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是伟大的教育?

 智汇百川 2018-03-04

已经连续几年,每到深秋,尤其是旧岁新年之际,我的内心就会陷入淡淡的哀伤与深深的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近三四年,随着北方雾霾的加重,我的不适似乎也越发严重。

深度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是伟大的教育?

夫人笑我像林黛玉,一到深秋,一到花开花落的时候会多愁善感。开始是玩笑,直到两年前,我眩晕倒在我主持的会场上。之后,除了工作我还要频繁跑各种医院,从国内到国外,几乎去了所有能去的医院,检查了所有能检查的项目。但最终的结果,什么都查不出来。于是,一个好朋友建议我去看看心理医生——看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的哀伤与焦虑。这个建议倒让我警醒,让我停下审视自己。

到明天,DE 6周岁了,这6年,我干着自己非常喜欢并愿意用生命去践行的事情、没有烟酒、几乎没有坏的生活习惯、坚持规律运动,我怎么可能有病?更怎么可能有焦虑症状的心理疾病?再说,做教育的人自己都有焦虑,都有心理疾病,怎么能把阳光和快乐带给孩子呢?随着北方雾霾治理的改进和我对生命、对教育认知的提升,我的病也逐渐好转,直至完全恢复到轻松和阳光的状态。

但同时,我还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到底是什么让我陷入了焦虑?

6年前,DE从一开始就立志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也坚信自己做的是一种伟大的教育。但随着教育践行机会的增多,随着对孩子了解的增进,我越发惊慌、恐惧,直至最后焦虑成疾——万一我们辜负了信任,辜负了孩子,辜负了生命怎么办?

6年来,我们一直战战兢兢,一直如履薄冰,也一直在思考,伟大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DE做的是不是伟大的教育?

明天,也就是2月28日,是DE 6周岁生日。在这个时刻,结合DE 6年来的点滴我梳理了几点我对伟大的教育的粗浅理解。

1

伟大的教育一定不会制造恐惧,更不会辜负生命的自然成长。

人的生命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一定不要辜负生命,尤其是教育者(包括父母)一定不能辜负孩子生命的自然成长。这样的教育才不会辜负生命,才称得上伟大的教育。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主要有两点:

首先,要学会尊重(敬畏)——生命生长的自然规律。

尊重生命的自然生长规律是做真正教育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形式的教育最后的结局都会背离生命的本质。即使带来所谓的快乐和幸福,也都可能是短暂的,是形式的,是表象的。

其次,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自主主动探究式学习。

人的成长进程,和大自然宇宙中的众多动物一样,因为好奇会不断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这个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拔苗助长的。

生命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进程也会有恐惧的伴随,但这种恐惧是心理对未知世界的自然反应。对这种恐惧的克服,是一种学习,更是生命的一种生长,也是是心理和精神的一种升华。

想到此,我才明白,这些年我恐惧的根源——想要的太多,而自己又无能为力。

DE的6年,转瞬即逝,就如同昨天。也许焦虑和恐惧还会发生,也许还会发出感叹,但绝不会消极与‘哀叹。因为,这6年,我们想清楚了生命和教育的本原。

2

伟大的教育一定跟得上孩子的成长步伐,一定跟得上伟大时代的快速迭代。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从DE 6年一线教育践行归来,似乎已完全不能认知这个现实的社会。有互联网,有人工智能AI,似乎原来教育最推崇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在不需要人来做了;原来推崇至极的欧美西式教育,我们引进到了家门口,甚至是自己家的书房(在线学习);我们穷极一生的研究,可能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孩子信手就给解决了……

这个时代,快速的让人心惊胆颤,迭变的让人眼花缭乱。但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变化,教育都有其不变的价值,都有其不变的规律——永远不变的教育本质。

春节前,我与同事分享了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讲“没良心定律”中的一段话,“一个人是不是进步,进步得快不快,风向标就是看他身边老朋友的多少。面对过去,你必须成为一个”没良心“的人。一个飞速成长和发展的人,身边是没有多少老朋友的。这很残酷,也很酷。”诚实而言,我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良心”的谴责中,直至后来想清楚了我们每个人应该为何而活,为谁而活。

在这个意义上,DE的6年,虽然有些“封闭”,虽然有些“保守”,但我们即坚守了本质,又没有被这个快速发展迭变的时代所抛弃。如此看来,我们是幸运的。

在DE发展的进程中,如果我们不能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如果我们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迭变,请我们相信孩子,做好放手。因为,孩子是这个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天生有对生命的敏锐,天生会使用互联网和各种“高新”技能。有人讲,“如果我们不懂教育,乱作为不如不作为”,我高度赞同这个观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一个生命,也不能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3

伟大的教育一定让每个参与者的生命更加丰盈,更加立体,更加本真和有趣。伟大的教育会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命方式,会让每个人成为自己。

6年来,DE从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初心——孩子为王

孩子天生好动,这是好奇心驱使,也是学习和成长的必需。如果一种教育扼杀了好奇心,那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更不是伟大的教育,甚至是反教育。对好奇心的满足就是学习,如果有持续的好奇心,那就形成了真正的兴趣——这是自主高效学习最持久、最强劲的动力。在孩子真正兴趣被找到之前,我们需要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孩子多经历,多探索。试想,如果我们仅让孩子活在单一的环境中,我们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单一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又如何让孩子的生命更加丰盈和立体?

单一的环境往往是是控制与被控制的,被控制的状态怎么会有真爱?——没有真爱,怎么会有真正教育的发生?怎么会有真正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孩子为王”是DE教育核心价值观的统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家长不认可,可以不选择;学校不认可,可以不合作;同事不认可,会被无条件解聘。倘不如此,你不能做到真正的敬畏生命,敬畏教育,更不会让孩子成为自己。王石先生前两日的演讲中说,一个人倾尽一生最难的事情就是做自己。

做自己,最难,但也最有价值和意义。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不管多么光鲜,内心其实都是非常的悲哀与伤感。

伟大的教育一定让每个参与者的生命都会更加丰盈,立体,更加本真和有趣,而不仅仅适用于孩子。

对于教育者,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想真正地做好的教育,想真正地教育好孩子,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如果我们连自己都做不好,我们怎么教育好别人?又想起了前几个月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一句话,“教育者自己更应该被教育”——教育自己如何做好自己。

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我相信这一定是所有伟大教育的归宿。

6年来,只要是清醒的时刻,我都会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审视自己,审视DE。我还是我吗?DE还是当初的DE吗?有没有走偏?有没有变形? DE是在做教育吗?DE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人的生命进程是一场修行,目的地我们都清楚。有人说,教育进程也如同生命的修行,那我们应该修行成什么样子?我的理解,是让教育回归本原——本真和有趣的样子。

今天的例会,CEO山鹰说,一个公司的发展要经过4年,7年和11年这几个坎。从明天起,DE将步入第7年,人有七年之痒,不知DE会不会?

“所有失败都是对规律的背叛,教育尤其如此。”如果说6年来,我们有什么认知,有什么收获的话,可能就这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