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很多时候基本上是一个独立工作,一个人上课,一个人面对课堂,一个人面对学生,一个人面对教材,一个人面对作业,一个人面对那些需要交的材料。不少老师是上完课如果学校没有什么其他工作一般都会离开学校,特别是高中老师,最近我也没有想到居然有一个老师会特地来找我聊天,而且还为了教育的问题跟我争论,似乎一定要争出一个高下明白才算数,今天上午我们两个人真的有点急了。 我们所争的论题:高中生学习理科知识是否有天赋? 他以自己的个人经历,还有他所了解的身边的和以前的自己的那些同学,他们学习理科知识并不怎么样,甚至还补习了一年,结果第二年还是考上的重点大学,来证明一个人只有他自己想学习,只有他全力以赴,他是可以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并且做到最好;而我所说的一个例子是我三十年前的高中同学,对我们高中的数学老师说:您数学教得很好,可惜我们这些人就是听不懂。那年,这些同学的数学只考了四五十分,而另外两个数学学霸一个满分一百二十分,考了一百一十八分,另一个考了一百一十五分,他们两个都觉得数学很简单,数学老师一讲他们就明白了。我以这个例子来说明,学习理科知识是要有天赋的。两个人为此争得有点不愉快,甚至有点面红耳赤。 不过,事后想想,如此争论其实也挺好的,一方面两个人其实是在回顾过去的生活也是在总结学习心得,另一方面更是在思考教育的问题对当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启发。假如我们这些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彼此多交流,甚至多争论,对我们的教育与教学还是帮助很大,总比一个人自己默默去想,默默去干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