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泽泻汤

 松248 2018-02-26
(学习笔记)刘渡舟先生谈泽泻汤运用心得

泽泻汤见于《金匮 · 痰饮咳嗽篇》,本方以治疗“头目苦于冒/眩”(抓手)为其特长。

“支饮”为四饮中的一种,好像水之有派,木之有枝,邻于心下,而偏结不散,故名曰支饮。

泽泻汤证,是水饮上犯头目,出现冒眩的症状。冒,指头如物冒(蒙蔽之意),昏沉不清爽;眩,指目眩伴黑花撩扰 视物模糊。

除此之外,“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也是支饮的表现。

辨认泽泻汤证,应抓住两方面的证候:一抓水饮本身的表现(水舌),二抓“苦冒/眩”,然后才能确定使用泽泻汤。

由于“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的支饮主证,在临床不一定同时出现,因此,单凭“苦冒眩”来使用泽泻汤就显得证据不足。

用方关键:

1水证:苦冒/眩。“苦”,言其头目冒眩之严重,有莫可言状之意,它异于普通的头目眩晕。

2水脉: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共见。

3水色:面色黧黑。或青黯(水饮夹肝郁),或黄而晦暗(水饮夹脾湿)。

4水舌:舌淡,舌面水滑,或舌苔白滑厚腻(水 湿。苔滑为水,苔腻为湿);尤其是舌体特别肥大,又厚又宽,占满口腔。

5或见症:头痛,头重,耳鸣,鼻塞。

兹举泽泻汤证治验三例,以推广泽泻汤临床应用,补充《金匮》记载之所缺,亟录如下:

1967年在湖北潜江县,治一朱姓患者,男,50岁,患病两载,百般治疗无效。所患之病,为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且两眼懒睁,两手发颤,不能握笔写字,颇以为苦。

舌体异常肥大,舌苔白滑,根部略腻(抓手);脉弦软。

处方:泽泻24克,白术12克。

本方药仅两味,但功效甚捷。

或问,此证为何不用苓桂术甘汤之温药以化饮?

盖泽泻汤乃单刀直入之法,务使水饮去而阳气自达;苓桂术甘汤,嫌其甘缓而恋湿,对舌体硕大,舌苔白腻,实非所宜。服泽泻汤后,水邪已减,可用苓桂术甘法善后巩固之。

患者服第一煎,未见任何反应,乃语其家属曰:此方药仅两味,吾早已虑其无效,今果然矣。孰料第二煎服后,覆杯未久,顿觉周身与前胸后背渍渍汗出,以手拭汗而有黏感,此时身体变爽,如释重负,头清目亮,冒眩立减。又服两剂,继续又出些小汗,其病从此而告愈。

1973年曾治一黄姓妇,32岁。患头痛 头沉重,如同铁箍裹勒于头上,其病一年有余,治疗无效。舌体异常硕大,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

此为水饮夹湿,上冒清阳,所谓“因于湿,首如裹”。

处方:泽泻20克,白术10克,天麻5克。

照此方共服四剂,渐愈。

魏某,男,60岁,河南人。患头晕目眩,兼耳鸣,鼻塞,嗅觉减退数载,屡治不效,颇以为苦。舌体胖大无伦,舌面水滑而白,脉弦。

处方:泽泻24克,白术10克。

此方服一剂即效,共服五剂,头晕、目眩、耳鸣、鼻塞等证愈大半,转用五苓散收全功。

或问:朱案服泽泻汤后,为何汗出,殊令费解。答日:此证为水湿之邪郁遏阳气而不得伸,今用泽泻汤药量大而力专,利水行饮,下走水道为捷,叶香岩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今小便一利,水湿有路可去,三焦阳气即得通达,故表里通畅出微汗使病得解。

通过临床事实,不但证实了泽泻汤证的客观存在,而且也证明了该方效验确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