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实践研究

 昵称27666858 2018-03-07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对话教学十分必要。对话教学能够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人翁,真正实现“生本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在对话式教学中,传授知识并非是教学的唯一目标,促进“教学相长”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怎样的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教师所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对话教学法是培养与提高初中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三个方面,讨论对话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一直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为了在课堂上记全笔记、背诵知识。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初中生不敢倾吐自己真实的学习需求,也让教师过于依赖教案,导致语文课堂逐渐偏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话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初中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我的老师》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畅谈,聊一聊他们与老师所发生的故事。为了激发他们的讨论热情,我先说了我与我的恩师之间的故事:“在上学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不太好。那个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总是在课堂上点名让我回答问题、背诵课文,但是我每次都背不出来。我的语文老师还跟我们班主任告状,让班主任监督我学语文。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感到十分不平衡,认为老师不喜欢我才会这样对待我。但是,一年之后,我的语文老师要离开了,她特意找到我,跟我说:‘老师对你很严格,并不是因为老师不喜欢你,而是因为老师觉得你跟我很像,聪明却不知道用功。老师不想让你留下遗憾……’那个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做‘严师之爱’。”学生在我的带动下,渐渐开始明白他们与老师的故事,有对老师的埋怨,也有对老师的感恩。在看到学生都敞开心扉之后,我再带领学生朗读《我的老师》,由于学生投入了自己的感情,所以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教师的感恩之情。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有一项研究证明,一篇科技文的有效性不超过五年,这也证明了现代的信息内容繁多,更新速度十分迅速。这就对一个人的自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企鹅咨询2423235280)对话式教学法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更加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化石吟》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化石有关系的资料,学生可以收集恐龙照片,也可以搜集与猛犸有关系的新闻,了解化石是什么。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其他学生,互通有无,完成信息的交互。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带着学生学习《化石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降低理解难度,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 
  对话教学认为,每个学习主体都有不同的个性、思想、感情、经历等,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的认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这些差异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结果。对话式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并且对文本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保护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用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学生在思考时表现得十分活跃,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维持。在《芦花荡》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課文,我提问:“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根据哪些内容判断的?”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有的学生说:“他是一个十分矍铄的人,在文章中‘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的外貌描写可以推测。”有的学生说:“老头子十分倔强,智勇双全,可以从文章中老头子带着孩子找组织得出。”有的学生说:“老头子是一个慈爱的人,因为他很喜欢孩子。” 
  总而言之,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敢于在语文课堂中各抒己见,与教师、文本进行对话;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秋菊.对于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15(22). 
  [2]耿学敏.在对话中生成:关于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