问题。事实上,每一个写书法的人都有一个大师的梦,每个人都有权做大师,至于最后能不能成为大师,这需要有很多因素来决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来制约你能不能成为大师。每个人怀里揣着一个大师的梦想应该得到尊重,如果有人说他人想成为大师是瘌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是说的人没教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书法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况且,你们的水平已经不是一般业余书法学习的水平,所以,有大师梦应该受到尊重,就象别人有大师梦我们同样要尊重一样。当然成为大师不是几年之内就能做到的事,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你虽然没有大师的水平,但可以有一个大师的眼光,有一个大师的智慧,无非你没有大师的动手能力而已,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大家有一个很高的专业眼光,对于这一点应该有足够的自信。

(2008年11月28日初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