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朔里胜迹望河亭

 bbzbwzsc 2018-02-25

淮北市东北约三十五华里的闸河岸边,有一个小村庄名叫“亭子”。因村旁有“望河亭”得名,今属石台镇。据当地人说,此处原无亭。在清朝道光年间,因疏浚闸河挖土,于地下发现此亭。初见一“Ψ”形铁钗,颖露土表寸许,继往下掘有一石麒麟现出,复再挖得石亭上盖,遂穷其土得石亭整体。当地富绅朱四巡好其事,自捐款和豌豆麦一车,募聘一批石匠,将石亭由闸河河底迁移至距原处约四百公尺的一个村旁,这个村就是亭子村。

古亭呈六角形,高约五至六米,内圆直径约七至八米,采用上等青石建成。六个角有六根六棱石柱,石柱的六面均雕有龙纹图案,上端有龙头悬空探出,雕镂精细,形态生动。在柱和柱衔接的山沿板上雕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禹王锁蛟”等图案。亭子的正面横幅石匾上镌有“皇恩浩荡”四个大字,笔峰遒劲,雄浑潇洒。下有一小横幅石匾,镌有“望河亭”三字。亭子中间有一巨碑,立在大石龟上,穿出亭顶,端部傲立一只举步欲去却又回头返顾的石麒麟。石碑在亭内一段为六棱形,直径约八十公分,石质细腻,青纯一色。碑文有真、草、篆四种字体,字迹清晰。

据碑文所载,此亭系清康熙五十年动工兴建,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春三月竣工,从竣工到它重新出土(新道光年间即1821-1850年间),不过一百余年。何以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这么一座壮丽的石亭就陷入地下?在石亭重新出土迁移的碑文中,没有记载它淹陷的原因和年代。然而,从望河亭北侧的瑾善桥桥头一块六角形的石碑碑文中,却可得到一些可作推考的资料。碑文说:“昔苏子瞻守徐州,尝筑堤以捍黄流,人称之曰苏堤,至今八百余年,其名未改,惟苏公造福后人焉。”由此当可推知,从前这里常有黄水泛滥。黄水携带大量泥沙,逐年沉积,河床增高。为防河水外溢,又逐年增高加宽堤岸,年复一年,遂使望河亭淹沉地下。

闸河如今是淮北平原上的一条干河,从望河亭的碑文中可知,它“上起天然闸,下至卯城堡”,闸河就是因为它起源于天然闸而得名。可是天然闸又在何处?据当地老年人说,天然闸在徐州西的黄河岸上。由此可推知,过去闸河直接与黄河相通。自黄河改道以后,闸河源头枯竟,逐渐变成了一条干河。至今那里还遗有一道从南至北的大堤,当地人称“高头”,不知是否为苏公当年所筑;而望河亭则显然是为了防范洪水为害,监视闸河水情而建造的。

望河亭精巧的结构和优美的艺术造型,显示了淮北人民的艺术才能,为研究清代建筑和石雕艺术提供有益的资料,可惜在十年动乱中,石亭以“四旧”的罪名被摧毁,仅留下了几块残碑和零乱的碎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