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老乡约好了去吃江西菜,因有人发现了一家新的赣菜馆。 说是小老乡,则是因为,她俩都是当年上海女知青与江西当地人的结晶,十六岁才按政策回到上海;而只有我这个单身去单身来的男知青,比他俩至少早了十年回上海。 也是有缘分,多少年以后,我们仨居然在一个大院里上班,还在一个公司里。 一入座,她们俩就争着说:“今朝谁也别抢,讲好了,我来埋单。” 我想我再争一句,也没啥意思了。只好埋头点菜。 南昌炒米粉必点。每次回江西,下了飞机或火车,进了城,头一桩事体就是先吃一碗南昌炒米粉,万事皆可丢一边。 农家小炒肉是用干辣椒和尖头辣椒炒,江西话叫“够味”。 还有井冈山烟笋、余干豆干、赣州小煎鱼、鄱阳湖鱼头豆腐; 除了鱼头只是中规中矩,其他几个都狠不错。烟笋的味道也蛮正点。 那天的天气有点闷热,加上辣椒作祟,很快她俩的额头都出汗了,而且相互发觉了。 “好久没吃江西菜了,我们居然辣出汗来了。老早在江西,比这个辣得多,也从来不出汗啊!” 她们居然还要朝我看看,齐巧我还没出汗。便说,“咦,还是你厉害,怎么没出汗呢。” 一句话戳得我澳门痛。我还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意思。 “那——看来今天要我埋单了”,我是只有自我解嘲的。 “为什么呢?” “因为上海滩有一句老话,叫做‘吃别人家嗰出汗’。你们出汗,证明你们是在吃别人家的;我不出汗,只能证明我是在吃我自己的,所以我本来想逃单的,看来也逃不了了。” “哈哈哈哈……” 于是我讲起这个很久无人提及的海上典故来。 “吃别人家嗰出汗”,这句话,小时候经常听大人挂在嘴边。 拿来告诫我们小孩子,主要是想让我们的吃相斯文点。 尤其是外出上饭店,或到别人家做客时,不要一副猴急相。 这是本义。 到后来,这句话又有了狠多引伸义,尤其在成年人之间使用的时候。 比如,你明明知道你在吃请,又何必还那么猴急呢? “晓得侬今朝是吃别人家,搿也用弗着吃得出汗嗰呀。” 比如,赴婚宴或寿筵是要送红包的,那你是不是想吃回本钱来呢? “阿是侬吃别人家嗰弗出汗本钿就吃弗回来是否啊?” 再比如,明明说好了是你自己请客并埋单,又有什么必要像吃别人家的一样来吃自己的呢? “今朝侬吃嗰是侬自家嗰呀,何必吃得急吼吼出汗呢。” 更有甚者,在尚未确定谁来埋单时,你是不是想通过先出汗来逃单呢? “今朝挨着侬埋单,侬吃出汗来也没用。讲畀侬听。”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说者和被说者都并不认真的。 何况,吃饭出汗其实是大概率的寻常事,很难摒牢,因此,后来这句话只是一种自嘲而已,再没有了“做规矩”的含义。 说到这里,席间有人发问,“吃别人家嗰出汗,好像只是个上句,应该还有个下句,吃自家的呢?” 又把老叟逼到墙角。我只好轻声应道:“吃自家嗰出血。” 不是牙齿出血,是心里出血。 肉痛啊! 大家又笑起来。 |
|
来自: 昵称Ha3PDtiL > 《了解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