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剩女的烦恼: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朝花夕拾1020 2013-11-05

剩女的烦恼

——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吴志荣

摘要

    剩女,已经成为了当下这个时代关于婚姻问题的一个普遍现象。剩女主要指超过传统习俗婚嫁年龄的大龄未婚女子。这个咨询案例是典型的由于认知而造成的一般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个33岁未婚女子因多次被父母逼着相亲,而对此产生厌恶、消极、失落等抑郁情绪。由于该女子所产生的抑郁情绪和灾难化想象一半是来自家庭的原因,一半是来自两次恋爱失败后的认知。因此,对该案例采用了精神分析法和认知疗法,精神分析主要是针对于了解该女子童年经历,以及家庭成员自幼对其产生的影响;认知疗法主要针对于该女子经历两次失败恋情所产生的错误认知。采用精神分析法后,该女子清楚了看到了家庭对其造成的性格影响,而在认知疗法后,该女子能积极主动的找到自己很多的消极自动想法、灾难化预期、负情绪、认知性错误并能有此缓解自己对于婚姻问题的焦虑和抑郁。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因学历高、理解力强,通过了2次精神分析和4次认知治疗达到了咨询的预期效果。

正文

一、  一般资料

     李某,33岁,女性,工科研究生毕业,身高174cm,体重67公斤,体格健硕,证券交易所职员,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工人,家中有一姐姐,姐姐已经结婚,但还是和父母、自己同居住在一起,姐姐是教师,姐夫是警察,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侄女。

李某在姐姐2岁后诞生,原本父母是希望能通过第二胎生一个男孩子的,但是没有想到还是生了一个女儿。在和姐姐相处的童年时期,由于父母过多的将期望投注到姐姐身上而忽视了李某的童年。可能是因为父母对第二胎生一个女儿的失望所产生的失望和对于生男孩子的迫切希望投注到了李某身上。李某小时候非常倔强,总喜欢和父亲顶嘴而时常遭到父亲的打骂。反而姐姐在父母眼中是乖乖女的形象,与李某形成鲜明的对比。李某无论要求什么,其父母都觉得是不合理的,而父母对李某的要求,李某从来是我行我素,没有考虑到父母的任何感受。李某小时候时常会觉得自己不是父母所生,为什么自己总是受到父母的冷落?为什么姐姐总是会得到父母的怜爱?

      李某从小就形成了非常倔强的性格,相对姐姐来说跟显得独立。李某在高中时第一次谈恋爱,这次谈恋爱使得李某第一次感到被宠爱的感觉、被重视的感觉。于是,李某很快陷入到不能自拔的状态中。但是这事却被姐姐发现了并告诉了父母。李某姐姐最初也只是以防妹妹恋爱影响了高考,但是父母知道当着姐姐的面严厉的指责了李某。这件使得李某不仅痛恨其父母,而且觉得姐姐非常自私、做作、虚伪。李某将高中初恋的失败归结为姐姐告密和父母的专制。

     但是就咨询其姐姐和父母来看,李某的初恋并不单纯是由于父母担心其耽误高考制止而失败的。在其姐姐和父母眼中,李某个性比较强、眼睛里容不得半颗沙、爱憎分明、性格倔强、要面子、对别人要求完美,而造成失恋的主要原因是李某觉得初恋男友不够爱她,而因此常常两个人之间有矛盾,最终造成两个人分手。

    李某在分手后进入了大专的学习,在大专三年的学习期间,李某再也没有谈恋爱,她开始怀疑她是没有人爱的,真爱几乎不可能存在。在远离家庭异乡城市中,她开始有了孤独感,由于害怕这种孤独感,李某在大专工作两年后毅然选择了回到武汉市继续读硕士。在读硕士期间,李某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二次恋爱。这段恋爱持续了4年之久从李某进入硕士学习期开始到李某毕业后一年结束。李某自己总结道:男朋友分手时说自己性格不好,总喜欢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情感总是在撒娇和发脾气之间游荡,对方的父母也为此不赞成男友与其进行交往。

    李某分手后至今都陷入繁忙的工作,而没有在主观上接受恋爱。

    李某前来咨询时,神气呆滞、面带绝望、一副心神不宁又情绪低落的样子,非常焦虑与父母住一起,父母就其年龄天天唠叨其婚姻问题。李某身体状态良好,只是常常因宅在家中导致了肥胖。偶尔伴有失眠,这主要是由于母亲常在其加班回家之后与其促膝长谈导致的。李某现在非常讨厌参加相亲会,讨厌回家后看到一家人,主动要求搬到自家购买的另一套郊区的住房去居住,喜欢孤独、安静的环境。

心理检测结果:SAS 60  SDS 49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

    近两个月来,李某总是因为父母不停地唠叨自己的婚姻问题而失眠。在半年之内,李某参加了至少12次相亲,这些相亲都是单位、父母、同事安排和介绍的。直到近两个月来,拒绝了所有相亲的事情,也不愿意与姐姐一家、父母住在一起,独自搬到了郊区住。李某时常会绝望,认为自己已经人老珠黄,对婚姻失去信心,不相信所谓的爱情,觉得自己会孤独终老。晚上做了噩梦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住了一套房子里,顿生一种被遗弃的悲凉,想起与自己交往了4年的男朋友就伤心落泪。虽然白天工作忙碌的时候自己还是非常有精神的,但是一旦下班了就觉得时间是度日如年。以前,一个人在异地读书非常想家,现在回到家乡反而因为看到姐姐生了孩子,父母围绕小侄女其乐融融,反倒觉得自己是这一家中多余的人,同时因为父母一到周末就会替其安排相亲,所以反而不愿意在家里呆。

    李某害怕自己这样下去会得抑郁症,于是主动前来寻找心理帮助,同时李某希望能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非常害怕这些不良的情绪影响日后在单位上的发展,毕竟,李某在单位上现在是一位营销经理。

三、  观察和他人反映

    (1)     家人反映:李某10年前性格非常好强,近几年可能因为情感受挫和心智成熟,整个人比以前都变得更温顺了些。李某现在话语不多,但是在工作场合中还是神采奕奕的,只是回到家中沉默寡言。如今只要提到相亲,李某就会烦躁不安,闷闷不乐,甚至有时候还是会因此而发脾气。在上个月,李某主动提出搬到郊区的房子去住。她觉得小侄女太闹,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没有自己的空间,甚至说“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2)     同事反映:李某是一个非常干练的人。虽然整个人有点冷,但是做起事来非常麻利。同事们戏称其“冷美人”,不过只要男同事和他开玩笑,她就会以冷眼相对。李某人不坏,看到女生被欺负了总是敢打抱不平。不过,只要大家八卦其男女关系、婚恋家庭,她都是不屑一顾。我们都认为她没有男朋友是其要求的条件太高了。

    (3)     咨询师的观察和了解的情况:李某衣着讲究,但是主色调是冷色调。整个人表情凝重,说话声音很低弱,他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很高。只要是没有达到她要求的,她都在心中鄙视别人,甚至自己。李某多次交谈的时候,不承认自己弱点,多半将婚恋的问题外归因,并且情绪上有一种愤怒和责备感。而对于自己的遭遇,却附有极度的悲悯感,被伤害感,被抛弃感,有时候显得自卑。可是,当涉及到她对于最近相亲者的看法时,她又非常自大觉得这些人都不值得她心动。李某纠结在对于爱情自卑和对现实不屑一顾的矛盾中,又因其好强而不愿意接受恋爱失败的事实,一方面对外极度外归因来维护其好强、要面子的一面,一方面对内极度的自卑、抑郁、孤独吞噬自己的精神防线,从而将自己陷入到了一种外强内弱的焦虑和抑郁中。

四、  评估与诊断:

    (1)  心理状态的评估:一般心理问题

评估依据:1、由现实刺激产生的焦虑、抑郁。

          2、自我痛苦程度较轻,仅限于面对婚姻问题时产生痛苦。

          3、情绪低落、失眠、负性自动思维、灾难化假设、被抛弃感、心因性疲劳、焦躁。

          4、截至就诊前,没有出现泛化现象,社会功能完好。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诱因与现实刺激不相干、与道德因素不相干,是非现实、非道德的。但是在此李某的焦虑情绪是由其父母逼迫其相亲而产生的现实焦虑。其抑郁情绪也是由分手后造成的分离感和恋爱的挫败感所导致的。并且李某的状态在两个月范围之内。所以应该与神经症中的:焦虑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相区别。

2、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多半在半年左右且已经泛化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且心理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其社会功能。李某虽然出现了不愿意和家人同居的现象,但是这个并不是说明其社会功能受损了。因为其工作、生活等方面并没有出现类似的退缩现象。这只能说明其还是为了不想触碰婚姻这个问题而小范围的回避行为。李某担心工作受到影响、担心长此以往会的心理疾病,前来就诊就说明其社会功能暂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这些都说明该案例只是一个关于婚姻一般心理问题。

(3)  诊断的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且并没有表现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状态,因此可以排除其患精神病的可能。

2、    从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来看,有一定的躯体症状例如:失眠,在精神上有一定的焦虑、抑郁并有一定的回避行为,但是从病程来看只有两个月,社会功能正常,并没有泛化,又是因直接现实相关因素所导致的,因此并非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SAS SDS的评分也都没有达到严重程度,只是说明其有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

3、    收集所有资料,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  导致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

    李某33岁,且由于工作原因,发福。又因为其体格健硕而常常给人粗枝大叶的印象。这些生理原因再加上“未婚”的事实,使其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也使其认知出现偏差误以为自己不幸的恋爱经历都是由于自己不小鸟依人而造成的,认为自己开始逐渐衰老,产生负面情绪和负性自动想法。

 

2、社会原因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想对其未婚产生舆论压力。自幼被父母当男孩一样抚养,一方面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一方面在严厉的环境中成长,但这些却被来访者误认为自己是被忽视的,使其产生倔强的性格和要强的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来访者对自己和对朋友要求很高,形成其完美型人格。在长期的倔强和要强的成长环境中,来访者形成了外强内弱实则自卑的性格。

3、心理原因

    童年中形成的负性自动思维即:我是不被人爱的,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被忽视的。在与父母对抗的成长中形成了:你们都是错的,你们都不了解我,你们总是逼迫我等错误观念以及外归因的心理特征。由于两次失败的恋爱经历让其产生了:婚姻都是不幸的,我一定会孤独终老,没有人值得依靠,没有人能理解我等错误性认知和灾难化预测。

六、  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李某共同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如下:

1、具体目标

(1)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其抑郁程度

(2)帮助其回忆童年经历,使其重新认识到自我未发现的性格

(3)帮助其识别童年原发性错误认知,改变其自我评价

(4)协助其分析恋爱失败原因,重新双向归因(外归因和内归因)

(5)改变其消极的婚姻观及识别其关于婚姻的负性自动思维

(6)改善其睡眠、家庭关系

2、终极目标

    促进李某心理的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克服自卑,重新建立乐观、积极、健康的婚姻观、爱情观,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及归因方式,充分实现其潜能,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七、  咨询方案

1、主要的原理与方法

  咨询方法:认知疗法

      咨询原理: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认知疗法认为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首先,建立咨询关系。接着,通过分解确定更为具体的咨询目标。其次,采用自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确定问题。再次,通过建议、演示、模仿检验表层错误观念。然后,通过语义分析技术纠正核心错误观念,最后,改变认知并巩固新的认知。

2、双方责任与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45分钟,周三

咨询收费:每次200元

心理测验收费:SDS:10元 SAS:10元

八、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心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3月3日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探寻改变意愿(4)找到李某当前急需解决的目标(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精神分析法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定。(2)与本人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使李某得到情绪的充分宣泄,释放内心的焦虑,减轻心中的抑郁。(3)采用精神分析法追问来访者童年经历、与父母的关系(4)与来访者进行共情,倾听来访者性格形成的成长重大事件(5)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6)对来访者进行一个初步的诊断与评价,确定接下去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案。(7)做SAS SDS的心理测验。(8)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李某,并作出初步分析即:1、童年因被父母严格要求,形成倔强的脾气,好强的性格,并影响了成人后的自我认同和扭曲了其婚姻观。如:“我是多余的”“我被是爸爸妈妈不喜欢的”

2、再因为高中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而初恋遭到了父母的制止,产生了恨父母、姐姐的情绪,更进一步的恶化了其家庭观念,认为家庭是不幸的,所有的人都和姐姐一样虚伪,没有人真正爱自己。只要在关键时刻,别人都会抛弃她,背叛她,连父母都不理解她,支持她。

家庭作业:写下下人生中,父母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十件事情;分析自己初恋失败的自我原因。

第二次咨询:时间:3月10日

目标:(1)加深咨询关系(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3)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方法:谈话法、精神分析法

过程:(1)讨论家庭作业,让李某认识到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面,让李某将初恋失败的外归因转变为内归因,使其能具有自我反思能力,而不一味的将恋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父母制止、姐姐告密、男友的无情抛弃,使其明白自己在这些事件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扮演的角色。

(2)巩固咨询关系(3)继续使用精神分析法,让其讲诉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和父母、家庭对其的影响。来访者讲述到父亲非常大男子主义,母亲经常迁就父亲,而姐姐总是讨好父亲,因此父亲非常喜欢姐姐。但是自己却看不惯父亲那样,所以自己常常遭到父亲的毒打。于是,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家。而讨厌像姐姐一样温柔虚伪的女人,更不愿成为母亲那种逆来顺受的女人。因此,自己非常独立。这些都导致来访者日后对男友的态度非常的强势,也导致来访者对家庭、婚姻的看法非常消极。

布置家庭作业:1、把对婚姻、爱情、家庭消极想法写在本子上。

2、把成长经历中产生这些负面影响的事件写在本子上。

3、把心中要成为的自己写在本子上。

第三次咨询 时间:3月17日

目的:(1)分析自己心里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2)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3)识别自动思维

方法:谈话法、认知疗法

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通过对家庭作业的分析,使求助者明白,她对于婚姻、爱情和家庭消极想法的产生的根源是来自哪里的;其次阐释这些想法相互影响并形成了那些负面的自动想法;最后将识别出来的自动思维让求助者记录在心。

(2)重新客观地分析这些负性自动思维和错误的认知观念,并让来访者本人来确定其新的观念。

布置家庭作业:1、记录遇到自动想法的情景、时间、事件2、向父母、姐姐、同事亲身去验证其负性自动思维的合理性 3、用新的认知观念去主动化解家庭的内部矛盾和隔阂4、与父母讨论“相亲”的意义和自己对于“相亲”的认识5、与父母协商怎么解决“女大当婚”的问题。

第四次咨询: 时间:3月24日

目标:(1)行为训练(2)重新自我评价(3)与家人建立良好关系

方法:认知疗法 模仿法中的角色扮演

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将负性自动想法与事件联合起来,使来访者清楚的看到自己负性自动想法产生的情境。听取来访者亲身验证其负性自动思维后的认识以及其对于“相亲”与父母达成一致的认识。

(2)建立在反馈咨询作业的基础上,请来访者重新自我评价。(3)与来访者角色扮演,自己作为来访者的相亲对象就婚姻观展开对话。

(4)然后换位思考扮演角色,由来访者充当相亲对象展开对话。

布置家庭作业:认真的参加一次父母安排的相亲,并记录下体会

第五次咨询:时间:3月31日

目标:(1)重建健康的爱情观(2)使得来访者领悟到自己在爱情中优劣及扮演的角色(3)克服自卑

方法:谈话法

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倾听来访者改变认知后的相亲体验。(2)巩固来访者新的健康的认知,并给予一定支持。(3)倾听来访者自我分析新认知后对自我的分析和对他人的评价。

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心理成长的随笔

第六次咨询:时间:4月7日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过程:(1)分享其随笔,李某情绪良好,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情感,已经能主动和父母积极探讨其爱情观和情感经历,心理状态稳定(2)讨论如果暂时找不到合适对象,该如何面对生活?(3)重新测试SDS SAS 结果在正常范围内。(4)基本结束咨询,与来访者一起回顾和总结,对求助者的进步给予了阳性强化,求助者能把咨询过程中学习到的新的认知理念、方式运用到生活中解决日常问题,且能接纳自己的同时逐渐向自信、理性的自己走去!

九、  咨询效果评估

1、本人评价

自己逐渐开始不怀疑未来的婚姻,愿意去积极面对相亲,可以准时入睡,每天坚持去运动,觉得自己又恢复到了大学时期年轻、健康的状态。自己认为和父母、姐姐之间的隔阂好像涣然冰释,突然觉得大家其实都很关心自己,正是因为关心自己才劝自己去相亲的,即使不结婚,父母和姐姐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2、家人与朋友评估

朋友说:她现在居然会主动找到我们谈关于婚恋的问题,常常让我们为她出谋划策,给他提意见。

父母说:现在她不排斥相亲,也没有整天要求一个人住郊区,现在反倒我们不那么着急了,她能把她想的告诉我们,我们也挺支持她的。

3、咨询师评估

通过最后三次家庭作业的反馈,来访者能正确的看待其自己未婚的事实,并接受了这个事实且不将原因归结为过去不幸的遭遇,能理解父母劝其相亲的行为。来访者不再情绪低落、焦躁,而是平和、恬静,没有再对未来灾难化预测,即使遇不到合适的人,来访者也不认为自己的生活就此完蛋,而是更加独立、自信。

4、心理测验评估

SAS 35  SDS 20 说明求助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明显降低,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  郭念峰 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  郭念峰 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4】  易法建 冯正值 倪泰一 心理医生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5】  埃克哈特·托里 当下的力量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6】  克利希那穆提 点亮自性之光 深圳:深圳报业集团,2007年第一版

【7】  陈广兴 南治国 身份的焦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4月

【8】  CS路易斯 四种爱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四次印刷

【9】  约翰·格雷 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

【10】 彭富春 《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上文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11bb120100jwcq.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