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后,王阳明以不世出的姿态横空出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收了正儒的关,开了心学的宗,承前启后,发扬光大,说是千年后首圣,五百年来第一贤,不为过也。 其实,所谓三不朽,只是儒家的追求,并不是最高的,但在世俗的功德中,已经到顶了。简单概括起来,阳明心学的三大道理,心外无物是以佛入儒,知行合一是佛儒一体,致良知是以儒成佛。知行合一,着的是两个字,说的是一个工夫,提炼起来,就是“佛的第一念,儒的第一行”。以上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缘起,也是阳明心学的骨肉,更是阳明心学的精髓。 以阳明心学来解释世间乱象万象,也很简单,但今天不想一一解释了。总之用以下三句就可以统一概括:自觉的行,也就是知;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三句话里头,可以把现在社会的名词统统解释出来,什么土豪、高大上、马云、官商等等,正负能量都看得透。明白了心学的道理,你自然就心开花开,花开心亮,清晰,明白,不纠结,不困惑,万物皆备于我了。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其实路有两条,一条隐逸而加持,一条入世而志业。两条路都是可以的,当然,他还是做出了选择,此生不上如来坐,收拾河山亦要人。人心和世道,苍生和苦难,国家和民族,奸徒和正气,于是,当下就是放下,拥有就是虚空,最终铸出知行和一这把光明灯塔,既是出世之经,也是入世之剑,心物一元,让良知者拥有善器,大能量,大格局,大气场,大实用。 “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这是阳明心学最后的收关,天理、诚意、自己、他人都有了,道理在其中,原则在其中,方法在其中,实践也在其中,心之义心之力,高如天地之有恒,低如细水之无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