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青铜器是“至高的艺术” | 曹兴诚青铜器十论

 象島閒人 2018-03-02


曹兴诚(1947年2月24日-),生于台湾台中清水。新加坡籍华人企业家,联华电子前董事长,为台湾科技界名人之一。


在香港古董圈极具影响力的青铜器大行陈扬(日本陈)先生曾经这样说,目前真正懂得花几千万买一件精品青铜器的全世界只有三个人,比利时的吉赛尔,英国的埃斯肯纳奇和台湾的曹兴诚。很可惜,在中国内陆,除了保利博物馆,国内能懂得买青铜器精品的私人收藏大家凤毛麟角。目前那些几百万美元成交的青铜器绝大部分都由海外买家竞得。在前英国苏富比主席James Stourton出版的《Great Collectors of Our Time》一书中,中国台湾企业家、收藏家曹兴诚被列入1945年以来当代最伟大的一百位收藏家。在这份名单里,仅有收藏家仇燚之、赵从衍以及曹兴诚三位华人藏家入列。



毫无疑问,曹兴诚先生是一位有着高超审美品味的收藏大家,也是一位具有顶级收藏的学术专家。他收藏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十多年来,他建立起了可能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顶级的私人青铜器收藏体系。


曹兴诚:


我从八十年代就开始接触商周青铜器,慢慢地发现,我们中国在史前、商周到两汉的雕塑艺术的成就是要远远高于西方同时期的。之前我们也讲过,艺术品往往不会孤立产生的,决定一件艺术品水准高度的往往需要钱、权和信仰三个条件。


西方早期的艺术品往往是为了歌颂权力者的丰功伟绩,包括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在公元前的艺术品往往都是非常写实的,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我们早期去到西方的博物馆,会觉得这些艺术品非常了不起,但随着收藏的深入,我们会发现,其实写实的东西还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花苦功夫,笨功夫反复磨砺就能够做到的。但是中国从史前到商周时期,有很多作品是为了祭祀服务的,需要通天地和鬼神,那太写实的东西可能就行不通了,制造青铜器需要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当然不是那种“笨功夫”可以做到的,因此,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远远高于同时期的文明古国。



曹兴诚之收藏,所注重的往往是艺术和审美本身。他认为,人的视觉美感是与生俱来的,看东西美丑,其实并不是主观的,它是有客观标准的,假如你单看一个物件,美丑是主观的,可是如果两个类似物件相比,美丑是客观的。




曹兴诚:


如今的我们来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会发现非常有现代感,也就是说,在至少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有着相当了得的美学造诣了。通常说艺术品要达到美学上的美感,通常需要处理三种造型。


其一:几何造型,比如方、圆等各种几何图案

其二:生物造型,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人体造型等等。

其三:动态造型,是人自身的运动和能够感受到的外界的变动,如风动、水流、奔跑、跳跃等等


一件出色的艺术品,它能够做到将三种造型有秩序的融为一体,比如一件北宋磁州窑剔黑的缠枝牡丹纹梅瓶,梅瓶的造型比例是否优美几何造型范畴,而梅瓶上的缠枝牡丹纹是否生动便是生物造型,经过快速剔出来的缠枝牡丹充满动感,这三者有秩序的融为了一体,我们就会说,它是具有美感的。而和宋代的瓷器相比,如果是乾隆朝的官窑梅瓶,类似的缠枝纹,尽管它的市场价值会很高,但事实上往往会显得过于繁复,图案过于工整和做作,它的美感其实就会差很多了。




曹兴诚认为:我们看中国历朝文物,每一个朝代的盛世,其器物都看起来都简明、有力、大方;到走向衰乱的时候,器物看起来就繁复、软弱、俗气。比如西汉时期的玉器,生动有力,到了东汉,这种力度就消弱了。而到了乾隆时期,会把“宜子孙”这样的俗话刻在玉上。而商周青铜器就具备这种盛世的美感。而艺术的美感往往是相通的,就是能让视觉感到愉快,一件器物的美感元素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十项,选择青铜器的标准也无外乎如此。


1、秩序:是否能够将几何造型、生物造型、动态造型有序的结合在一体;

2、比例:商周青铜器就十分懂得运用黄金比例产生视觉的舒适感;

3、对称:顾名思义,青铜器往往会严格遵循基本的对称规则,这是美感的最基本元素了;

4、对比:青铜器中往往蕴藏着阴阳、明暗、动静的对比;

5、动感:商周时期的工匠们就十分懂得利用曲线来制造动感,青铜器的曲线美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6、力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很懂得利用臌胀来制造力感。器腹往外膨胀而器底收敛,整体造型就显得雄浑有力;

7、稳定:稳定的结构一定是一件优秀青铜器的基本美感要素;

8、韵律:毕加索曾经说“好的图画像诗,都是押韵的”。在图像上重复出现的形状,就是“韵”,韵的出现有规律,就称之为“韵律”;

9、含蓄:含蓄,就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者可以加入意象的创作。之前有介绍,西方的很多艺术是具象和写实的,但是商周青铜器的美往往是抽象的,这种具有想象力的美感往往是含蓄的;

10、新奇:青铜器上的纹饰往往极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种新奇之美自然是“吸睛”的,这也是商周青铜器跨越几千年不朽的生命力所在。




曹兴诚认为,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中国商周青铜器具备以上十点的美学标准,其往往作为祭祀的礼器,表现出了严谨、虔诚、肃穆与神秘而如果和历代瓷器相比较,绝大部分的瓷器严格来说只能称为工艺品,在艺术性本身而言与商周青铜器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尽管曹兴诚收藏的青铜器大部分都有重要的铭文,但他自己直言,和收藏佛像一样,他选择青铜器的核心标准还是其艺术性,而并不十分看重铭文。


曹兴诚:


我收藏青铜器不看重有几个铭文的,遇见样子很美的但没有铭文的我会觉得最高兴。比方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里面有32行,499字的铭文,但以我的收藏眼光,我并不一定会选择这样的青铜器,因为它缺乏美感而且制作偏粗糙。这样的重量级藏品应该从历史文献的角度去看待,挖掘它的史学价值应该是历史学家的事情,而不是收藏家的事。收藏家如果为了迎合市场潮流去收“一堆字”,但你又不懂它什么意思,那是地地道道的附庸风雅,像这样的藏品还是应该捐献给国家,因为一个个人收藏家霸着一段历史,这是罪过,而如果保护了一件艺术品,这是功德。如果一件青铜器有铭文,我会邀请专家来帮我研究是什么意思,但这并非是我选择青铜器的决定性因素。




曹兴诚先生就“投资”与“收藏”有一段有趣的点评:


如果你要投资一件艺术品,先决条件是你一定要非常非常喜欢它,它才有可能变成一个成功的投资。因为你发自内心喜欢它的时候,别人也可能会很喜欢它,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而即便未来你卖不掉,但一件你喜欢的东西朝夕陪伴着你,你也算折回票价了。其实收藏和谈恋爱、选太太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觉得一个姑娘很美,或许大多数人也都会觉得她很美。但是你娶一个太太,一定是因为喜欢她,宠爱她,而不会是准备把她用来卖钱的吧。


部分图文由项立平先生之“大象视界”提供,特此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