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界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什么区别?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18-03-09

先看心脏的传导系统图,记住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位置。正常的心脏电传导就是从窦房结开始依次向下传导到心室。

心动过速分类

(一)按心动过速的起源位置分类

可分为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窦房结性心动过速。

1、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传导纤维及心室部位的心动过速称为室性心动过速(VT),心电图特点之一是QRS波宽大(>0.12秒)。

2、交界性心动过速(AVJT)是起源于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的心动过速。

3、室上性心动过(SVT)速则是个统称,是相对于室性心动过速而言,凡起源于窦房结、心房和房室交界区内所有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之一是QRS波窄小(≤0.10秒)。心电图能区分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以起源部位命名,不能区分以上三个位置的,就统称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按发生的突然性分类

室上性心动过速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和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NPSVT)。两者的区分是:PSVT多由早搏引起,发作时心率更快,突然发生又突然中止;后者NPSVT由逸搏引起,心律在60~140次/分钟,具有逐渐加快和逐渐减慢然后终止的特点。无法区分阵发性与非阵发性时,以心率大于160次的定为阵发性,低于160次以下为非阵发性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IART)、自律性房心心动过速(AAT)、心房扑动(AF)、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能分清阵法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的,则给以具体名称的诊断,无法辩清以上类型的心动过速,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NPST,又称特发性心动过速,IST)、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NPAT)、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以下表是我整理的各种心动过速的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