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三大“清流”, 本只想整垮李鸿章, 却亲手毁掉了北洋水师

 林小霖 2018-03-06

1875年,同治皇帝病逝,四岁的载湉被扶上皇位,慈禧太后则垂帘辅政,她成为大清朝掌舵者,光绪成年后,慈禧太后名义上归权,实际还把控着朝中大局,直接导致“清流”、“洋务”两派的争斗,“清流派”保皇,“洋务派”则为慈禧太后是从。

“洋务派”主要成就是兴实业、办新学、强国防,最大的成果应当数“北洋水师”,建成后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水师”。“清流派”则只会高谈阔论、纸上谈兵,专与“洋务派”对着干。

1894年,清政府与日本在朝鲜问题上产生矛盾,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结局大家都知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赔付了2亿两白银,签订《马关条约》,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日本国力则变得更加强大,跻身到世界前列。北洋水师惨败给日本舰队,三个“清流”负有直接责任,他们分别是李秉衡、张謇、翁同龢。

李秉衡当时是山东巡抚,黄海海战爆发时,北洋水师只能求援于山东巡抚,但李秉衡与李鸿章政见不合,而且还有私人矛盾,为了整垮李鸿章,他对威海的战事不闻不问,迟迟不予增援,北洋舰队只能孤军奋战,最后全军覆没。

张謇和李鸿章是死对头,在对日作战上,李鸿章一直主和,张謇却极力怂恿光绪开战,光绪皇帝年轻气盛,禁不住别人煽风点火,一声令下,李鸿章的北洋水师首当其冲。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李鸿章的势力被严重削弱,张謇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老师,他也嫉妒李鸿章的势力,想尽办法打击李鸿章,先是克扣北洋水师军费,甲午海战失败后,光绪帝认识到自己决策的失误,翁同龢却给光绪洗脑,让李鸿章背了黑锅。翁同龢才是甲午海战失败幕后最大推手。

政见不合可以理解,互相争斗也很正常,他们几个人本来只是想把李鸿章整垮,但却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清政府的赔款也使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不堪,清朝国力也更加衰败,倘若北洋水师没有失败,中国海军现在一定发展的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