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们生完宝宝后,都是迫不及待地给宝宝第一餐,但是由于缺少喂养经验,宝宝的第一餐并不是很顺利,或者很多妈妈在怀孕的过程就发现,自己的乳头发育并不是特别好,比如说乳头不是特别突出,或者平坦、内陷,这些准妈妈就会担心自己以后是否能够正常哺乳? 有些宝妈们会发现,哺乳一段时间后,乳头会有针刺样的疼痛,或者刀割一样的疼痛,一边面对嗷嗷待哺的宝宝,一边是哺乳带来的疼痛,这样会让宝妈们留下喂奶的阴影,而彻底放弃哺乳,而有些妈妈还是会毅然选择继续哺乳。 面对此类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其实对于乳头突出不是很明显,乳头平坦或者轻微内陷的妈妈们,不必担心,因为宝宝吃奶时不是单单含住奶头,而是张开嘴,把整个乳晕包含住,因为只有刺激乳晕,乳汁才会顺利排出。 对一些乳头凹陷比较严重的宝妈们,确实担心以后母乳喂养,建议37周后再进行乳头牵拉或者使用乳头矫正器。为什么不建议过早纠正乳头内陷,因为怀孕早期刺激乳头会产生催产素,作用于子宫,产生宫缩,引发早产,所以宝妈们只要产后保证正确姿势,不断尝试,喂奶也会成功。 很多宝妈们在喂奶的过程中感觉到电击样疼痛,或者说过电样的疼痛,有的哺乳结束后,或者哺乳次数多疼痛消失,有的却不会消失,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叫做乳房痉挛性疼痛。一般是因为乳腺导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导致的局部乳房疼痛,一般是靠近乳头乳晕处向乳房根部的放射性疼痛,一般多为生理性疼痛,宝妈们哺乳次数增多后就会习惯。 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甚至无明显缓解是为什么呢?
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或者哺乳时间过长,或者宝宝咬乳头,导致乳头处疼痛,甚至乳头皮肤破损,出血或者乳头炎症的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宝妈会发现乳头或者乳晕周围发生皲裂,肉眼可以看到乳头皮肤有裂口,衣服摩擦或者宝宝吸吮时疼痛,这是乳头皲裂。 有的宝妈们会发现宝宝在吮吸时用很大的力气,或者哭闹不止,甚至出现乳房胀痛,甚至乳汁淤积,导致乳腺炎。这时观察乳头时会发现乳头上有一个白色的小泡或者白膜一样的东西,而用手挤压乳晕时,白膜覆盖下的乳孔,没有乳汁的流出,这又是什么呢?这是乳管开口出的皮肤受损溃后继发感染形成的,称之为乳头溃疡,它的表现:乳头上可见局限性黄白色小泡样改变,严重者可见充血糜烂溃疡点,伴乳头疼痛,可诱发积乳,严重者会诱发哺乳期乳腺炎。 有的宝妈会出现乳头痛如刀割,或者揩之出血,或流黏液,或结痂,这是乳头炎,也叫乳头风。这多见于乳头先天发育不良,奶出不畅,宝宝需要用力吸吮;宝宝含乳头睡觉,乳头长期处在湿润的环境接受到摩擦,很容易破损;过分清洗乳头,很多宝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每次哺乳之前都会清洗乳头,用肥皂或者沐浴乳一类的,这样会将乳头表面自己分泌的油脂洗掉,也就是将乳头表面的保护膜洗掉,这样会使乳头干燥,龟裂;再有就是乳头外伤,宝宝的咬食,或者衣服的摩擦均会导致。 那出现上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是否需要停止哺乳? 其实第一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不让宝宝含乳而睡,每次哺乳结束后可以将乳汁涂抹乳头,选择纯棉哺乳衣,避免衣物的摩擦。如果出现乳头皲裂,可以选择生蛋清涂抹乳头,生蛋清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鸡蛋打开,分出蛋清,用清水或者淡盐水清洗乳头后,用棉签蘸取涂抹乳头即可。生蛋清没有异味,宝宝易于接受,而且简单操作。 如果皲裂较重,我们可以选择蛋黄油,蛋黄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和卵磷脂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皮肤的再生和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蛋黄油操作简单
对于乳头溃疡,限性黄白色小泡,一般处理的办法是将乳头处消毒处理,选择一次性采血针或者2ml注射器针头,在小泡处做“十”字形切口,针刺深度越浅越好,尤其避免乳头出血。划开后,用手轻压乳晕,乳汁顺利排出即可,每次哺乳前后均要清洗乳头,哺乳结束后涂抹蛋黄油。此处操作需无菌操作,在家时也可以用粗糙的纱布擦拭,去掉溃疡的表皮,也可以选择到医院就诊处理。 乳头炎,可以选择传统中医外治药青黛膏、生肌散。 有很多宝妈们在乳房超声时,会提示为乳腺囊肿。乳腺囊肿是什么?主要是因为乳汁排泄不畅,腺体内乳汁淤积,进一步发展,腺体膨胀破裂,乳汁流出并在周围形成囊壁,从而形成囊肿。形象的话就是,在乳腺内形成一个类似于水球一样的东西,有一层薄膜,内含液体,这个主要因为有过乳腺炎病史、乳汁淤积没有排出、先天乳腺发育不良,外伤等所致,一般的处理方式为:停止哺乳后,会被吸收消失,如果囊肿过大,需要到医院就医,一般就是穿刺吸引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