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分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部分。三者本为一体,可以互相影响。因此,心理咨询既可以从认知入手,也可以从情感或行为入手。 从认知入手的心理咨询也叫解释性心理咨询或分析性心理咨询。如果问题比较简单,给一个现成的解释就可以了;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就需要花些时间慢慢分析。分析完了,给出解释。 解释一词有两层含义,分别对应于英文interpretation和explain。前者是用前件解释后件,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动力因”;后者是用生理、化学、物理来解释心理现象,相当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质料因”。 除了动力因和质料因之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形式因”和“目的因”。形式因就是用结构解释功能,例如鸟有翅膀,所以能飞。目的因则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是有目的的,它总是导向某个结果的,例如毛竹顶开石头是为了往上长,小孩哭闹是为了引起关注。 所以,分析有四种: 一、过程分析 把事件还原,找出各个环节,使其环环相扣,形成“因果链”,于是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如果完全复原,整个过程会显得“天衣无缝”,“非如此不可”。既然非如此不可,那还能怎么办呢? 从理论上讲,只要改变任何一个环节,结果就会不同。但是,如果没有改变某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结果只能如此。所以,过程分析就是回顾和还原。来访者可能忽略了某个环节(应激导致记忆碎片化),所以对结果不满意,或者感到迷茫。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他正确回忆各个环节(具体化和认知重建)。 二、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用潜意识和童年经历解释心理问题。用潜意识解释心理问题,就是让来访者往里看(insight),也就是内省:当我做某件事的时候,我是什么感受?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如果不做会怎么样?用童年经历解释心理问题,就是回忆童年,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它与心理问题有什么关联。 存在人本主义用终极问题来解释心理问题,例如生与死、爱和孤独、自由和责任、意义和无意义。所不同的是,存在主义侧重于死亡、孤独、责任(不自由)、无意义,人本主义侧重于生存、爱、自由、意义。 认知疗法用不合理信念解释心理问题。贝克把不合理信念分为三级:负性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性假设,核心图式。负性自动思维是突然跳出来的,而且是“负性”的,譬如我真没用,一切都完了。功能失调性假设是一种潜在的观念,在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它会激发负性自动思维。用逻辑学的三段论来比喻,功能失调性假设相当于大前提,不顺心的事是小前提,负性自动思维是结论。 贝克对功能失调性假设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它主要包含两种“核心图式”:1、我是不好的,我是没有能力的;2、我是不可爱的(别人是不喜欢我的),我是得不到关心和保护的。 行为主义用前因和后果解释心理问题。前因就是条件刺激,后果就是强化物。有了条件刺激和强化物,行为问题就会反复出现,难以消退。 用心理学解释心理问题容易导致“过度内省”(行为主义除外),把责任归咎于来访者。这种方法适用于心理治疗,不适用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宜过度内省。 三、生态分析 这里是指用生理学、化学、物理学、医学或社会学来解释心理问题。 生理学、化学、物理学和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从广义上讲,自然科学的解释属于explain,社会科学的解释属于interpretation。后者除了“过程解释”(动力因)之外,还包括形式因和目的因。社会学的解释属于形式因。但从某个角度看,自然科学的解释和社会科学的解释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用另一个东西解释心理事件,而不是用心理解释心理,用事件(前件)解释事件(后件)。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人和心理问题分开,叙事疗法称之为“问题外化”。 家庭治疗用系统(人际互动)解释个体的问题,家庭系统排列用祖先的过错解释后代的问题,前世催眠用前世解释今生的问题,都属于“问题外化”。 四、功能分析 用功能和作用来解释心理问题,也就是找出心理问题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精神分析带有些许目的论的色彩。弗洛伊德认为,心理问题(症状)是适应环境、满足欲望的手段,只是不被社会认可而已。心理问题虽然是不高明的适应,但毕竟可以减轻痛苦,对人有好处(原发性获益),一个人得了心理病之后又能得到好处、推掉责任(继发性获益)。所以,心理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阴抗)。 在家庭治疗中常常会看到,孩子生病是为了保护家庭。 查清心理问题的功能,等于赋予它积极的意义。按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心理问题也不例外。于是就有“意义疗法”和“积极心理学”。 多动症是有活力、机灵的表现,抑郁症是一种自我保护(避免透支),骄傲是自信的表现,小气是节俭的表现。恨是因为爱,疏离是因为不想打扰你。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其实最需要爱。 解释和分析有三大作用:1、找到了原因,就有办法解决了;2、找到了原因(理由),就可以心安理得(推卸责任)了,对自己的现状也就“接纳”了;3、解释就是自圆其说,认知协调,不再矛盾、纠结、困惑、迷茫。 需要注意的是,解释性心理咨询和分析性心理咨询不是咨询师给来访者一个解释,而是启发、引导、鼓励、支持来访者自己做出解释。咨询师的解释是“异物”,有可能扰乱来访者的认知,加重认知失调。只有来访者自己的解释(领悟)才有助于促进认知协调和内心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