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发展阶段的阅读(三)

 zhumiao2017 2018-03-06


我们的孩子,他们清亮好奇的双眼,自睁开的那一刻起,无时无地不在阅读。让儿童喜爱阅读、乐在阅读,或者仅仅阅读了一本好书,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意义非凡的大事。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孩子能因为你走入书的世界,那有多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带孩子进入书的世界,共同做一件让世界更美丽的事。

说明:本文约9000字,需要阅读30分钟。


(四)听故事时期(五、六岁)

1

给孩子读单纯的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通常是流传数千年,透过口耳相传而留下来的,人类共有的财产,故事内含有人类必需要经历的生存方法,里面有着“如何做才可以拥有最好的人生”的秘密,及成功的人生中必须要有的智慧,因此被称为是教育孩子最好的素材。


当孩子到了五、六岁时,他们也会有所谓的彷徨情绪出现,例如“为什么妈妈比较爱弟弟妹妹?”、“我把好吃的全部吃完好吗?”、“把手帕弄丢了,要不要跟妈妈说呢?”等等疑虑,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忧虑和彷徨。


对于这样的孩子,神话故事便扮演着有如灯塔般的角色。


神话故事中,有着对与错,以及善与恶等的彷徨和解决方法,孩子们在阅读这些故事后,价值观便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说正义是对的、恶行会受到惩罚等劝善惩恶的话,不但没有任何作用,孩子们也不会想听。不过,如果给他们读构思单纯的神话故事,孩子们便可以学习这种价值观。


以《一千零一夜》为例,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情节奇幻诡异,气势壮丽宏伟,节奏强烈鲜明,描写细腻人微,手法奇巧动人,把瑰丽的幻想和真切的描述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曲折多姿、变幻莫测、奇丽感人的艺术境界。书中不吝笔墨,描写了不少少年英雄、机智儿童、博学才子,他们为真理而孜孜不倦地追求,对少儿读者不啻是良好的启迪。书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又常使大人和孩子争相阅读。世界文学巨匠伏尔泰、司汤达、拉封丹、薄伽丘、歌德、乔叟等人,都曾“不止一遍”地阅读《一千零一夜》,并从中喜获启迪。


2

让孩子亲近幻想文学


五、六岁的孩子们很会说谎,甚至有时谎言太过离谱,让父母亲感觉慌乱。不过这不是因为他们缺乏道德感,而是因为在享受模仿式的想象世界。这是五到六岁孩子的特色,这样的举动,全是因为旺盛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因此父母亲们不需要太过担忧。


孩子的想象力,到了五到六岁时,会达到最高峰,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像三到四岁的小孩,只满足于自己的周围生活,他们开始会梦想遥远的未知世界,和神奇的国家。


对于这样的小孩,最能带给他们喜悦的文学型态,是以魔法或是幻想呈现的幻想文学。地毯会在天上飞、瓶中会出现魔王、从神奇的灯里掉出很多宝藏等,这些内容不但会带给五到六岁的小孩惊奇,也能满足他们源源不绝的想象力。


想象力与其它能力一样,需要适当的刺激,如果没有在适当的时机,受到适当的刺激,想象力则会退步。此外,我们推测,享受想象力的时期是五到八岁,大约是四年时间,到了九岁之后,孩子们会进入合理性的思考期,对于论理性世界的兴趣,会远超于幻想。因此,孩子在五到六岁的时候,有必要充分阅读幻想文学。

也许很多人认为,人类只需要专注于现实,根本不需要幻想。不过试想,如果在我们幼小的时候,没有阅读过类似《丑小鸭》、《人鱼公主》、《阿拉丁和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有着魔法和幻想的文学,只看像百科全书那样有关知识和道德的书籍成长,我们现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想大概会成为一个像是被程序设计好,又僵硬又乏味的机器人吧!


幻想是让人类脱离现实世界,并飞翔到理想世界的管道。长久以来,这样的能力,是发展现实世界的主要原动力。


如果少年爱迪生满足于一八九○年代的科学,就不可能发明电灯和电话;倘若莱特兄弟满足于一八八○年当时的现实生活,人类就没有飞机可以坐;而林肯当时如果满足于黑人奴隶制度,选择安居的生活,也许黑人就无法脱离奴隶的命运。


在我们生活中,幻想扮演着改善我们现实生活的触媒角色,而这样的能力,便蕴含在幻想文学当中。

 

3

将自己比拟成主角的“同视法”


对于想象力丰富的五到六岁小孩,阅读提供的另一项乐趣,就是将自己主角化。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比拟成主角之后,所感受到的喜悦,即是未来这个孩子喜欢书籍的原动力。想象力最丰富的这个时期,如果没有经验过﹁同视﹂的感觉,只会留下对于书籍沉闷的感受,导致无法专注于阅读中。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很容易陷入同视情况,而想象力贫乏的孩子,则不容易有同视的感觉。拥有这类型孩子的妈妈,最好积极的实施同视计划。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故事的流程,用全身来表达。


譬如说,当阅读图画书《掉入坑洞里的熊宝宝》时,让小朋友用全身来表达故事内容,例如熊宝宝掉在水里时挣扎的样子、紧抓着绳索摇摇晃晃想要爬上来的样子、没抓紧绳索导致一屁股跌在地上的样子、从坑洞里爬出来的样子等,像这种训练,可以协助想象力贫乏的孩子。


又如在阅读《红色舞鞋》的时候,让孩子像主角一样,穿上红色舞鞋,模拟无法停止跳舞,必须持续不断的旋转跳舞的情节,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了解,红色舞鞋的主人有多么的痛苦。


用身体表达,是一种透过想象力,把感觉极大化的方式,可以协助幼小读者专注于书的世界里。


4

把故事用图画呈现


人类在满足了吃、穿、住的三大欲求后,就会想要表现自己。因此人类的四大欲求中,有着表现的欲求,而创作能力,就是把表现的欲求极大化。


无论是小孩或是大人,在阅读完故事之后,就会有所谓的心得感想。大人们可以把心得感想,用话或是文字表达出来,不过讲话不太熟练,或是文字表达不太顺畅的孩子们,是无法用言语或文字来表达的,此时画图就成为最适当的表现方法。

如果阅读了《人鱼公主》故事的小孩子,可以画出一个身体是鱼、脸孔是人的人鱼公主在流眼泪的图画时,它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阅读心得感想。


这种画图的方式,会带给五到六岁的孩子加倍的阅读乐趣。


如果把孩子所画的图画贴在墙壁上,或是放在画框里挂在客厅中时,其喜悦又会更加扩大。而孩子也会为了画更多的图,变得更加喜欢阅读书籍。

 

5

两个人一起看图画书


学龄前的孩子里,有很多都会读简单的文字。根据统计,目前学龄前的孩子会念文字的约有百分之四十五,会写字的也有百分之二十八。针对这些会阅读文字的孩子做了一项调查后发现,他们会阅读文字的原因,其中有的是因为在幼儿园学习,或是父母亲所指导,但是也有一些,是因为自己想看书,所以自己领悟到的孩子。


事实上,当幼儿们对阅读开始有兴趣时,便会为了阅读书籍而想认识字。对这样的孩子,最好的阅读指导法,就是两个人一起看图画书。


首先,妈妈坐在孩子的旁边,用手指着字来阅读书,孩子们则在旁边用眼睛看字,并用耳朵来听取妈妈读的内容,也就是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来学习文字。


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时为了指导文字,读的速度太慢,或是读到一半突然问些“认识这个字吗”或是“这是什么字”等的问题,打断了故事的进行时,孩子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致。


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读就是了,这是一个原则,有意识地提问,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大人的自我满足,不过,非常自然地不刻意地和孩子进行些对话,却是非常好的。总之,要自然。


以适当的速度,两个人一起读到某个程度时,孩子们就会想一个人读,此时如果妈妈马上把书给了孩子,那就不好玩了。


“你真的会读吗?”


如果这样说,孩子们想要读的意志就会更加坚定,并会趁妈妈不在旁边的时候,自己主动练习,并且会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的练习读,然后某天,会突然从妈妈的手中把书抢走,这时如果妈妈可以表现出很感动的样子,会有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计划对三方面有益处。第一是孩子和妈妈一起阅读,有助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第二是激发孩子并不是刻意向某人学习,而是自己领悟到的自信心;第三是可以持续维持阅读的乐趣。


偶尔我们看到有些妈妈,会对学龄前的小孩进行过度的文字指导,导致孩子的阅读乐趣被剥夺的情况。当妈妈敲着书籍,并对孩子说“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呢?你真的很笨耶!”孩子们便会开始畏惧阅读,并且会产生再也不想阅读的想法。


虽然会阅读文字,却让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致,这是多么不智的作法!

日本资深儿童书编辑、创作者松居直先生在他所著的《幸福的种子》中说到,很多母亲常问他,她们的孩子已经五岁,认得一些字,会自己看图画书,也很喜欢看。以后该怎么教他比较好呢?他认为,在思考图画书与孩子的关系时,最重要的是认清: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因此,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看,父母最好还是照样念给他们听。如果因为孩子能自己看了(其实只是认识书里的文字),母亲就不再读给他听,不但可惜,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损失。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以前,甚至进入小学以后,父母都应该继续念图画书或童话给他们听。这对丰富亲子的生活,建立心灵互通的人际关系,也有相当大的意义。五、六岁的孩子自己看图画书,大都是盯着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读字。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不太可能了解书中的故事,更别说乐在其中。


6

给孩子均衡的阅读很多种类的书籍


观看玩具市场的统计,销售最好的玩具,依顺序是:枪、刀、大炮、坦克车,这些热门产品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皆属于战争武器。


而其中尤以枪和刀,是属较容易接触到的杀害人的凶器,因此会带给孩子们的精神发育很不好的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小朋友对着爸爸开枪,爸爸则举双手投降或是倒在地上的画面,这也是在电视影剧中为呈现幸福的家庭,或是慈祥父亲的画面时,经常使用的情节之一。


但是这是何等残暴冷酷的画面!怎么可以让子女的手中握枪,并让爸爸扮演被枪打到卧倒在地的角色?


而随着父母亲的想法不同,所买给小朋友的书籍,也会较偏重于某一方面,这并不是正确的方式。也许父母亲会以﹁因为我的孩子喜欢车子﹂、﹁因为我的孩子喜欢玩战争游戏﹂为理由,不过,这会产生让孩子的精神世界陷入偏执的结果。


五、六岁孩子的精神世界,会成为未来成人之后的人格基础,此时最经常拿着玩的玩具、最常看的场合、最常看的图画书等,都会支配孩子的精神世界。因此,不可只专注在某一种类的阅读上,应协助孩子多方面的阅读各类书籍。


(五)幻想童话时期(小学一、二年级)


1

阅读幻想


六到八岁的孩子很会说谎,尤其对大人说谎,会让他们得到快感。此时大部分的大人们会判断,这是因为缺乏道德感,因此会严厉的责骂孩子或惩罚孩子。比较有涵养的父母或老师,则会读《放羊的孩子》(《狼来了》编者注)故事给孩子听。

一直以来,《狼来了》的故事都是大人教育小孩子不要说谎的经典案例,由此,故事中的小男孩就成了说谎的代名词,他的结局也就理所当然。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忽视了小男孩说谎背后的动因。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想:小男孩为什么要说谎呢?他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大人们不喜欢说谎的小男孩,说“说谎就该受到惩罚”应该是正确的,说“狼来了,不要学小男孩”也应该是不会错的。但是,大人们对道德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心灵”的声音。


其实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谎言大部分是与道德心无关的,这样的举动,其实是想象力所引发的。


孩子是最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他们对神话、童话故事永远都有无穷无尽的兴趣和好奇心,孩子的感受力往往远远超出大人的想象。孩子们从五到六岁开始发达的想象力,到七岁时会达到最高峰,因此小学一年级左右的小孩子,会把宇宙中的各项事物引入自己的想象中,并在自己的想象中思考、组织后说出。


以发育心理学来说,人类的成长应在适当的时机,接受适当的刺激。


想象力也是如此,这个时期应该接受集中式的刺激,因为过了这个时期,孩子们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合理性思考的阶段,届时,对于现实的兴趣会超越幻想。


幻想童话扮演着可以让我们变得像柔软的软骨一样的角色,同时也扮演让孩子们梦想未来的角色。

 

2

多阅读简单的短篇童话


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开始认识字,并想要阅读更多的书,此时,很多妈妈们都会有“自己的子女是英才”的心态,因此,会买一些高难度的书或是长篇童话,给不过刚要起步了解文字的孩子们阅读。


但是,不符合孩子的兴趣或水平的高难度书籍,会让孩子们的阅读欲望萎缩,甚至还有些父母购买书籍的依据,不是以孩子的兴趣,而是以父母本身的兴趣购买,这也会导致孩子们的阅读欲望萎缩。


为了这个时期的阅读训练,定要多多选择简单易懂的童话书籍。为了达到多多阅读的目标,因此短篇故事较长篇适合,因为阅读很多篇的短篇童话获取的成就感,远胜于阅读一篇长篇童话。


选择作品时,应多选择有趣的故事内容、正面肯定的主题、简洁明示型的文章、没有参杂外来语或变形语,像世界名著中的创作童话,或现代作家们的创作童话,都是不错的选择。

 

3

两个人一起享受阅读


当进入学校,开始了解文字之后,孩子面对的书籍不再是图画书,而是教科书或是童话书。比起电视、漫画或录像带等媒体,教科书和童话书较引不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因此很多孩子们自小学一年级起,便开始远离阅读,为了让孩子可以继续与书籍为伍,最好的方法,就是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

对于阅读兴致尚浅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一个人看书,就会感到相当无聊。不过,如果和妈妈一起看书,就会感到有趣好玩。刚开始会和妈妈一句一句的相互轮流阅读,进而会一段一段的轮流,再来就是一页一页的轮流。


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在小时候,她们的父母就经常陪伴她们阅读。冬天,她们就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共同阅读优美、抒情的作品;春天,她们常常到野外郊游,朗诵自己或别人的诗作。文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发芽了,这也许正是她们后来创作《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源泉。


美国总统G·W·布什(小布什)的母亲非常注重与孩子共同阅读。她说:“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有时,我也让他们读给我听。我的孩子直到很大后,还保持着与我共同读书的习惯。当他们放假或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就会轮流地读一本名著。有时,还会就精彩的部分进行讨论。”


此外,在阅读童话书的时候,相互安排好自己的角色,以适合角色的声音注入感情来阅读,也是很好的方式。


这种“两人读法”的方式,有两方面的益处——


第一,孩子听取妈妈声音的同时,可以从中学习正确的发音、念读的速度、换气的呼吸点,以及何处必须要连接念等阅读基础。


当然,此时妈妈要当个模范生,应以正确阅读的方式来念。速度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因为念得太快,孩子会跟不上速度;念得太慢,会导致故事剧情的中断,反而会破坏阅读的兴致。


第二个优点是可以摆脱厌烦感。因为小学一年级阅读的是童话书,而不是图画书,文字会比较多,很容易带给孩子压迫感及厌烦感,此时与妈妈一起阅读,可以摆脱那种心理上的压迫感。


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可以专注于书中的时间,一般而言是十到三十分之间。因此,在阅读时间上,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厌倦,最好是在每十到三十分的时候,就提供点心或休息时间。

 

4

阅读后与孩子讨论内容


在某个小学一年级教室里,当孩子们学习了《大野狼和七只小羊》的内容之后,其中有一位学生举手提问道:


“老师,羊爸爸去哪里了呢?”


当老师称赞了那个孩子提出了好问题之后,看了一下全班同学,这时到处都出现了答案。


“去赚钱。”


“去上班。”


“大概住院了。”


“到国外去出差。”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用很悲伤的语气说“去世了”,由于答案太过劲爆,其它孩子们都以惊讶的眼神看着他。此时,这位小朋友用手指向书中,墙壁上挂着羊的照片的插画,并再次回答:“去世了。”


原来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在一个月前,因为车祸不幸死亡。换句话说,这位小朋友,把图中墙壁上的照片,解读成为了“遗照”。


由此可知,孩子在阅读完书籍之后,心中浮现的某些想法,有可能是对于内容的疑问,也可能是故事情节,或是对于主角的本身见解,甚至是阅读后所体悟到的感动。


协助解决这种欲求的方法,也是必要的阅读指导之一。


但是,如果盲目的要一个阅读完毕的孩子,说出心得感想时,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所以很少有孩子可以顺利的说出。


因此,在让孩子说出心得感想之前,首先需要的,是诱导孩子把内容在脑海里做一番整理。例如闭上双眼暂时的沉思,或做笔记,都是好方法。


这时要注意之处,详述如下:


第一,刚开始先以父母亲提问,孩子回答的方式进行,逐渐再转换为由孩子提问,父母回答的模式。


第二,如果把阅读后的心得感想,弄成像考试一样,提出一些具体式的问题时,孩子们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而且就算孩子误解了剧情,或是判断错误时,也不可以指责或更正,因为这种计划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正确答案,而是在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致。


5

把故事传达给他人


其实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大体而言应该可以说是在看故事,就好比在高山发现了金矿一样,孩子们在书籍中,发现故事后,也会感到喜悦。


阅读完毕后,与孩子讨论心得感想之前,可以让孩子闭上双眼暂时的沉思,或做笔记等,把内容在脑海里做一番整理。


而让这种喜悦加倍的方法,就是把故事说给他人听。


把自己发现的故事传达给别人,会让孩子感受到“我可以给别人某种东西的成就感”,这也会让阅读的喜悦加倍。


就算是同样的内容,不过,随着说的人不同,对剧情的表达也会不相同。有些小朋友会以简短略过的方式表达,有些小朋友则会以长而详细的方式叙述。


当然,以长而详细的方式叙述的孩子,也许其记忆力较强,但并不表示具有很好的感想能力。因为长而详细的叙述能力,其实是属记忆力的能力,并不属于感想的能力。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读者能感受到喜悦即可。因此,妈妈不需要指正孩子故事是否有表达错误的地方,只要专心聆听孩子的表达内容。

当孩子在说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孩子所说的故事顺序,以及因果关系是否正确。不过,就算孩子所说的故事顺序,以及因果关系不正确,也不需要指正孩子,只要以孩子是否充分了解为基准点就好。


此时,如果可以把声音根据所出现的人物和气氛,用不同方式表现,则可以体验到更有趣的感觉。

 

6

把感想用日记写下来


学龄前的孩子们,通常都是用图画来表达阅读感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改为利用字与图画混合在一起的图画日记模式表达,然后再于图画下方,写出一、两行文字的阅读感想,这就成为孩子们第一次的造句。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虽然擅于画图,不过对于文字写法却不够熟练,在使用文字时,也会感到有负担。这时,父母不可以擅自修改文字内容,也不可以指责孩子写错的部分。


针对小学一年级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不喜欢书的原因,最大的因素就是因为不喜欢写读后的心得感想。


这个结果可用“为了抓一只臭虫,结果烧掉整间房子”这句俗语来说明。

 

7

享受独自阅读的乐趣


了解较多文字的小学二年级小朋友,开始喜欢独自阅读书籍,阅读的方法也会从读出声音法改为默读法,这证明孩子认为内心阅读法更为方便。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们才真正的感受到阅读的喜悦。


当孩子迈入独自阅读阶段后,其想象力会变得更加活跃,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会想象主角的脸孔、服装、背景、周围的气氛等,也会想象人物的个性。有时也会将该人物的情绪套到自己身上,有时会哭,有时会笑。


进入独自阅读阶段的小孩,会开始无法满足于单纯的故事架构,逐渐寻求含有较复杂架构的故事。采用复杂架构的方式写成的故事,会大幅增进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想象力,也会使孩子的阅读喜悦加倍。


而这时的阅读,有下列几点要诀:


第一,把书的名字遮住,先让孩子阅读内容后,再让孩子为书取书名,这是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并对孩子们的抽象化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当故事结束之后,让孩子想象主角的后续发展会如何,这个方式可以让孩子拥有参与了故事完成的创作喜悦感,而这种喜悦,会让孩子更加喜欢阅读。

第三,让孩子养成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读到重要的部分,或自己喜欢的部分时,用笔在该处作记号的习惯。虽然可能会让书籍变得有些脏乱,不过这可以训练孩子,该如何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部分。

 

8

评价书中所出现人物的行动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与幼儿园时期截然不同的是,会开始关心社会生活,而且其道德观也会跟着发展。因此开始喜欢阅读善与恶、真实与伪善、贤明与愚笨、正义与邪恶等道德价值观非常明显的作品,也很喜欢内容中有着﹁主角因为不知到底哪个是对的,而感到彷徨﹂的剧情的作品。


对于这类型孩子的阅读指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评价书中所出现人物的行动。例如:让孩子阅读伊索寓言中的《龟兔赛跑》故事后,妈妈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


“为什么兔子没能赢过乌龟呢?”


“如果你是兔子,你会怎么做呢?”


“乌龟本来就慢慢吞吞的,但是它是怎么获得胜利的呢?”


“如果你是乌龟,你会怎么做呢?”


“乌龟真正胜利了吗?”


这时,孩子们就会思考什么是真实和谎言。


重复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孩子们就会主动提出类似的问题来问自己,也会问爸爸妈妈或是朋友们。当到达这个阶段时,孩子们除了会感受到书中故事内容所带来的喜悦之外,也会发现到其它的乐趣,而这就是产生哲学思考的开始。


给这个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籍,建议可以选择叙述伟人们孩童时期具有模范性的简短故事集,孩子们从这样的故事中,可以发现正当的楷模,同时也会形成道德性的价值观。

 

9

边阅读边想象形象


我们经常碰到,在幼儿时期喜欢阅读的孩子,却在进入小学之后,对于阅读失去兴致,而逐渐远离书籍的情形。分析这种孩子后,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是因为没办法想象到其形象而引起。


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内心画出主角或其它人物的长相、个性、气氛等形象,是靠想象力。因为想象力不足的孩子只会阅读内容,并不会画图,因此无法体会阅读的乐趣。


说“阅读的乐趣,是从内心中所描绘出的形象而产生的”,一点也不为过,在幼儿时期未能充分阅读图画书的孩子,因为想象力薄弱,所以对于描绘出形象的能力便不够熟练。


小学一年级的教科书或童话书,与幼儿用的图画书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它不是以图为主的书,而是以文字为主,并参有插图的书。因此,对这样的书的内容,无法主动描绘出形象的孩子,会感到难度高而且生硬。由于这样的原因,一到二年级的孩子里,会出现很多非常惧怕阅读书籍的孩子。

这种孩子的特色是只想看电视或是漫画,因为电视或漫画本身就有图画,因此看的人不需要描绘出形象来。


在此将改变这类型的孩子的计划,详述如下:


第一,利用声音化,让孩子了解出现人物的特色。换句话说,妈妈必须在声音中注入感情,阅读给孩子听,并唤起孩子内心世界中的形象。这个方法需要妈妈的能力和努力,因为其效果,完全是根据妈妈使用了多少情感,又如何将情感注入声音之中而显现。


此时,忙碌的妈妈也可以选择,以播放市面上销售的朗读录音带来替代,也有一定的效果。不过,因为录音带价值不菲,而且内容也不够多样化,因此效果不如妈妈亲自录制的。


第二,利用让孩子注入感情后试读的方法。也许刚开始的效果不尽理想,但当孩子逐渐熟练之后,孩子的内心中就会描绘出形象,也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此时必须注意的地方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孩子在朗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注入情感,而不是孩子有没有读错字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