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的日期是怎么定下来的?

 大智若多余 2018-02-25

 

  终于盼来了春节啦!今年的春节在2月16日,相比去年春节在1月28日,真是够迟了!那么问题来了:春节这个日期是怎么定下来的?为什么有的时候很早,有的时候却很迟?

 


  在古代,我国其实是以立春(现公历2月4日左右)作为岁首,但是真正过节是在元日(正月初一)。民国之后,为区分公历新年与农历新年,阳历新年称为元旦,而农历新年改称为“春节”。


春节的日期要满足什么条件?


  首先,春节那一天必须是朔。这意味着,春节的日期与月球的运动息息相关。


  其次,春节春节,顾名思义,至少不能离春天太远,要是春节跑到夏天去那就不好了。那么应当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个日期“离春天不远”呢?答案就是——立春!翻一下日历:1月17日和2月16日都是朔,前者距离今年立春(2月4日)有18天,后者距离立春只有12天——很显然,2月16日在这次“春节大竞选”中胜出!


  很显然我们的推送不会就此结束。


  如果你知道了一个元旦在哪一天,你就能知道下一个元旦在哪一天——这个元旦再过365天(闰年366天)就是下一个元旦了!但是你知道了去年的春节,你能推理出明年的春节在哪一天吗?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农历一年的长度是多少?


农历一年有多长


  首先,农历的一年有多长?农历的一个平年为12个月,为354或355天;一个闰年为13个月,为383或384天。如去年的春节是2017年1月8日,今年的春节是2018年2月16日,两者相隔384天,显然,去年这个农历年是个闰年。


  那么农历的一个月有多长?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这是因为,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需要用若干个大月和小月去拟合,使得农历一个月的平均长度趋向于一个朔望月周期。


  那么农历的大小月是怎么安排的?我们来看看近三年农历大小月的安排:(按照正月到腊月的顺序)

丁酉年:小 大 小 大 小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大 大;

丙申年:大 小 大 小 小 大 小 大 大 小 大 大;

乙未年:小 大 小 小 大 小 大 大 大 小 大 小


  看起来,农历的大小月安排并没有很明显的规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现行农历历法规定,当日月黄经差为0的这一时刻叫做“朔”,“朔”所在的这一天必须是农历初一。通过对月球的观测,我们可以推算往后什么时刻是朔——这样,我们就把今后哪些天是农历初一定下来了。然后,这个初一到下一个初一若相隔30天,那这个月是大月;如果这个初一到下一个初一相隔29天,那么这个月就是小月。也就是说,当今农历大小月不是人安排的,而是月亮安排的!


  这样一来,前面那个问题就有思路了:我知道了某一个春节的日期(以及这个朔的时刻)之后,我再计算出往后的各个朔的具体时间,得到往后任意一个初一所在的日子;从这个大年初一之后的第一个初一开始数,数到第十二个初一或者第十三个初一的时候,就知道下一个春节在什么时候了!


  那么现在问题变成了:到底应该往后数十二个初一还是十三个初一?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知道农历的这一年是不是闰年?


为什么农历也有闰年?


  很多人把农历叫做阴历,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叫法。真正的阴历是完全只按照月相来制定 的,完全不与季节相关联。也就是说,阴历的岁首可以出现在任何的季节,在春夏秋冬哪个季节全靠月亮来决定。


  然而,农历却不是这样。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春节不能离春天太远。要是春节跑去夏天秋天那可就乱套了。


  我们所熟知的阳历(公历)就与季节相关联,公历元旦必定在冬天,七八月必定酷暑难耐。


  而农历不仅与一个朔望月周期相关,还必须与一个回归年周期相关联(朔望月与月相相关,回归年与季节相关)。因此,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历,它兼顾了阴历与阳历的特点。


  那么如何兼顾呢?一个朔望月平均周期是29.53天,农历通过大小月来使其一个月的平均长度接近于这个数字。一个回归年的平均周期是365.2422天,该如何使农历的一年的平均数接近于这个数字呢?答案就是——设置闰月!


农历的置闰规则是什么?


  首先,既然农历是要兼顾“阴(朔望月)”和“阳(回归年)”,我们就需要一个判定“阳”的基准。这个基准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中气”。


  在二十四节气中,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被称为“中气”。你不需要记下它们,只要知道,二十四节气中在阳历下旬出现的都是“中气”。


  十二中气将一个回归年近似等分成了十二等分(注意,是近似!)。这仿佛两个赛跑的人,“回归年号”选手跑得快,而“朔望月号”选手跑得稍慢。“回归年号”选手的一步是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朔望月号”选手的一步是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当“回归年号”选手跑了12步时,“朔望月号”选手已经落后了大约三分之一步了。


  我们的农历要兼顾阴阳,就不能让“朔望月号”选手这样落后下去。在“朔望月号”落后了不少时,就要让他连走两步,以追上“回归年号”选手。这“连走两步”的后一步,就叫闰月。


  现行农历历法规定:当一个朔望月内没有中气时,则这个月为上个月的闰月。我们可以从下图看出这样规定的道理:

  但是,事情还没结束!上图为了便于演示,我们让两位赛跑选手的步长都相等,也就是说,图中假设朔望月的“步长”永远小于两个中气的“步长”,一个朔望月内是不可能出现两个中气的。但实际上,它们有时候步子迈得大,有时候步子却迈得小!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会缩短;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间隔会增长。这意味着,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其实可以出现两个中气!这样会打乱置闰规则,因为只要有一个朔望月有两个中气,就意味必然要多一个没有中气的朔望月,这样,将增加闰月的频率,甚至一年里出现两个闰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在两个冬至之间,如果只有11个整月(农历月,下同),则其中即使有无中气的月份,也不设闰月;如果两个冬至之间有12个整月,按“无中(气)置闰”法则来置闰。如果一年遇上两个无中气的月份,则以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第二个不设为闰月。现在,前面那个数十二个还是十三个初一的问题我们已经可以回答了。


  我们可以翻看日历:2016年冬至为12月21日(丙申年冬月廿三),2017年冬至为12月22日(丁酉年冬月初五),两个冬至之间确实存在12个整月;其中闰六月为公历7月23日至8月21日,这其中没有中气。


  由此可以看出,看起来似乎再普通不过的农历,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与天文学知识!


  最后,我们再来一个关于春节的冷知识!


冷知识:有没有闰正月,能让我们过两次春节?


  如果一年能过两个春节,那该多爽啊!但是这种情况真的有吗?


  这个问题等同于:在春季是否有可能出现无中气的农历月?很可惜的是:有可能,但现在机会很小……


  地球于1月初过近日点,在这个时间附近,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会增大,导致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较短,甚至有可能短于一个朔望月周期。因此,在春季很难出现无中气的农历月。如果一年想过两个春节,那得等到2262年。小伙伴们加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