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图为:上千只鸭子被赶往稻田里灭虫 图为:普通大米用袋装,有机米则是用盒装 文/本报记者彭鹏 通讯员董义忠 李思源 图/本报记者刘蔚丹 实习生余露 近年来,大米中的贵族有机米,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今年7月1日新版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颁布实施后,有机食品认证更为严格。那么,市场上的有机米有多少是真的?市民该如何识别?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有机大米的原产地,为读者展现有机大米的生产全流程。 【市场现状】 沾上“有机”价格涨5倍 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日益重视,近几年,“有机”市场风生水起,从蔬菜到大米、杂粮,再到各种零食,不仅超市的货柜上有,网络上的“有机”商店也不在少数。 记者在中百、武商等大型连锁超市卖场的大米专柜看到,跟普通大米每500克2元到3元的零售价相比,贴上“有机”标签的大米,零售价多在每500克10元到20元左右。其中,湖北产的有机米有国宝、福娃、桂子等品牌,主来产自荆州和武汉;外省以吉林、山东产地居多。在包装上,普通大米以10公斤、20公斤的包装居多,有机米则多是3公斤到5公斤左右的小包装。 不过,对此类高价米,市民看的多买的少。一位正在买米的消费者说:“3公斤的有机米要60元,都可以买普通大米15公斤,只能偶尔吃吃。” 某超市生鲜部采购员告诉记者,因为价格偏贵,尽管有机大米每年销量都有增长,但主要还是高级白领和外籍人士买的多,再就是过年过节会有消费者买来当礼品送人。 “有机”标志五花八门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市场上出售的“有机米”可谓五花八门,让人难辨真假。在水果湖某超市,记者看到某品牌的稻花香有机米,5公斤包装,售价130元,包装上只贴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但没有认证机构的标志。一种产自内蒙古的有机米,2公斤卖价高达206元,包装上称产品“按国际有机食品通行标准生产”、“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无化学添加剂”、“无转基因产品”,并贴了“有机认证”和“有机食品”标志,但也没有认证单位。我省某知名品牌的一款有机香米,包装上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但没有“有机认证”的号码。 据了解,按照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标注认证机构的标志或机构名称。 此外,还有的“有机大米”认证查不到记录。记者先后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输入多种有机大米的有机证书号码,其中一款大米的外包装上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认证机构名称,并且标明有机认证证书编号,但在该系统中输入多次,均显示“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记录”。 【探秘有机米】 除虫:不靠农药靠鸭子 正宗的有机大米是怎样产出的?为什么比普通大米贵5倍?记者近日前往武汉市唯一一处获得有机认证的基地和加工企业进行了探访。 7月30日,从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位于江夏区法泗镇联盟村的有机大米生产基地,这是武汉市唯一一处获得有机认证的基地。记者看到,占地近60亩的稻田里四下无人,但却有上千只鸭子穿梭其中。“稻田除虫就靠这些鸭子了。”基地负责人老袁告诉记者,城里人吃的有机米,就产自眼前的这片有机稻田,要想稻谷达到有机的标准,稻田是不允许使用任何农药的,所以,基地里养了1000多只鸭子,每天专门负责给稻田除虫。 老袁说,和常规水稻相比,有机水稻的生产标准相当苛刻,有严格的技术规程,光是种植过程,就有40多项技术控制,不施农药是最基本的守则。此外,选的种,必须是优质水稻的种;每亩稻田得施用有机肥1吨以上;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及生物制剂杀虫等;土壤环境质量需符合国标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标二级标准,种植区域周边还必须要有一定距离的隔离带。“稻田灌溉的水,人可以直接饮用。”一位专门负责基地灌溉的工作人员补充道,“有机稻种植区域要求有独立的供水体系,稻田灌溉水要求达到国家农田灌溉一类标准。记者看到,基地对面就是一片水塘。据介绍,这片水塘里面,有自然生长的水草,还有螺丝和鱼,有着一条完整的生态链。 种植:成本高出一倍 距离稻田500米的不远处,记者看到,另一片普通稻田生机盎然。记者留心比较了一下发现,跟普通水稻的粗壮相比,有机稻的个头明显矮小、瘦弱了许多。“有机稻产量不高,不足高产水稻的三分之二。”江夏区农业局总农艺师王作祥介绍,有机水稻追求的是品质,所有的种植技术都围绕品质在努力。比如在品种上必须选择二级稻米中口感好、米质优的品种;在栽培上适当稀植增加个体的养分含量;在病虫害防治上禁止使用防效好的化学农药。一般每亩有机稻田的产量只有300-400公斤。 不过,种植有机稻的投入却是普通水稻的一倍以上。 王作祥算了一笔账,首先,一般常规水稻亩投入在500元左右,而有机水稻却在1000元以上,每公斤的有机稻市场收购价格是常规稻的三倍以上,折算下来,每公斤有机大米生产成本接近10元,这还不包括间接的管理成本;其次,由于有机稻的生产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在基地设施上的要求较高,2000亩基地水利设施、土壤恢复等就投入了500多万元。他说,眼前的这片水稻田,从三年前就开始不施用任何化肥和农药,进行自然恢复性生产,去年底经过检测,土壤各项指标达到了有机水稻生产标准;此外,还有人工费用支出。别看这片有机稻田面积只有60亩,却有4个人专职打理:一人负责灌溉,防止周边农田的水“入侵”;一人负责养鸭、放鸭、除虫;一人负责管理水源,包括在水塘养鱼等;还有一个人,除了统管以上业务,还要定期聘请附近居民给稻田除草。 加工:每袋米都有档案 记者了解到,有机大米,除了在种植环节上药严格按照有机标准外,加工环节也很重要。记者随后来到江夏区某大米加工厂。几天前,刚刚有一批有机米在这里加工。 记者看到,厂房里的地板上、加工设备都一尘不染。该企业副总经理周文军告诉记者,和普通大米加工不同,有机大米加工厂选址很有讲究,比如要远离垃圾场,距离医院要200米以上;离经常喷洒化学农药的农田500米以上;距交通主干道50米以上等。每次加工前,必须把加工设备清空,不允许有一点儿残渣;稻谷含水量控制在15%-16%之间(配备烘干和加水设备),碎米率控制在10%以内,精米中留胚率在80%以上。 此外,所有的米必须建立原材料、加工、贮存、运输、入库、出库和销售流向的完整档案记录;原始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每批加工的大米都应编制加工批号或系列号,并一直延用到产品终端销售,在相应的销售票据上进行注明。 【教你识别】 长相差不多 关键看标志 有机大米能否从感官上辨别呢?江夏区农业局总农艺师王作祥介绍,首先是看外观,有机大米色泽玉白,最外层有点透明的感觉;然后就是闻气味,手中取少量米粒,用手搓至发热,立即嗅其气味,有机大米有股扑鼻的清香味;最后是尝味道,取几粒有机大米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味微甜,咬起来比较硬,声音清脆。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的“有机”频出,光是靠看、闻、尝来辨别真假有机米还不够,关键还是要看有机标志。有机产品的标签上应有英文“ORGANIC”和中文“中国有机产品”字样,以及有机认证号码、认证机构名称等;包装上还应有产品追溯码、17位数编码、产品相关信息(生产者单位名称、地址、电话)等,可以依据这些资料到相关网站或者相关部门查询。 【业内声音】 让“有机”名副其实 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已经实施了一个月,“有机”何时才能更加名副其实呢? 省农业厅相关人士:企业首先要自律,有关部门也应建立和公开有机产品的诚信档案和目录,加大信息透明度;同时,不妨考虑设立企业“黑名单”和违规惩罚期,增加突击检查的频率等,以增加“假有机”的违规成本。 从事有机种植的魏晓明:有机行业在整顿市场时,也要考虑规范有机认证收费的问题。目前单一品种的有机认证收费为五万元至十五万元不等,农产品每季送检费用一次也要近十万元,加之认证程序繁复,对于不少中小农户和企业而言,负担太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