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偷”豆子(赵起)

 昵称52464274 2018-03-01
    秋天的凉爽在山区的早晨大摇
大摆地走来,可到了中午就不见了
踪影。“秋老虎”跑了出来,人们
感到特别热,特别干。张嘴的豆荚
被晒爆了,豆粒蹦到垄沟里,垄台
上。
    在西南岔大队的豆田里,我、
郭培耘、尹春茂、梁永波、钟士林、
张忠顺、郭永才、郭俊发、郭恩普
九名同学正在支农割豆子。别看我
们只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但干起
农活来可不含糊,有模有样,因为
我们都练出来了。当年国家要求我
们“三结合”,结合最多的就是农
村。同学们挥舞着镰刀,一撅;二
攒;三垛。汗挥在垄台上,脚印留
在垄沟里,垄就是我们的课堂。活
干得又快又好,一片地割完了,开
始休息了。我说了声:“别忘了我
们的任务。”同学们心领神会,都
起来到垄台上和垄沟里捡豆粒,放
到上衣兜里。膀大腰圆的第一力士
钟士林,伸开那粗壮的大手,竟然
捡不起小小豆粒来,急得满头大汗。
肩宽体阔长着小胡子的张忠顺,用
公鸭嗓嘟囔着:“哈!这么不好捡。”
心灵手巧的梁永波已经捡满了上衣
兜。虽然是捡豆子,不捡它也会埋
在土里,但总有一种“偷”的感觉。
因为这毕竟是“公家”的,捡豆粒
的时候,还不时的东张西望,怕别
人看见。那么,同学们为什么要捡
豆粒呢?
    这还得从头天晚饭说起,我们
松树矿中学离西南岔大队有20来里
路,走到村里已经傍晚了。我们九
名同学被分配到王大娘家吃饭,睡
觉。其中有五个是大肚子汉,都能
吃二斤以上。开饭了,有鸡蛋汤,
土豆,豆角和煎饼。吃饭的场景真
是“风卷残云”啊!一大盘煎饼瞬
间就吃光了,王大娘又端上来一大
盘,在端到第六盘的时候,相隔的
时间有点长,原来是大娘从邻居家
借来的。我们的状态是“沟满壕
平”。王大娘始终微笑着,没有丝
毫厌烦的表情。不断地说:“孩子
们多吃点,明天干活累!”睡觉前,
郭培耘说:“我们太能吃了,王大
娘对我们这么好,明天割豆子时捡
点豆粒,给大娘一些补偿吧!”我
们都非常赞同。就这样,才有了
“偷”豆子的一幕。
   夕阳西下,一天的劳动结束了。
我们九名同学都脱了上衣,搭在肩
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豆子“偷”
下山了。劳累了一天的同学们感到
腰酸腿疼,手掌也磨起了血泡,但
看看兜里的“收获”,浑身又轻松
起来。到了村里,远远望见王大娘
在门口接我们了,脸上堆满了笑容,
但她并不知道我们上衣兜里还有
“货”。
  到了院里,我们把兜里的豆粒掏
出来,装满了一大盆。王大娘是又
惊又喜,连声说:“孩子们别这样,
这样不好,这……,这……”好像
不知所措。我们感到很开心,很满
足,好像欠人家的钱终于还上了的
感觉。这种感觉已经过去快五十年
了,今天咀嚼起来,仍然津津有味。
因为它是一种替别人着想的感觉,
是一种受人点水之恩,哪怕施恩者
浑然不知,也要及时回报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是善良的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