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进行功能基因定位的时候, 是不是遇到过定位的区间大, 区间内包含的基因非常多的尴尬情况呢? 这个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脚? 为此,图谱君整理了功能基因筛选和验证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 1、非同义突变基因筛选:对候选区域内含有非同义突变的基因进行初步筛选。 2、转录组测序:亲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寻找亲本表达差异的基因与QTL关联基因的一致的候选基因。 3、qRT-PCR:qRT-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核酸分子定量的标准方法,能够专一、灵敏、快速、高重复的精确定量起始模板的浓度,可用于miRNA、mRNA、lncRNA、circRNA及DNA等分子定量检测。 4、QTL区域内SNP图谱构建:在定位的区间内,利用KASP技术对群体进行SNP分型并排图与性状进行QTL定位,进一步筛选候选基因。 5、BSA与遗传图联合分析:利用BSA与遗传图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关联区域缩小,筛选出更加可靠的候选基因。 6、遗传图和GWAS联合分析:利用遗传图和GWAS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关联区域缩小,筛选出更加可靠的候选基因。 1、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基因功能。 2、通过转基因验证基因功能:将候选基因如抗病性状转入到感病的个体中,进行表型鉴定,来确定基因的功能。 3、利用RNA干扰和转基因技术验证。 4、RNA-seq测序分析候选基因功能GO富集:将亲本表达差异并且是关联的候选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 5、亲本一代基因克隆测序:将亲本中候选基因的序列测出,检测候选基因的序列差异。 6、构建NIL群体:利用相对性状(抗旱和敏感)亲本杂交,并不断回交构建NIL进行表达和性状鉴定。 7、标记开发验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