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师说 | 六岁前不给孩子立下这6个规矩就晚了!

 益川先生 2018-02-26

童老师微信:peigenyoushi

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


读书写字?算数画画?都不是!自我约束力的培养是关键!一般认为,培养孩子自我约束力的关键年龄是6岁之前,因此,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为老师和家长提出了新的任务——给孩子立规矩。错过了最佳时机,在教育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了。那么,6岁之前要给孩子立哪些终身受益的规矩呢?


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6岁之前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阶段,他们对物品的“归属权”三个字并不了解,通常觉得只要拿在手上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了。所以我们经常见到两个小朋友为了争夺一个喜欢的玩具而争吵打架的现象,家长、老师需要调节好一段时间才能让两个小朋友和解。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在生活中就要对自己的物品与孩子的物品加以区分,给孩子灌输好这样的一种意识:“这些是妈妈的东西,这些是你的东西,妈妈用你的会向你借,你要用妈妈的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让孩子对“你的”“我的”这些概念有明确的理解,并不时的强调一下物品的归属权,让孩子渐渐的明白“我可以自由支配我的东西,但是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个概念。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到哪里去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好不容易收拾好的房间,在孩子玩耍了一个下午后,玩具仍的满沙发都是,跟没有收拾过没有区别。这是孩子自理能力不强的表现。他还不懂得收拾“残局”,一心想让大人帮忙收拾......


其实,孩子在三岁之后,已经有能力自己整理自己物品了。自己的衣服穿完之后让妈妈帮忙挂起来;玩够的玩具自己收拾到特定的盒子里......只是做到这一些需要爸爸妈妈为孩子立下这样的一种规矩——从哪里拿的东西再放回到哪里去。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锻炼的机会,比如吃完饭自己刷刷碗筷,用完毛巾放回原处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的学会“照顾环境”。长大以后,不管孩子走到哪里,都能将自己打理的井然有序。



不可以打断别讲话


大多数孩子都会这样,在学校里受到表扬或是奖励后,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爸爸妈妈面前“炫耀”一番,即使爸爸妈妈正在讲很重要的一件事他也会兴冲冲的打断。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习惯,父母在日常要帮助孩子改正,而不是停止对话听孩子讲。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对话是不礼貌的行为,你想想,如果你正在讲话,妈妈突然打断你,你会高兴吗?”这样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别人,这样的规矩孩子一生受益。



“谢谢你”常挂嘴边


好多孩子不习惯说谢谢,总是在妈妈教着说“谢谢阿姨”时才会勉为其难的道谢。那是因为孩子在家没有养成说谢谢的习惯。所以孩子面对着一个生人说谢谢会很不好意思。


让孩子把“谢谢你”当作一种习惯,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必须要立的规矩。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管孩子有没有理解谢谢两个字所承受的巨大含义,都要让孩子学会说“谢谢你”,这是一种礼貌,更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


还有一点,教会孩子尽量用“谢谢你”代替“谢谢”,虽然只是简单的多了一个字,但是表达的感情却相去甚远。



做错事要主动承认错误并说“对不起”


家长们疼爱孩子,常常觉得孩子因为年龄小做错事是应该的,谈不上说什么对不起,日后孩子长大一点就不这样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事没有关系,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


其实,6岁之前的孩子已经知道“讲道理”这三字的意思了,父母要学会抓机会,恰当的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帮助孩子树立“做错事要主动承认并道歉”的意识,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知错就改,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



凡事遵守“先来后到”


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好玩的孩子先玩,好吃的孩子先吃,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自私的毛病,可是在外面不比在家里,没有人让着他,孩子会吃亏的。


给孩子立下“先来后到”的规矩,从爸爸妈妈做起,彻底摒弃“小公主、小皇帝”心理,吃饭时谁先到谁先吃,磨蹭晚了没饭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超市购物需排队,晚到只能等待......


从生活的小事上教会孩子“先来后到”的道理,这样才会避免孩子养成自私的毛病,生活中学会忍让,学会平等交往。


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家里渡过的,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身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6岁之前给孩子立这些规矩,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是父母的义务,老师也希望家园联手,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