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风国画作品展

 泊木沐 2018-02-28

黎风简历

黎风曾受教于四川名师有邹辛士﹑吴一峰﹑屠古虹﹑邓奐彰﹑唐耕雲﹑冯石甫﹑尹文昭﹑生中等人。先后结业于清华美院高研班和四川省诗书画院高研班,现受聘于四川巴蜀书画院画师﹑四川戌子书画院画师﹑大地书画院画师﹑ 嫘祖画院副秘书長﹑双流邓奐彰研究会理事﹑成都市收藏家协会书画专委会副主任等。作品曾被社科院﹑四川内江档案館等单位收藏,并多次在拍卖会上受到追捧。

为爱在路上

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就对竹这一题材情有独钟。宋有苏轼以善画墨竹先声夺人,之后元有吴镇,清有板桥。他们看竹、赏竹、咏竹、习竹,他们托竹言志、借竹抒怀,并将这种情愫化为具体的书画艺术,日渐成风。

黎风的绘画,以花鸟﹑山水为主,其中又以竹最为突出。纵观先生绘画艺术,其墨竹作品颇为可观。黎风先生平时就喜欢观察竹子,不同的生长阶段,竹子都有它不同的姿态风采,闲时无事,他还爱去各处写生,将不同时节、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竹子风姿了然于胸,做到心中有竹,才能笔下生辉。

黎风曾受教于邹辛士﹑吴一峰﹑屠古虹﹑邓奐彰等多位名师,从小一直喜欢画画,由于工作原因直到82年从单位病休后,才又重新拿起了画笔。他先后在省诗书画院进修,87年开画廊,99年获得拍卖师资格。黎风一直认为只要是比自己强的人,都要虚心拜师,取长补短。“在拜师的选择上第一是人品 ,第二才是技艺。我接触的几乎都是老先生,他们的人品和技艺都深深打动着我,由于他们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为人处世心胸的大度以及对事物的真知灼见让我不得不佩服。” 黎风如是说。“邹辛士﹑吴一峰等老一辈先生具有难得的慈悲心和博爱心。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每次去邹辛士老先生的家里,她床上的20多只流浪猫是最扯人眼球的,她总是说这些都是无家可归的猫咪我怎么能忍心把它们赶走呢。因此她的书房取名叫猫斋。”

在08年的5?12大地震之时,黎风的儿子是当时电视台派去主要做编导的工作组组长,当时黎风正在家画画的时候,他的儿子在灾区现场打来了电话,电话的那头,儿子看到灾区的情况早已泣不成声,“你要为工作组做一个好榜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看似简单的对儿子的鼓励,却是黎风忍痛挤出的几句话语,电话的这头的黎风早已忍不住,无声的抹着决堤的眼泪。他原本只是起了一个小稿子,情之所至,将三张六尺纸接好,瞬间拿起大笔,挥泪创作出了作品《壮志成城》。画面中画了很多断竹,旁有翠竹相伴,此处断竹虽断,但依然是积极向上的,预示着新一代的不断成长,很多孩子在地震的灾难中虽然不在了 但他们的气节和精神犹在。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和大自然竞争的规则,尽管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伤害,但我们还是要坚强不屈,倔强向上。作品画好以后黎风就把拍卖的钱义无反顾的捐给了灾区,在未拍之前作品就被一位藏家买走,“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壮志成城》现在只有一本书在那了。但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在这之后我很想尝试着再画一幅同样的画,却始终没有过当时那样的感觉。”

竹子中空外直、虚心有节的形象是黎风钟情于画竹的原因,竹子飘逸淡泊的气质以及傲立挺拔的风骨也是黎风本人一直所追求的的生命品质。对于画竹,黎风先生以为,画竹看似简单,但要把竹画好,画出境界,却是难上加难。画竹不是随意下笔、率意成章,这其间还需遵循许多规矩和法则,如果悖于章法去画,则会得不偿失,去道甚远。画竹需要做到笔笔生意,开竿起节,竿要圆劲,节要气贯,用墨要匀称。竿不可太直,太直则僵硬不灵活,也不能太曲,太曲则气虚无势,竿节间还需有长短变化,不可机械一律。在画竹枝上须得笔笔中锋,又用笔振速。凡画竹,写叶最难,每写一叶,下笔须果断刚毅,略无迟疑,狠落而急起,笃实而虚灵。叶的布置除了疏密、肥瘦、呼应、偃仰等外,又须得利用墨色的深浅变化,写出叶的正反向背、前后远近,从而表现出竹子在不同季节下的变化。如黎风先生的《墨竹图》,几枝瘦竹迎风摇曳,一只麻雀略过竹枝,身过竹摇曳,那摇动的枝条如同被人拨动的琴弦,晶莹的露珠也随着节奏滴落下来,此处将竹子的气节和大自然的韵律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十余载的艺术实践,给予了黎风先生诸多灵感,融会图新的艺术态度也使得先生开拓了攀登的盛境。除了在画竹上展现了其独到的艺术造诣,其山水作品也不断获得多方肯定。黎风先生的山水画以岷江为主要题材,缘于对岷江难舍的情怀,在很多年前他就有了画一幅岷江百米长卷的想法,并提名为《我们的母亲河》。先生于92年开始筹备,到现在画到第四稿差不多50米了但他还是不满意,准备重新再画。黎风先生曾走探岷江上游三次,观察其地势、生态、人文,他深情的讲到:“在我们的年代里,经常去河边玩耍,抓鱼,嘻戏,那里有太多儿时的记忆。那时的水是清澈无暇的,如今却是满目疮痍,所以我想留住曾经最美的回忆,让大家共同铭记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

黎风先生目前的山水作品处于做减法的阶段,他努力的探索着每一笔所表达出的内涵深浅,先生坦言,“目前我的减法山水还不成熟,还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去成长,等技法成熟后我将会运用到岷江的长卷山水上。”

无论是黎风笔下坚韧不屈的墨竹,还是蜀地的山山水水,都倾注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深深的热爱,内心涌动着的对社会的关注和人情的关爱将一直伴随着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黎风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