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立文:自古以来中外哲人对命运的多元诠释

 九仙神狐 2018-03-09

张立文:自古以来中外哲人对命运的多元诠释

2018-03-07  宣讲家网

张立文 中国人大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

摘要:命运,自古以来中外哲人就各说齐陈,诠释多元。命运与人人利益相关,从先秦到近代,中国的哲人思想家在探索过程中见仁见智,各美其美,如孔子提出“五十知天命”,墨家学说提倡“非命”等等。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这说明了中国人很早就能够认识到,人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把握自身的命运的。这些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思考的。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命运的诠释

 

命运很神秘,人都求好运,国家也说国运。命运究竟是什么,中国古代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讲,“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孔子认为命是一种必然现象,死生有命,人必然要死,这是命。正因为命是有必然性的,所以人跑不了,活到100岁得死,活到120岁也得死。这是一种人力不可抗拒的必然力量,人不能支配它。

 

孔子讲,一个人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是一种命运。但是,孔子讲要知天命,一方面命是必然的,但是应该知道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要知天命,现在人活到五十岁,是不是知天命?那不一定,说五十知天命,是说人“应该”知道天命,意思就是人要懂得是非,知道自己的命运应该怎么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知天命,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不是蕴含了这个意思?

 

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他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仁义道德需依靠自我去求得,自己不努力去追求,就不能得到。富贵利达能否得到,要符合道义。孔子、孟子都讲了,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富贵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但是不以道得之则不处也。你要得到它,要从正道。中国人对命运的解释各家都有,以上是儒家的说法。

 

道家认为,命运是支配人的生存状况,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老子说:“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他认为人要回归自己心性的精神,恢复本来的状况,也就是其常态。他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命、命运是一种没有外在干涉的顺任自然的状态。庄子发挥老子思想,他说:“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我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就是要顺任自然的命运。“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通达命运的实情,不必去追求命运所无可奈何的东西,顺任自然而然的安排。“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人的一切生存状况都是命运的使然,人是无可奈何的。以上是儒、道两家对命运的认识。

 

儒墨两家在先秦称为“世之显学”。墨子却与儒道相对待,倡导“非命”。大家都讲命运,他就说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看不到,也听不到。墨子认为,人、社会、国家的生存状况不是由命来决定的,他认为执着有命的话语,是“天下之大害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有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也。”既未见有命运的事物,亦未闻有命运的话语。人的贵贱、荣辱、贫富、饥饱,社会国家的治乱、宁危,不赖于命运的安排,而决定于主体人的能力价值。他说:“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国家的治乱安危,依赖君主如何治国理政。如果像禹、汤、文、武为政天下,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国家太平。为了使国家治而不乱,宁而不危,人们贵而不贱,荣而不辱,富而不贫,饱而不饥。王公卿大夫必须竭股肱之力,殚精思虑的智慧,人们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纺织织布,上下都丝毫不怠倦才能实现,而不依靠命运的安排。这也就是说,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和命运相抗争。一些人去算命、看相,去求神拜佛,究竟能不能保佑你?能不能说你的命运就好?不一定。

 

荀子虽属儒家,但与孟子在诸多观点上不一致,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在天命论上孟子倡存心养性事天,荀子呼吁“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一个是要侍奉天,一个是要利用天。荀子说,顺从赞美天,不如控制天命而利用它。在天命是人不可抗拒的情况下,他认为,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利用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则为人服务。因此,荀子拒斥有一种人力不能抗争的异己力量和必然趋势的命运。所以他主张命和运应该分开,为什么?他说,命是有必然性的,运是有偶然性的,“节遇谓之命”“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死生是命的必然性,人一定会死;时运具有偶然性。人的时运到了没有,也就是时机很重要。荀子就是把命和运分开讲,使我们对命运有进一步的认识。

 

两汉时期,董仲舒提了“天人感应”,他的“天人感应”究竟是什么意思?董仲舒为什么要讲“天人感应”?《汉书·董仲舒传》翻开就讲,皇帝的权力太大了,怎么样去制约他?怎么样去限制他?怎么样去监督他?董仲舒想出一个办法,他说,如果皇帝做了错事、坏事,天先要警告你,比如,有些皇帝听了警告以后,下罪己诏,向全国人民承认自己的错误,改进自己的错误。警告如果不听,还犯错误,怎么样?天要降灾异。过去讲,打雷把皇宫的一个角劈了,就是降灾异了,或者降蝗灾、大旱,使国家不能安生,这是讲灾异。董仲舒讲,天子就是天的儿子,要听天的话,天警告你,降灾异,你还不听吗?你得听啊,要改正啊,不改正不行,这就是“天人感应”。如果第三次再不听,对不起,下台吧。天要罢免你。周公为什么要推翻纣王,他就是讲天命,天命并不是说一定要你来治理天下,你治理不好就下台。你能不能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如果不以德配天,那你下台。以天的权威来制约皇权。这个很重要。

 

汉代王充否定“天是有意志”的,他说:“天地和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和气,子自生矣。”万物怎么产生?和气,天地和气,万物就产生了,夫妻和气,儿子就产生了,和然后才能生万物。

 

中国的思维和西方的思维一开始就不一样。从古希腊到费尔巴哈,都是求世界的最高本原、本体,这个本体就是产生万物的。中国不一样,中国合起来的,合起来是多元的,比如中国古人讲和实生物,怎么和?“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相杂,以成百物”,夫妇合起来生儿女,天地合起来生万物,天地、阴阳、男女,这本来是有差别的东西,合起来万物产生,所以具有多元性。有多元性才能有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中国伟大之处也在于其具有包容性。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到中国来,都被中国同化。中华民族很包容,这样就产生了多元性。

 

南北朝的范缜对偶然性有比较形象的论证。南北朝时梁朝武帝萧衍笃信佛教,竟陵王萧子良与范缜辩论因果报应话题,子良问:你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贫贱?范缜回答说:“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自有拂簾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粪溷者,下官是也。”人生犹如同一棵树上的花,一阵风刮来,花都掉下来,有的通过窗帘,掉在褥垫上,有的通过篱笆掉在粪坑旁边。掉在褥垫上就像你王子,掉在粪坑旁边就像我范缜。人的贫富贵贱的命运,就像随风而堕的花朵,落到那里,完全是偶然的,不是因果报应决定。范缜度越了天命必然性价值导向,开辟了批评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偶然性价值导向的新领域。北朝刘昼生活在北齐,与范缜相对应,也主张命运的偶然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可以造命,命运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朱熹很赞成二程(程颢、程颐)的观点。王夫之认为,人的主体的能动性、有为性,可以改造人自身的命运。他说:“君相可以造命,邺侯之言大矣!进君相而与天争权,异乎古之言俟命者矣。”人不能去等待命运的安排,而应该主动地起来与天、与命争权利,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比如当干部,做得很好,老百姓很拥护,领导看见了,当然会提拔你;我们考大学,只要你努力,一年考不上,再考第二次、第三次,总能考上,就看你能不能下定决心。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就可能造自己的命运。很多人都是因为这样做,才达到自己的愿望,达到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握。所以,人只要发挥自己的能量,坚持不懈,总能达到目的。人生就在于创造,人的命运是靠自己奋斗的。王夫之说:“一介之士,莫不有造焉。祸福之大小,则视乎权藉之重轻而已矣”。老百姓有与君相平等的创造自己命运的权利,凸显了主体的自觉。

 

颜渊认为,祸福都是靠自己来造的,他举了个例子,我的地里能产五百斤谷子,如果你精耕细作,就能达到;如果你不好好去种,本来可以产五百斤,也可能只产三百斤,这就是靠你的能力,所以人的命运也一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命是有确定性、必然性,可以预期的;运是不确定的,也是不可预期的,是偶然性的。这就是命和运的区别。所以希望大家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将来能够顺顺当当的,有个很好的前程。

 

二、古代西方思想家对命运的诠释

 

不仅中国人讲命运,外国人也一样。外国人对命运的诠释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认为命运是一种必然的力量,是人不可抗拒的。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命运的本质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也是创生世界的种子。”他认为逻各斯是神,是一种必然性,作为贯穿逻各斯的命运,亦具有必然性。“万物服从命运,命运就是必然性”,这就是赫拉克里特的观点。

 

第二,认为命运是由神,也就是上帝来决定的。在《伊利亚特》史诗中以天神宙斯决定人的命运。《圣经》的《旧约》是上帝和第一次和人签订的契约,《旧约》是神和希伯来人签的契约;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以后,产生了基督教,产生了《新约》,这是神(上帝)和人第二次签订的契约。这就是所谓的《旧约》和《新约》。现在我们看书的话,就是《新旧约全书》。《旧约》里第一章就是《创世纪》,在《创世纪》中神(上帝)造天地万物,造人,人的命运由神(上帝)安排,人自己无能为力。

 

第三,认为人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弗朗西斯·培根说:“不容否认,一些偶然性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某人的死亡,以及施展才能的机会等;但另一方面,人的命运也往往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古代诗人所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

 

他也讲命运的偶然性,认为要抓住时机。他说:“善于识别和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古谚说,时机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没有抓住,再抓就碰到秃头了。能否抓住时机是考验人的智慧。时机、机遇能否抓住,也就是你能否设计自己、创造自身命运的机遇,遇不遇不能靠命运之神的恩赐,而靠自我洞察能力、智慧潜能和时机的把握。

 

这就是中外思想家、哲学家对于命运的认识。命运问题是哲学问题,也是一个人人关注、与人人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人对命运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从古人对命运的解释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掌握、创造自己的命运,这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国家怎样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也很重要。中国就是这样子,从国际形势来看我们做到了。我们为什么能抓住时机?是对国际形势有很好的认识,要像千眼神一样去观察。那么,人类的命运怎么样?我是主张“和合天下”。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