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厘清中国美术史脉络

 z030cn 2018-02-28

宗次郎 - 故乡的原风景 来自美在高处 04:43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中国美术史的时候,总是感觉内容比较散乱。诸如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青绿、水墨,各种概念层出不穷。而当我们细细追究每个概念的时候,又总是容易困在其中的一角,而迷失在整个中国美术史的浩瀚学说中。


所以,今天就来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做一次系统的梳理,试图发现其中的发展脉络。那既然是要贯穿整个中国美术史,所以先按时间顺序,把中国美术史作一个简单的划分,这里主要概括为五个时期,之后会逐次展开。


龙凤仕女图


第一个时期: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


这是中国最早的绘画时期。中国最早的绘画就是象形文字,称为“书画同源”。比如说元旦的“”字,被圆圈起来的点代表太阳,下面一横线代表地平线。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旦字的写法,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


随着先民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要表达的事情和情绪也日趋复杂,靠文字已经难以说明,于是文字和绘画就分开了。和文字分开后的绘画,主要作用是装饰。比如,画在当时的器皿上的题材,就多是动物。这个很好理解。我们祖先生活范围有限,绘画题材来自身边,早期主要就是画身边的动物。


夔(kuí)龙纹


而到了东周,农耕文明大发展,人物成了绘画的主要题材。在战国的青铜器上,就能看到武士骑马挥刀,大战野兽的图像。


总的来说,这段时间是先画文字,写字和画画分离以后,就开始画身边的动物和人物。绘画的意义主要是记录简单的真实生活。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第二个时期,从东西两汉到西晋


这一时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毛笔成了中国画的工具。这也体现了技术进步对于绘画的影响。如果说中国美术“书画同源”的基础,是从象形文字开始,那么毛笔的使用,就是这个传统最主要的原因。


毛笔作为写字的工具,和画画的技术开始互相影响起来。比如中国书法中写“一”字,不是画一条水平横线那么简单。而是左边起点是一个小圆点,右边结束的地方会轻轻往上提起。那个圆点看上去像蚕宝宝的脑袋,被叫做蚕头;结尾的上提像鸟的尾巴,被叫做燕尾。所以你看,写字和画画因为工具的统一,又联系起来了。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


工具的确立,也影响了此后千年的中国绘画。因为柔软的笔体和圆锥的笔锋,使得画出来的线条充满变化。所以此后的中国画始终重视线条,而不重视色彩。


此外,这个时期延续了春秋战国开创的写实画风。而欣赏这一时期的绘画,有一个乐趣,就是像看历史纪录片。比如,军事书里说,魏晋的作战制度叫做“出战入耕”,这是什么意思呢?


汉砖画像


在今天的嘉峪关附近的一个古墓砖画上,我们找到了答案。画面的上半部分是士兵们在操练,下半部是士兵们在耕田。原来出战入耕就是有事打仗,没事种田的意思。所以你看,绘画让史书上的抽象概念一目了然。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前两个时期,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毛笔成为主要绘画工具,书画同源成为中国美术的一大特点。而早期的中国绘画,写实是最重要的风格,这些绘画也成为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纪录片。


阎立本《步辇图》


第三个时期,从南北朝到唐朝


从南北朝到唐代,这个时期主流的创作者是宫廷画师。宫廷画师世代相传,服务于皇家。他们类似今天的时政记者,记录领导人的各种活动。


著名宫廷画师阎立本的《步辇图》就记录了一次唐太宗的外事活动。画的右边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面步辇其实就是类似没有顶棚的轿子,被好几个宫女抬着走动。画的左边,第一个穿红衣的是当时外交部的官员,后面紧跟着的人身穿西藏服饰,是吐蕃国的使者。


周昉《簪花仕女图》


除了当记者,这些宫廷画家还是设计师。皇帝一家子的房子、衣服、家具、生活用品,他们都会参与设计。而到了唐朝中后期,国家实力衰弱,宫廷画家对政治活动画的比较少了,于是开始画宫廷妇女们的生活。


这样就出现的中国画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仕女图。如果仔细看这些侍女图案会发现,画里姑娘的妆容很像日本的艺妓。这是因为当时唐朝强大的文化,也影响到了周边地区。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此外,宫廷画师让山水作为专门题材,从绘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在接下来的历史中,山水画成了中国绘画的最重要主题。这些宫廷画师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他们被人们叫做大小李。


其中,小李有一幅画,叫做《明皇幸蜀图》,记录了唐明皇逃离首都,经历艰险道路,到四川避难的一副画。唐朝画山水,会用很浓艳的绿色,还加上金色,看上去非常华丽,这个叫做“金碧山水”。


如果总结一下这个时期,很简单,是宫廷画师即是记者,又是生活设计师。他们还把山水,画成了中国绘画的主题。



巨然 《万壑松风图》


第四个时期,是五代、两宋和元代


从五代开始,经过两宋最终到元,中国山水画达到了艺术的完美和成熟。五代的艺术家们发明了“皴”的技法,就是冬天我们皮肤被寒风冻得干裂的“皴”字。这个技法,是用比较干燥的毛笔,慢慢摩擦出一些阴影,来表现岩石粗糙的质地


中国在五代的时候是分裂的,不同居住地的画家,用不同的皴法,描绘了不同地区的山水。


荆浩《匡庐图》局部


比如,五代有四位画家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中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在山西和陕西那边的山里居住。所以他们画的北方山水,都是高峻的山脉上长着枯树,树上都很少有树叶。


相比之下,董源和他的学生巨然则居住在江南,所以画的都是圆圆的山坡和茂密的树木,甚至可以看到水气在蒸腾。


范宽《溪山行旅图》


后来宋朝结束了五代的分裂,而宋代的画家对于自然观察细微,甚至对于每一种岩石的纹理、水流的波纹和树叶的季节变化都认真研究。这种深受“格物”哲学思想影响的创作,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比如,北宋大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瀑布水流从高处落下,而下方却是茫茫水汽。在野外实地观察高处落下的水流,就是这样的。又比如南宋马远的《水土卷》,他用十二幅画来描绘不同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表现,这都是格物的精神。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之后宋被蒙古人灭亡,元朝建立了。这个时代的画家对于政治失望,隐居山林,他们渴望更加自然随意的表达。这种精神发展到极致,让元代绘画呈现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赵孟頫,他也是一位大书法家。画画方面,赵孟頫开创了自然随意的山水画笔法,成为整个元代的主流。比如他画的《鹊华秋色图》,两座大山之下的水波、树木都很随意,不像宋代人那样追求仔细。


倪瓒《容膝斋图》


其实,和宋人的格物精神不一样,元代的画家希望能自由随意一些。而发展到极致,就成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表达。这方面最典型的画家,就是倪瓒。他隐居起来不仅是因为不喜欢蒙古人的统治,他甚至厌恶人间。他的画里面从来不画人,只有冷清寂静的山水。


山水说到这里,总结一下山水画的发展。唐朝的宫廷画家把山水变成了绘画的独立题材;五代的画家创造了皴技法;宋代画家用格物的哲学精神,把山水画推向高峰;元代的隐居文人画家,创造了自然随意的风格,画出了冷清寂静的山水。


戴进《溪堂诗意图》


第五个时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发达的商业让城市变得繁荣、富裕。致富的商人开始购买画作,使得这个时期的画家生活更加自由和独立,他们不再依附于皇家,能够作为文人兼职作画。比如大画家戴进,他就可以从宫廷辞职,专心做一名自由画家。


自由也表现在内容上。画家开始投入到热闹的市井生活中,而不再像之前,只以宫廷生活,或者饱含哲学思考的山水为题材。比如大画家仇英,开始给小说画插画;而画家陈洪绶,甚至还画了一套水浒人物的纸牌。


仇英《汉宫春晓图


其实,就算是文人主导的山水画中,画里的重点,也已经变成了山水画中的人物。比如,山水中有渔船的场景就很常见。这个主题放在元朝,就是巨大的山水里,有一艘小小的渔船。同样的主题,换成明代的画家,就成了有人在钓鱼,有人在拿网捕鱼,还有人传递货物,对生活场景的描绘非常丰富。


好了,以上就是中国美术的历史脉络,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最初的绘画是文字,当绘画从文字分离后,我们先人开始写实的画身边的动物和人。唐朝宫廷画家的工作,就像记者和生活设计师,他们把山水,画成了单独题材。


经过五代的皴技法,宋代的格物哲学和元代的隐居文人,山水画达到了顶峰。明清的经济繁荣,让画家投入到了热闹的生活中,市井题材是他们的最爱。


通过对这条脉络的讲述,你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美术从实用性,为帝王将相记录,表达文人政治思想,到描绘市井生活,记录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整个历史是一条回归以人为本的道路。


张萱《捣练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