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羞愧是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情绪?

 多彩gt8fiwodtb 2018-02-26
其实人类最负面的情绪是:羞耻(shame)。我们能感知到的所有的不适,几乎都来自于它。

那么,什么是羞耻呢?

它是一种由强烈的自我意识带来的情绪,是自己对自己的评判,是对自我价值的贬低。想想你的学生时代里有没有这种时刻,就是被你的老师或其他人当众批评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差劲的人,非常羞耻,恨不得想找条地缝钻进去?这就是羞耻感了。

羞耻感会中断人们那些正面的情绪,比如愉悦或者好奇感。羞耻感还有“掌控”其他情绪的能力:每当羞耻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变得警惕,对其他情绪的表达也会受到抑制。

与大部分情绪不同,羞耻感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的,它一直都在我们体内。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们承认和释放的情感,而是最隐秘的情感:我们悲伤或愤怒时都会有所表现,而感到羞耻时,我们却会减少表达,不希望被他人觉察。

其实,处于一定范围内的羞耻感是正常的,但如果羞耻已经影响到一个人对自己是谁、自己价值多少的基本想法,它就是极其危险的,这已经是病理性羞耻了。你的每一次被人指责或者小小的失败发生,这种病理性的羞耻感都会被反复地体验到。

而且病理性羞耻有时也在关系中长期潜存。怀有病理性羞耻的人会认为自己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经常感到自己需要依赖他人之类,而因为这种认知中的“自己是不够好的”意识存在,所以隐秘地、持续地感到羞耻。

那么,羞耻和内疚有什么区别呢?

内疚其实是来源于,人们背离了某种原本被期待的行为。简单点说就是,内疚是因为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处于内疚的状态中,不会像处在羞耻状态中那么糟糕。

它们俩有3个主要的区别:

1. 内疚关于行为,羞耻关于自己:

内疚主要集中于某个行为,而羞耻集中于自己在他人眼里的样子,以及自己的存在是否有意义。

2.在内疚状态中的人能获得比在羞耻状态中更多的力量:

内疚者是行为越界,虽然感觉自责,但仍保留对自己的控制感,也感到自己有伤害他人的力量。而羞耻者是自己批判自己,害怕自己失去与那些重要的他人之间的链接,这让人感到虚弱。

3. 内疚会表达,羞耻则偏向隐藏:

内疚中的人,渴望被宽恕和谅解,有时会做一些补偿性的举动来降低自己的内疚感。因此内疚能激发一些行动,也更容易表达和被识别。

羞耻则是指向自身的。羞耻会让人抑制,它给人自卑感,剥夺一个人的力量感和自信心。人们想要隐藏羞耻感,不让别人看见真实的自己。

羞耻感很重,一般会有哪些表现?

1.愤怒与暴力

羞耻,是一切暴力最初、最本质的起因。愤怒和暴力都是对羞耻这种过于痛苦的感觉的应对策略。用愤怒这种看似强大有力的情绪,来遮蔽令人无力的羞耻感。为了应对羞耻,人们把内部对于自我的苛责,外化到了外界和他人身上,然后对外界和他人愤怒并加以暴力攻击。这种感觉,要比纯粹的羞耻感好忍受一些。尤其是,越自恋的人,在羞耻面前越脆弱,越可能表现出暴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羞耻感重的人在与另一半的相处中,会通过暴力手段来损伤另一半的自尊以获得自己的自尊感。所以很多时候如果自己的伴侣经常愤怒或者暴力,可能本质上是ta的羞耻感的问题。

2.有完美的幻想与受虐倾向

病理性的羞耻会让人感到虚弱,他们内心很容易有“只要我强大了就再也不会遭遇不幸了”之类的完美幻想,来对抗无力感。

而这种完美的幻想在现实里是不可能存在的。可正由于这种幻想无法实现,他们会因此再遭遇更多的羞耻和内疚,造成恶性循环。

但这种幻想又很重要,他们由此能获得一种感觉“我所遭遇的一切不幸是因为我做不到理想的自己”,他们还能因此感到自己对命运的掌控感,以及这世界的一种基本公正。这种感受虽然也是负面,却也好过纯粹的羞耻感。

有一些病人在“认为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幻想之下,形成了受虐倾向。在这种倾向作用下,被动忍受痛苦变成愉悦,焦虑变成兴奋,憎恶变成了爱,分离变成融合,无助变成了力量,羞耻变成了最终胜利。一切的被动都变成了主动,人变得开始享受起这种受虐的错觉。

所以,羞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与自己身上的羞耻相处更是一场耗时的战役。我们的目标当然并非完全摒除羞耻感(这也不可能),而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一定的频率内,让它不成为我们自我价值感的底色。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读者感受到自己一些行为、思维背后隐秘存在的深层的情感,并开始理解这种情感。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 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会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