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大国如烹小鲜”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涵义?

 书中淘乐 2018-02-24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我对该章的解读可以回答提问。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②;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③;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④。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⑤。

[通释]

治理国家就像烹烧小鱼一样。

按道来治理天下,那鬼就不出来作祟了;不是那鬼不作祟,是鬼作不了伤害人的祟;不是鬼的祟不伤害人,圣人做事触碰不到怪异也不伤害人。他们谁都伤害不到对方,所以这样的品德交融回归到本来安定的状态。

[注释]

①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像烹烧小鱼一样。烹,煮,炖。小鲜,小鱼。

②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按道来治理天下,那鬼就不作祟了。以,介词,按。莅,音Iì,临,面对,统治。其,代词,指天下。鬼,人死为鬼。《说文》:“鬼,人所归为鬼。”《礼记·祭法》:“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这里的“鬼”当指“产生怪异现象之源”。神,用如动词,灵验,显示神灵,作祟。

③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并不是那鬼不作祟,而是鬼作祟伤害不着人。非,不是,这里是“并不是”的意思。第二个“神”是名词,神灵。伤,伤害。

④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不只鬼作祟伤害不着人,圣人也不伤害人。这里的“非“是“不只”的意思。 ⑤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他们互不伤害,所以这样的品德交融回归到初始安定的状态。夫,用于议论的开始,兼有代词的作用。相,互相。交,交融。归,回归,返回。焉,兼词,于之,于是,在那里,到原来的安定状态。

[意义归纳]

“治大国若烹小鲜”与它后面的文字往一起揉有些勉强,故分成两段。

第一段紧承第五十九章章的“治人事天莫若啬”而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的是“少为”。

第二段讲的是“按道行事就不会出现怪异之事”。

[解读与点评]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单句在修辞上其实是个比喻,本体是“治大国”,喻体是“烹小鲜”,“若”是比喻词。河上公点评:“鲜,鱼也。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其实,“烹小鲜”重点在烹制过程中不宜用铲子来回翻动,强调的是不要折腾。“烹小鲜”,一言举重若轻,因为毕竟是“小鲜”;一言不可烦扰:不宜多为,不宜大为。“烹”自然是一种“为”。为了吃小鲜,必须得经过“烹”的工序。然而要让小鲜完整,就不能总折腾它。不折腾、少折腾就是“无为”“少为”,这个比喻非常形象。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莅,临,面对。其,那些,复指天下。其鬼,天下的鬼。鬼,本指人死为鬼,这里泛指可以作祟的事物,制造怪异现象者。《礼记·祭法》说:“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宗祖,其余不变也。”“道”之“其鬼”应该是坑人、逆天、违道而形成的怪异。第一个“神”,用作动词,灵验,显灵,即“作祟”。其“神”之“神”,名词。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就是循道而行,清静无为。循道而行,清静无为,连“鬼”都不伤人。按道行事,天下升平,就会展现大象,不会出现怪异现象。

不“以道莅天下”,屡屡多事多为乱为,执政昏暗,就会呈现乱象。接二连三的煤矿事故居然能屡禁不止,洪水居然能吞噬一所小学,滑坡居然可能埋没一个小村子,整幢的大楼居然能完整地躺倒,“百年大计”建起来的楼房仅使用一二十年居然能自然在瞬间变成瓦砾,高科技的动车居然也能追尾:“祟”由人生,许多灾难的发生,并非天灾,实乃人祸。

本章的主旨意在告诉人们,循道而行,不胡来,就不会出现怪异的事情,正所谓“邪不侵正”。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这里的两个“非”的含义稍有差别:“非其鬼不神”中的“非”,可以释成“不是”“并不是”;“非其神不伤人”中的“非”,要释成“不只”。

圣人为什么不伤人?圣人是循道而行的典范,从来不做坑人、逆天、违道一类伤天害理的事情,当然天道庇护他,他的作为与天道相合,从不触碰道的“底线”,怪异的事从来找不到他的麻烦,所以“德交归焉”,相安无事。“德交归焉”,德行交融回归到一起。焉,兼词,在那里,在一起。“以道莅天下”者当是圣人之列。

“德交归焉”故“其鬼不神”。圣人当世,循道而行,道得以正常运行,没有偏离,不会产生怪异现象,其表现就是“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圣人的品德就是“不伤人”,“天道”鬼之神“不伤人”与圣人“不伤人”的品德交织在一起,就会出现大治、“大顺”的局面。

老子似乎也是无神论者,但他肯定天帝的存在,第四章“象帝之先”可证;然而老子认为“帝”产生于道后。而且老子肯定神的存在,三十九章“神得一以灵”可证;然而“神”受道影响,循道则神不灵。肯定鬼的存在,本章可证;守道则鬼不伤人。显然,在老子这里,“道”才是至高无上之神,“道”在位,神则灵,鬼亦不祟。

如果要将本句与“治大国若烹小鲜”联系起来,此“道”即“无为”“少为”之道,即“治人事天莫若啬”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