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传记--《马连良传》第三章 马派新声动梨园

 cxag 2018-03-11

第三章 马派新声动梨园


老花扶新花菊坛传佳话 

再把话拉回来,扶风社演毕《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之后,马连良于这年 朔风逼人的寒冬时节去了上海演出。北京去的主要演员还有梅兰芳的第一位 女弟子,嗓子、扮相都相当出色的青年女演员新艳秋、花脸刘砚亭、二武生 迟月亭、丑角贾多才等。而最让马连良兴奋的是同行者中还有誉为一代武生 宗师的杨小楼,而且上海是约他与杨老板同台合作献艺,这对他这个年仅三 十一岁的后生晚学,的确是个殊荣。上海方面参加演出的主演有老三麻子王 洪寿的得意高足林树森、声震屋瓦的十全大面金少山,阵容是太强了。 人头强可是天气不强。南下的一行人到了上海以后,正逢三九严冬。按 说,上海的冬天虽冷,可比北方还差一大块。偏偏又碰上了一个多少年未遇 的奇冷,天上竟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这在北方司空见惯,可是在上海 下雪那可是新鲜事。还有更稀罕的,是这雪竟下起来没完没了,一连下了好 几天,都快把上海人腻歪死了,一时路上车少人稀。您说,这样的天,出去 买菜都得考虑考虑,还能上戏馆子看戏吗?可是人们是白担忧了,上海的观 众是太热情了:因为这次组台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南北方最驰名的一等红角 儿,贴出的剧目又都是各红角儿的拿手杰作。戏迷们不顾天寒地滑,上边顶 着雪,下边踩着泥,豁出感冒了,也要来看看这次南北名角大荟萃的好戏, 因此开了一个连日大雪天,场场座客满的记录。 读者一定要问了,说的这么热闹,杨小楼、马连良两位艺术家都合作什 么戏了?请稍安勿躁,容在下慢慢道来。 谁都知道杨老板的绝活儿是一出《长坂坡》,当他在作内廷供奉时,连 清宫里的慈禧太后老佛爷都爱看这一出。到了这地方不唱这一出对得起大上 海的观众吗⋯⋯放心,报上登出来了:《汉阳院·长坂坡·汉津口》。宗师 杨小楼的赵云、新艳秋的糜夫人、金少山的曹操、刘砚亭的张飞。《汉津口》 请林树森扮个关老爷。那咱们的马连良呢?来刘备呀,而且在《长坂坡》前 面唱一出《汉阳院·哭刘表》。这可是马老板的轻易不露的好戏,当年在富 社的时候就唱过。这是谭鑫培高足贾洪林的好戏:哭刘表的唱,一唱三叹, 凄惋哀怨,真能把观众唱哭了。马先生这出戏就是学的贾老师,而且从唱上 说马连良的这段“反西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是如泣如诉,特有感情。 上海观众听得如醉如痴,连连鼓掌喝彩。后面的戏,当然是绝唱了。杨小楼 的赵云,威风凛凛,大将风度,俨然赵四爷复生。“大战”时,杨小楼扮的 赵云,一杆大枪把曹八将打了个七零八落、人仰马翻!上海的观众都看傻了, 那掌声就像爆豆一般响个不停。 笔者“吾生亦晚”,无幸看到杨、马合作的这出堪称绝唱的好戏。但我 五十年代中期在中和戏院看过他们两位的传人李万春和李盛藻合作演出的这 出戏。虽然和杨、马相比,有小巫见大巫之势,但水平也相当可观。 马连良先生也得向上海观众演出他的拿手杰作《群英会·借东风》呀。 继《长坂坡》之后,报上果然登出了《借东风》,而且注明杨小楼扮演赵云。 于是又掀起了一个高潮:不但能听马连良的唱,还能一睹杨小楼赵四将军的 风采。于是观众的情绪像盆“火”。 原来杨马合作的剧目里,没有杨老板这个赵云。因为这个四将军不比长 坂坡那个杀曹营七进七出的赵子龙。《借东风》后面的赵云,只有接军师上 船的任务,行动也只是一箭射断篷索那么一下,所以是个配角。可是一向爱 提携后进的杨老板,却主动和马连良提出:借完东风,他来那个赵云。这是真心拉拔晚辈呀⋯⋯马连良心里热乎的像揣了二百度的暖水袋。那天这出戏 演得那份儿精彩就别提了。马连良那段“习天书玄妙法犹如反掌——”的成 套唱腔:“倒板”、“回龙”、“原板”、“散板”,都唱得满宫满调,韵 味十足。那一年马连良的嗓子达到了最佳状态,能唱相当 G 调的“正宫调”。 又搭上年轻,再足这么一“铆”上,台底下能不“炸窝子”吗⋯⋯这还不算, 平常唱《借东风》,孔明下坛台以后,高潮就过去了。可是这回孔明下去以 后,大伙等着杨小楼的赵云再上,又弊足了劲儿。台上的演员受台下情绪的 影响,也像过了“电”似的,浑身是劲。等杨老板赵云上来了,虽然举手投 足,就那么两三下,可大伙看着就是帅,还有力重千钧之感。几句念白,如 仙鹤唳天,直上云霄,台下再一次“炸窝”,情绪高涨达到了极至。马连良 和杨小楼还合作演出了《八大锤·断臂说书》。马连良演王佐,杨小楼扮陆 文龙。演《摘缨会》,马连良演楚庄王,杨小楼演唐蛟。这两个活儿也带有 捧马连良的意思。可是这两出戏有这样一位艺术大师级的老伶工参加,一下 就把这两出戏抬得高高的。马连良在台上觉得怎么演怎么舒服,带劲,这就 是互相感应的原因吧。可是还有一件事,更出乎马连良的预料。合作戏的后 期,马连良贴出头年排的新戏《要离刺庆忌》。这里当然没有杨老板的活儿。 可没想到杨小楼把马连良找了去,对他说:“连良呀,你把庆忌的单头本子 抄一份给我瞧瞧,我想来这个角。”马连良一听又激动又高兴,愣了一会儿 才说:“您这是诚心地真捧我呀。”抄了单头给杨老板,过后,马连良亲自 到杨小楼在上海住的饭店去对词。杨小楼边抽烟边问要离和庆忌两个人在台 上的调度,划了划各自的位置就算记住了。当时是旧社会,戏班没有专职导 演排戏的制度,全靠在上场前,在后台所谓“说说”就算对了戏了。这还算 好的,大多数根本不说戏,就等着“台上见”了。谁要是死气白赖要求仔仔 细细对对戏,好像就是没本事似的。 马连良心里不踏实可也不敢说什么,只好等着台上见了。谁成想到那天 该杨小楼扮的庆忌出场了,只见他勾了一个象征凶猛阴鸷的“黄三块瓦”脸 谱,透着那么威猛。可又穿着一身雪白的白蟒,里面还扎着白硬靠。用马连 良的话说:“光看那扮相、气派就绝了。”更让人叫绝的是杨老板庆忌的台 词和抄给他的单头一个字不错;舞台上的位置和马连良那天说的一点儿不 错。马连良开始还有点儿担心,一会儿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后来反而感到特 别默契,好像合作多年似的。杨小楼在台上那可是一丝不苟:庆忌的念白, 运用的是杨派花脸的技巧:立音、炸音的交替使用,把庆忌的骄横不可一世 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马连良过后,多次谈起这次和杨小楼的合作,视为一生最幸福事之一。 既敬佩杨老板技艺的精湛,更感激他对后辈的提携达到“不遗余力”的程度, 同时还遗憾这出《要离刺庆忌》只合作了一次。 北返的火车,深夜踏着黝黑的土地,喘着均匀的粗气奔跑着。马连良躺 在软卧车厢中,眼望着车顶昏暗的孤灯,他陷入了沉思⋯⋯ 由与杨小楼的这次合作,他想到了另一场与余叔岩的合作戏。那是在这 之前,也是在一九三○年,有一场名角云集的大义务戏,说是为赈济江西灾 民。票价昂贵,但言明所得票款,大部用于赈灾救民。至于真的假的,也不 详知,反正这类赈灾义演,屡赈屡演,屡演屡赈,而且都在能装三千四百多 人的新式剧场第一舞台演出。 这次的大义务戏,好角红角都到,好戏一个接着一个,大轴呢,那可得压得住台,得请最大的蔓才能服众。主持这场戏的负责人商量过后,拟请老 生、武生两行中的泰斗余叔岩、杨小楼携手合作演出精彩的三国戏:《定军 山》接演《阳平关》。余叔岩演全部黄忠,杨小楼演赵云。 这人头这戏码行。当年谭鑫培就是和杨小楼合作唱这两出戏,在那年月 也是最叫座儿的戏。后来,就成为余叔岩、杨小楼合作的佳品。 和杨小楼谈,杨欣然允诺。因为他演的赵云,《定军山》里没他,只是 《阳平关》一出有事。可余叔岩就不行了,他要连演两出靠把戏,得跟人家 好好商量。一提,余先生说:“赈灾筹款,是功德事,我应该参加。可要我 连演两出靠把戏,恐怕太累了,最好只演后面的《阳平关》。”余先生说的 是真话,因他患泌尿系统疾病:尿血,已经很久不演业务戏了。只是碍于朋 友面子,才演一些堂会戏,或是大义务戏。让他连演这么两出大靠把戏,扎 靠耍大刀,真能把他累坏了。就唱一出《阳平关》吧,可是没《定军山》光 这一出戏,时间又短点,最好前边仍演《定军山》。主办人这时就想到头二 年经常演出《定军山》的马派老生马连良。 一提,马连良有顾虑不敢马上答应。《阳平关》、《定军山》都是人家 余叔岩的看家戏。要我唱《定军山》,和余叔岩分饰前后部黄忠,演同一角 色,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唱人家的看家戏,这不是“关老爷面前耍大刀”吗? 抖什么激灵,万一台底下观众不买账,哗啦啦起堂(退场)了,我以后的戏 还怎么唱呀⋯⋯又转念一想,自己还不至于这样,自己的这出《定军山》, 学得瓷实,钻研得深,演出得多,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去外码头,“打泡” 戏常常就是这出又叫“一战成功”的《定军山》,观众没有不叫好的,也不 能忒把自己看“扁”了不是,唱!再把自己个儿放在戥子上过过份量。 那天的戏码真多,大务义戏吗,就是时间长,从晚上六点开戏,能唱到 下一两点去。老戏迷们、顾曲家或是捧新出道的小坤伶们的大亨们,差不多 晚上九点钟以后才往戏园子溜达哪,那唱大轴的角儿自然也得且渗着哪。马 连良人家可有心,也和往日一样,不到六点就从家里出来了,直接奔前门外 西柳树井,可没进第一舞台,而是拐湾奔北进了石头胡同。干吗,找在这儿 住的给梅兰芳先生管事的李春林李八爷,借屋子睡觉。这地方离剧场一箭之 地,既能养精蓄锐,又不耽误事,两全其美。 到马连良这出《定军山》开演了,不但台底下的三千多观众,兴奋异常, 后台侧幕两边也站满了人。当时北京唱老生的差不多的都到了。连谭老板的 姑爷王又宸,唱孙派的老伶工时慧宝、还有连唱带教靠把戏的王荣山都来观 摩了。马连良演出果然不负众望,相当漂亮,论唱、论念,特别是身段、功 架都极为精当。“开打”时,手里头,脚底下都非常“冲”,几个耍大刀的 “刀下场”,干净利落,溜(读六)而不油。观众眼了,前后台唱老生的行 家们也服了⋯⋯想到这儿,困意猛然兜上了头,马连良很快睡着了,等他再 醒来时,火车就要到北京了。


梅花二度开麒马再合作 


这时候已然是一九三一年了。还是传统戏和新编的历史故事戏交替上 演。优秀传统戏演过《四进士》、《夜审潘洪》、《翠屏山》、《八大锤》 等。五月十七日在金鱼胡同吉祥戏园夜戏演了一场《辕门斩子》。这在以前 还没怎么露过,也算新排首演吧。不过,这出《辕门斩子》却是规规矩矩完 全按当年谭鑫培的唱法唱,不使新腔,不用巧调,也让老观众再重温一下谭 派唱腔的精华。这也是马连良因戏因嗓制宜的一种表现。不仅这出《辕门斩 子》,还有《战樊城》、《洪洋洞》、《失空斩》、《定军山》、《珠帘寨》 等戏,他都很少运用新腔,因为这都是当年谭鑫培经常上演的成名杰作。唱 腔都很成熟而且深入人心的,所以马连良就不费那门子劲再创新腔了,这也 是马连良先生聪明过人的地方,即不白饶一面。另外,这时候他的嗓子正好, 又高又宽又亮,有这个本钱,所以他贴演了这出谭派唱法的《辕门斩子》。 这一年,还挖掘整理、新编重排了两出传统老戏。 一出是《取荥阳》。“荥”不是光“荣”的“荣”字,读 xí ng。这出戏 又名《火烧纪信》,倒是富连成科班特有的剧目,可也多少年没有人演唱了。 马连良为丰富剧目挖掘出这出冷戏,在唱、念、做表方面均有突破。纪信的 扮相也很出新、耐看。尤其是最后项羽火烧假冒刘邦的纪信,在满台火彩中, 纪信翻滚扑跌,充分展现马连良至今仍有坚实的武功根底。可惜因为这出戏 太累,学此戏者寥寥,没有流传下来。 倒是有一出戏大传特传,流传至今仍在不断繁衍,这就是如今仍在舞台 上走俏的马派名剧《苏武牧羊》。 这出戏原是王瑶卿独有的本戏《万里缘》,当年由王瑶卿王大爷和其弟 王凤卿凤二爷合演。王瑶卿扮演胡阿云,王凤卿扮演苏武。《万里缘》是以 胡阿云为主,苏武的活儿并不重。马连良根据《万里缘》改编,加重苏武的 戏,增加了“苏武出使”、“卫律劝降”、“苏武望乡”等场次。尤其是“苏 武望乡”这一场,苏武有大段“反二黄”唱段,痛快淋漓地展示了马派唱腔 的特色。由于这出戏,内容好,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情节抓人,环环紧 扣;行当齐全,生旦并重,净、丑、小生都有俏头,所以,观众爱看,上座 始终不衰,成为马派剧目代表作之一。如今,马派传人仍经常演出,流传至 今。 该剧首演于一九三一年五月三十日吉祥戏园夜场。马连良饰苏武、王幼 卿饰胡阿云、茹富蕙饰卫律、刘砚亭饰匈奴王、荣蝶仙饰李陵。 这一年还有一场颇有新闻价值的演出,这就是马连良和麒麟童(周信芳) 在天津二次携手的大合作戏。 一九三一年,位于天津法租界马家口的春和大戏院落成。这是一座新型 的戏院。老板管兴权,约角人(和今天的“穴头”相似)是当今名老生李鸣 盛的父亲李华亭。大戏院开幕,当然大家都希望能来点绝的,以壮声色。颇 有经济头脑又手眼通天的李华亭就把当时正在北京演出的上海头块牌老生麒 麟童(周信芳)和北京大红大紫的名须生马连良一同约来天津合作一期,这 可是惊人之举。两人一共合作五天。演毕,马连良回北京,麒麟童又留在天 津演了一期。七年以前,也就是一九二四年,马、麒曾合作过一次,这次是 梅花二度开。两人这次所演剧目,若和上次相比,两场相同,三场不同。相 同的有《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十道本》;不同的是取消了《战北 原》、《鸿门宴》和《摘缨会》,换了《火牛阵》,《一捧雪》和《八大锤》。

两场相同戏,轻车熟路,自然演得出神入化,堪称精品。可是在《火牛阵》 中,只有一个当家老生田单,不用说是由马连良扮演了,那么麒派老生周信 芳演什么呢?反串小生演世子田法章。这出戏前半出的重点是“搜府盘关”, 是田单的重头戏。马连良从小就演《黄金台》,可以很好发挥一番。戏的后 半部,田单和田法章被燕国兵将冲散后,男扮女装的田法章落在敫尚书府中, 还被迫要和敫小姐成亲,因而笑料百出。这一段被麒麟童演得风趣逗人,非 常有戏。可是这后半出田单却没什么戏可演了。马连良临时请搞剧本创造的 李亦青先生设计戏,最后添了田单寻不到世子田法章,急得上吊的情节,设 计了大段唱和一个非常不好“走”的“单脚吊毛”,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一捧雪》,马连良前饰莫成,后饰《雪杯圆》的莫怀古。让天津观众 充分欣赏马老板的做、念、唱。周信芳饰演“审头”的陆炳,观众对麒派喷 吐有力、犀利老到的念白,赞叹不已。 《八大锤》,马连良饰王佐,麒麟童反串陆文龙。田法章是文小生,唱 大嗓,还可以对付。可是陆文龙是武小生,战锤将要有好几场恶战,行吗? 可是这位唱老生的“麒老牌”(观众戏称他为“老牌”)却十分出色地完成 了这一角色的创造,说明他艺术的全面,不愧是大师级艺术家。 马、麒合作在天津产生轰动效应,驰誉全国。麒麟童那年三十八岁,马 连良三十一岁。从此便开始了“南麒北马”的说法。如果论艺术成就的话, 两个人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扶风”更扶人花叶两相依


 一九三二年,马连良又排了一出挖掘整理的老传统戏《假金牌》。这出 戏已经绝响舞台,没人唱也没人知道是一出什么样的戏。它的情节恐怕现在 也没什么人说得出来了,故此,不妨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这出戏又名《三上殿》。是讲明神宗年间,给事中孙安恨张居正专权, 自造全家棺木,抬棺上本参劾。后得定国公徐彦昭力保不死,降官荆州刑厅, 又将为非作歹的张居正之子毙于棍下。金牌至,取孙安首级,关键时却被夫 人识破假金牌,持证入朝回奏。 笔者这样一介绍,戏迷们可能惊呼:这是不是《孙安动本》呀!一点不 错。山东柳子也有这个戏就叫《孙安动本》。一九五九年中国京剧院根据山 东柳子这个戏改编成同名京剧,由李和曾扮演孙安,景荣庆扮演徐龙、江新 蓉扮演孙夫人、江世玉扮演明朝皇帝。戏演得很有感染力、很动人,很演了 不少场。说明马连良是有眼光的,看出这是个好戏料。马连良这个戏源于何 处呢?他是从河北梆子那里选的剧本而移植过来的。但不知为什么,这个戏 没有成功,没演两场就“吹”了。笔者认为是剧本的改编未能尽善尽美,如 果有好的剧本,这出戏也会成为马派名剧的。 这一年的冬天,马连良又去了上海演出。 一九三三年,马连良的“扶风社”,演员阵容有所调整和加强。花脸刘 砚亭换了马连良富连成科班师兄弟刘连荣,丑角加了专擅方巾丑的茹富蕙, 里子老生因张春彦患病改用能唱会做、台底下很有点儿人缘的李洪福。而特 别要提出的,对“扶风社”今后演出剧目大为增色的,是小生改为允文允武 的叶盛兰。这是个杰出的小生之才,他在富连成科班学艺时,便崭露头角, 是有名的“科里红”。出科以后,又拜在小生名家程继仙(三庆班班主程长 庚的孙子)先生门下,刻苦深造,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全才小生演员。这样 的好演员,识才的马连良当然不能放过。 那是在叶盛兰刚刚出科时,马连良便主动去找叶盛兰的父亲、他的老师 叶春善,请求师傅准盛兰到他的“扶风社”搭班,任三牌小生演员。叶社长 也想到若使回儿子盛兰在马连良班里唱戏,能得到马连良及连荣、富禄、富 蕙诸位师兄的关照,不但技艺上会提高得很快,而且生活上也会有人“看” 着,不会出大纰露,便一口答应。从一九三三年叶盛兰加入扶风社后,和马 连良精诚合作了十几年,是马连良的左膀右臂。 马连良年初从上海回来,在北京的头一场戏,便贴出了全部《三国志》 即《群英会·借东风》。马先生前鲁肃、后孔明。而周瑜一角自然非叶盛兰 莫属了。刘连荣的曹操,茹富蕙的蒋干,李洪福的前孔明后鲁肃。角色搭配 相当出色。 演出那天,剧场爆满,观众怀着极大兴趣要看一看马、叶联袂演出的《三 国志》。叶盛兰的周瑜,掌握这个东吴水军督督的性格十分贴切:既英武聪 隽,又心胸狭窄。他的嗓子、身段、翎子功、腰腿功,那真是没挑。尤其是 他在《群英会》中周瑜与蒋干对饮一场中,那套他独有的舞剑,是一套难度 很大的程式动作:手眼身步,俱见功夫,但又不是卖弄技巧,而是为塑造人 物和推进情节发展服务的。人们觉得他把周瑜演活了,而与那个有“活鲁肃”、 “活孔明”美誉的马连良正好珠联壁合。 这一年又把《白蟒台》增益头尾重新整理编排而演出了。也有捧他两个 师兄弟的意思,除马连良饰演王莽外,其他两个主要角色:马武派了刘连荣,岑彭归了叶盛兰。 唱到一九三四年,又排了两个新戏。其中有一个是个重点剧目:叫《全 部一捧雪》。这是把传统老戏《过府搜杯》、《审头刺汤》、《雪杯圆》串 起来以外,再加上一个请秀才们新创作的《祭雪艳坟》。这一折就是卖一大 段“二黄”唱段。唱词是新写的,自然腔也是新创的,其中不少地方吸收了 “老乡亲”孙菊仙咬字切音,特别是运气、偷气的唱法,苍凉悲切、声情并 茂,很感人,也很有气势。在全剧中,马连良前扮莫成、中扮陆炳、后扮莫 怀古。一个人扮三个角色。莫成重唱兼做,陆炳重念兼做;莫怀古就是大段 大段的唱啦。全剧要演四个小时,虽然唱的主儿,听的主儿,都觉着过瘾、 解渴,可是毕竟太累了。后来变成每年年根儿底下“封箱”时,才拿出这一 出大戏演一次了。 解放以后,对这个本子又进行了压缩,大概还有三个小时,往下也不好 再削再砍了。这出戏喜欢听、喜欢看的观众很多,因而演出的场次倒比以前 多。笔者五十年代中期,看过这出全本的《一捧雪》。马连良先生仍是一赶 三个角色。真卖力气。雪艳娘由罗蕙兰扮演。周和桐的严世蕃、茹富华的莫 昊,马盛龙的前莫怀古、马富禄的汤勤,李多奎的傅氏,马崇仁的戚继光, 我至今清楚记得“过府搜杯”时,马先生扮演的莫成的大段念白和刻画入微 的做表,活托一个忠厚又奴性十足的“义”仆。紧接着“替死”一场,马先 生又是大段撕心裂肺的念白,又生活化又艺术化。特别是莫成替死前的那三 声笑声,马先生处理得非常“高”,到第三声已经不是笑而是哽咽了。后面 《审头刺汤》,马先生虽然更是一段一段的念白,但与刚才莫成的念截然不 同:冷嘲热讽、义正词严,真有楞角、真有力度。后面则是听马先生的唱了, 在柳林遇见傅氏,和李多奎的对唱,高亢、凄凉、感情饱满,而李多爷(后 台尊称)也不示弱,一气贯通、得天独厚的好嗓子,把傅氏在柳林和莫怀古 乍相逢,悲喜交集的心情,通过高耸入云又低回苍楚的演唱,鲜明地表现了 出来。两个好角斤量相称、功力悉敌,台下情绪如火方燃,十分激昂。博得 一阵又一阵掌声。 另一出戏,根据传统老戏《斩伍奢》重新编写,为关仲莹编剧的《楚宫 秽史》。这戏讲的就是人们都知道的楚平王父纳子媳的故事。从楚平王(熊 居)丧人伦、纳子媳,强娶秦女孟嬴开始,到斩伍奢止。马连良扮演伍奢, 叶盛兰扮演楚太子健。当伍奢将这桩婚姻丑闻告诉太子时,叶盛兰把太子健 又悲又气又恼又恨但又碍于礼教而不敢反抗的复杂心情,如剥茧抽丝般表现 出来;而马连良刻画老伍奢忠正耿介、不畏刀剑的直臣形象,细腻传神,使 这出戏闪出了耀眼的光彩。 这出戏还有故事哩。三十年代后期,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加入“扶风 社”,为马连良挂二牌。为了增加一出生旦戏,又将这出戏重新改编,压缩 前面斩伍奢的情节,后面将传统戏《战樊城》略作修改止戏。马连良前扮伍 奢、后改扮伍员,不但唱做并重,而且允文允武。戏的最后,有伍员大战楚 将武城黑的武打场面。有一个“枪下场”,动作不多,可是非常漂亮,不同 一般。马连良自己说是看当年名净麻穆子有这样一组动作脱化过来的。戏中, 有一个伍员箭射武城黑的身段,马连良是将手中的锏夹于右腿之下,左腿金 鸡独立开弓放箭。这一组动作,边式而帅美,从容不迫,没有幼功是拿不下 来的。 此剧易名《楚宫恨史》。张君秋扮演马昭仪。

到了六十年代初,谭富英、张君秋又将此剧后面再挂上传统戏《武昭关》。 谭富英扮伍员,张君秋扮马昭仪,是一出生旦并重,有文有武的好戏。戏名 又易为《楚宫恨》。 这一年也就是一九三四年,“扶风社”又有一件大事,就是在年根岁末 的时候,有胡琴圣手之称的杨宝忠,来给马连良伴奏操琴了。这对马连良的 演唱更上一层楼,能起到关键作用。 既然提到伴奏,这里先简单地提一下,马连良对于乐队的要求是非常严 格的。他知道音乐伴奏的重要性,所以,场面(音乐伴奏分文武场,乐队人 员后台术语就叫场面)阵容,全是精选的人才。打鼓佬也即是现在称为乐队 指挥的是乔玉泉,那鼓打得在京剧武场界不数第一也数第二。这次与杨宝忠 合作,杨、乔皆是京剧文武场的翘楚,从而使马连良艺术的进一步提高得到 更有力的保证。关于马连良的乐队情况也留待后面详说。 杨宝忠为马连良操琴的头一场是什么戏,那得是唱功戏,方能显出胡琴 圣手的妙处,要是派一出《三字经》,统共六句唱,那是个琴师就能对付, 还要杨宝忠坐那儿干什么。是不是《借东风》呀?您猜对了。那天——十二 月二十四日夜场,演出《群英会·借东风》。前边杨宝忠的胡琴就发挥了作 用,不但托腔严,又且间奏的气氛音乐,靠着他花梢的过门,脆快的旋律, 把气氛烘托得好热乎。到了马连良的《借东风》了,从“二黄倒板”的一个 过门,台底下就给叫了好了,下边的“回龙”转“原板”,托腔、手音、尺 寸、韵味,无一处不好,精彩百出。唱主儿唱得省劲,听主儿听得过瘾,落 了个大伙满意,异口同声说句:“宝忠的胡琴真地道!”

又是一年。“扶风社”在春风飘拂中步步向前。 一九三五年,马连良排了一出新戏《羊角哀》,也叫《舍命全交》,这 是文士希香岩、载阔亭根据《今古奇观》第十二回《羊角哀舍命全交》和清 人《金兰谊》传奇改编的。这一出的内容有点儿鬼画符,纯粹子虚乌有。其 实,故事也挺落套,不过说羊角哀、左伯桃哥俩特讲义气,左伯桃宁可自己 在荆轲山上冻死也要将衣服给羊角哀穿,以保他性命。后来羊角哀做高官, 但为了左伯桃鬼魂不受荆轲鬼魂的欺负,宁可一死也要助他一臂之力。可是 在尔虞我诈的旧社会,人们只好编造羊、左这样舍命全交的义士,以寄托老 百姓对崇高人格的向往。这出戏编得倒是还挺紧凑,另外,神呀鬼呀的,跟 生活有点距离,有些人爱猎奇,也就爱来买票。还有,这出戏,马连良演羊 角哀、李洪福演左伯桃,荆轲山一场,有大段唱可欣赏,后面还有武打场面, 所以,也卖了几场满堂。这时候,与马连良有师生之谊的李万春看了这个戏 以后非常喜欢,马连良就将《羊角哀》的剧本送给了万春。年富力强又富于 创作精神的李万春很快就将此剧搬于舞台之上,他演羊角哀。马先生这个角 色的服装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很有气派。这位李万春也是一位服装设计大家, 很有些点子,他又按他的意思加了加工,因而,这出戏几个主要角色的服装 都非常出新。李万春是名武生,一身的好功夫,所以,他就加强羊角哀死后, 与群鬼搏斗、义救好友左伯桃鬼魂的武打场子。他设计了一些新的兵器,开 打也很别致,您别忘了,这是鬼魂之间的武打,自然要有点与众不同之处。 故此,这出戏倒成了李万春的拿手好戏。 解放后马连良还重新排演了这个戏哪。那是在一九六一年,马连良约请 裘盛戎和他同演,戏名改为《舍命全交》。不过,这次马连良扮演的是左伯桃,而把羊角哀让给了裘盛戎。这一生一净可以代表这两行在菊坛上最高水 平。首演那天剧场爆满,笔者也有幸在座。荆轲山那一场,裘盛戎扮的羊角 哀为病中的左伯桃去山下取水,场上只有左伯桃一人,马先生有大段的演唱, 唱得凄惋悲怆,非常感人。马连良的嗓子本来就有一股苍老的音色,又善于 运用鼻腔共鸣,在这种情境下,他的演唱中那股沉郁的苍凉感,别人是学不 来的。 左伯桃死后,羊角哀也把水取来了,一见挚友为己而亡,这里裘盛戎扮 演的羊角哀也有大段唱。裘先生那叫真会唱,唱得是那样悲凉悱恻,痛不欲 生。花脸腔中唱出这样深厚的感情来,而令人泪下,真是所见不多。 说过《羊角哀》剧目的前前后后,再把话拉回来。一九三五年年初,还 有一件事须笔者一记。上海新光影剧院开幕,剧院的负责人孙兰亭特邀马连 良及“扶风社”全体去上海作庆祝演出。 新式剧场落成,又请来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名演员马连良,因而几场戏 票,早已告罄,大壮了声势,喜坏了孙兰亭。一天,马连良正演日场戏《法 门寺》。散戏后,后台来了一对外国伉俪。经介绍才知道,穿大衣的绅士原 来是驰名全球的喜剧大师卓别林,那位少妇却是他的夫人宝莲高黛。这一对 超级演员正在上海逗留,闻名来看了戏。这位幽默大师喜欢上了戏里的小太 监贾桂,而且竟然想和马合作,他演贾桂。后来他想了想,知道不可能,便 要求让他先扮一个贾桂,大伙看看行不行。扮好后,再拍一张照片,让他留 个纪念。

按说这个要求不高,马先生一口答应,可不知什么原因,竟没有人给他 扮戏,也许因为晚上还有演出,怕影响扮戏,或是还出于别的什么考虑。笔 者认为这本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次好机会,可惜了。 后来两个人只照了一张合影,幸而这张珍贵的照片保留了下来,如今我 们才有幸能够见到。

又过年了,鞭炮声中恭喜发财。 一九三六年秋天,马连良把传统折子戏《遇龙馆》和《失印救火》贯穿 起来,增益首尾,再加工过渡情节,而编成一本情趣盎然、唱念并重的好戏。 原来,《失印救火》是当年谭鑫培、余叔岩两位老生泰斗都经常演的一出戏, 以念白为主。马连良这出戏,在富连成科班得到以唱末角享名的社长叶春善 的亲授,也是他经常上演的拿手戏。然而前面这出《遇龙馆》就没什么人唱, 要唱也是开场戏。然而没这出戏,观众就弄不明白小生白简为什么是晋宝状 元?胭脂宝褶倒底是怎么一档子事?非得有前面这出白简遇永乐帝晋宝封官 的《遇龙馆》,观众才能看明白戏。 马连良在前边扮演永乐皇帝朱棣。为了表现这位皇帝的潇洒倜傥,又娴 武功,特制做了一件新式服装:箭蟒。这件蟒的形状相似于雕翎箭,故起名 为箭蟒。这还是参照了故宫中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制作的。老子就穿这样的 服装,作为他儿子的朱棣穿这个箭蟒自然有根有据,更主要是和这位皇帝的 性格很相符。 永乐帝的唱不少。无论是“四平调”,还是那一段“二黄三眼”,马连 良都是耍着唱:玲珑俏皮,流畅自如,表现出这位皇帝悠然自得、躇踌满志 的心情。和白简的那一大段戏,由惊讶到赞赏再到追查、试探,人物内心活动很复杂,变化很大,充分展现了马派的做功。 《失印救火》基本上全都是念白了。马连良素以念白有音乐性、能用语 气、语势、音量大小、尺寸疾迟的变化刻画人物。如今,他的念白更臻成熟, 简直就是一个有旋律有节奏的大唱段了。而且不但让观众听着悦耳好听,同 时塑造了白槐“这一个”公门猾吏玩弄庸官于股掌之间的鲜明形象。而且身 段的顺溜耐看,那更是一时无俩。这出戏起名《胭脂宝褶》。一九三六年八 月二十一日首演。主演除马连良外,叶盛兰的白简,马富禄的金祥瑞,芙蓉 草的韩若水女儿,刘连荣的公孙伯,茹富蕙的闵江。

《胭脂宝褶》由于剧本和二度创作的成功,从而又成为一出马派名剧, 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五十年来演唱不衰,也是马门弟子必学剧目之一。 一九三六年上半年,马连良又去了一趟上海演出。发现了一个青年旦角 林秋雯,认为是可造之材,就请他来北京加入“扶风社”,担任二牌旦角。 九月四日让他演了《全部一捧雪》“刺汤”中的雪艳娘,这个活儿一向是由 正工青衣担任的,可见马对后进的提携。 林秋雯在扶风社演了一年多二牌旦角,并与杨宝忠的妹妹结婚。但马连 良毕竟是驰誉全国的四大须生之首,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林秋受感到与他合 演生旦对儿戏,很有些吃力,就主动提出改演二旦。 一九三七年冬,上海又一个新式大剧院黄金大戏院落或开幕,特请马连 良携“扶风社”再到上海参加庆祝演出。这时扶风社人材济济:除马连良挂 头牌外,小生是叶盛兰,丑角是马富禄、茹富蕙,花脸是刘连荣、二牌老生 是李洪福,三牌武生是马君武。二牌旦角呢,现在是空缺,要往上海演出, 必须赶紧物色到一个理想的二牌正工青衣。 有人给马连良介绍,说有一个还正在学习的青年旦角张君秋,嗓子甜、 扮相美,在一九三六年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立言报》公开投票选 举为“四大童伶”。不过当时他只有十七岁,问马老板能否考虑。说也有趣, 这位童伶张君秋,马连良连看过他的戏都没看过,甚至不大详细他的大名。 但马还是坚持要看看这个童伶的演出,于是便专为这次聘角安排了张君秋与 马连良的大师兄雷喜福合演《审头刺汤》。戏演到一半,马连良就为张君秋 明丽的扮相、甜亮的嗓子所倾倒。他认为这个青年旦角,天赋好、又聪颖, 前途不可限量,当即拍板:去上海黄金大戏院的二牌旦角非张君秋莫属。立 马叫人和张君秋的母亲谈“公事”(即包银)。 这在现在叫破格提拔,说不定报纸上还要大大地表扬一番呢。可在讲究 论资排辈的旧社会,弄不好,会大遭物议。然而,马连良不囿于世俗和流言, 他有十二分的把握,他选中的这个青年有实力还有潜力,一定会征服上海的 观众。 就这样,“扶风社”的二牌旦角定为初出茅庐的张君秋。他随即同大队 人马一起,踏上了去往繁花似锦的申江大上海。

马连良自己钦定的生旦对儿戏是《苏武牧羊》、《三娘教子》、《四进 士》、《审头刺汤》等唱做重头戏。当时有很多人担心,像马连良这样一位 名满全国的大老生,在上海第一流的大剧场,万一让这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给唱砸了,岂不一世英名付于流水。可马连良却坚定地认为:不可能。而且 想到当初他被朱琴心提携,和朱并挂头牌的前例,便也仿效于后;黄金大戏院门口的大水牌上,马连良和张君秋并挂头牌。和名噪于大江南北的须生领 袖并驾齐驱,这个青年旦角一定不简单,观众心里一定这么想。不过,张君 秋确实也名实相符。扮相极俊,嗓音极甜,唱一段必落满堂好。就拿这出《苏 武牧羊》说罢:他穿着旗装,花盆底鞋,一出场亭亭玉立,走几步,婀娜多 姿。明眸皓齿,又说得一口流利清脆的京白,与马连良的极美极俏的秋香色 短斗篷、苍老而甜润的念白,真是棋逢对手,交映生辉。其他如王春娥、杨 素贞、雪艳娘都获极大的成功。张君秋这一出师便在上海走红,奠定了他今 后大展雄才的基础。 这次在上海,马连良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还演出了武戏《艳阳楼》。这 是一出杨派武生戏,主要讲究功架。叶盛兰演前高登,他演后部高登。虽然 这两个人一个是小生名家,一个是老生艺术家,但都由于有坚实的武功底子, 马连良不仅和杨小楼同过台观摩过杨的《艳阳楼》,马又是从小唱武生的, 所以这出《艳阳楼》唱得很有水平。马连良充分表现了杨派“武戏文唱”的 造诣,于讲求武技、功架之外,更主要刻画高登这个纨袴子弟兼恶霸强梁的 气质,技高一筹。他高登的脸谱还是请名武生高盛麟给勾画的。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四日,“扶风社”在北京新新戏院演唱日场戏《苏武 牧羊》。北京的观众早在报上看到马、张在上海的盛况,这次也要刮目相视, 因此那天新新戏院楼上楼下座无虚席。门口等退票的、卖飞票的(即倒票卖 高价),黑压压一片。结果北京观众和上海观众一样,对张君秋的玩艺(艺 术)十分满意,掌声雷动。这说明京沪两地的考试,张君秋均以高分通过, 从此他在“扶风社”稳坐二牌旦角之席,而马连良也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这里要介绍一下这个新新大戏院。新新戏院位于西长安街上。这条街上 一共有三家新戏院。西单路口的长安大戏院,始建于一九三七年,西单十字 路口往西百十米路北有哈尔飞戏院,于一九三○年开业,新新戏院则于一九 三七年三月开张营业。 新新戏院位于长安大戏院东侧一站地。对过很早的时候,大概在明代吧, 有一座古庙,名双塔寺,就是京剧《四进士》里多次提到的那座寺庙。有人 说现在的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联,还有北京市文史馆就 是建筑在这座古庙上。 这个新新戏院老板是马连良,还有华乐戏园经理万子和等人。马连良总 想自己有一个新式剧场,那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舞台装置的革新。 剧团排演、演出都有了相对固定的场地,可以实行统一管理,成龙配套。他 的这些构想是符合艺术规律的,是很科学的。今天,我们一些剧院团如北京 京剧院三团和中和戏院搞的“场团合一”,实际上也是基于这种思路。 新新戏院两层楼,可容纳一千四百名观众。半圆形的舞台,观众席没有 一根柱子,不会挡视线。台前为黑绒大幕,后台天幕为马连良请人设计的淡 黄色底,上面是赭石色“汉武梁祠”中石刻壁画车、马、人造像。桌围、椅 帔也是相同图案,给人一种高雅文化品味的愉悦。 “扶风社”从此演戏多是在这里,形成固定演出场所。可惜一九四○年 底,被日本人强行霸去,改为电影院,影剧兼演。 解放后新新改为首都电影院。 说完剧场,再说剧团。 马连良的“扶风社”,到了一九三八年,这个班社的阵容,达到了空前的强大。马连良外,有张君秋、叶盛兰、刘连荣(后改袁世海),马富禄四 位都是超一流的演员相助,红花绿叶,两相扶持;四梁四柱,上乘中的上乘。 乐队中还有杨宝忠、乔玉泉相伴相随。一直到一九四一年,这四年是扶风社 的鼎盛时期。戏报子一出来,新戏也好,老戏也罢,戏票一抢而光。哪像现 在推销京剧票那样难,相反那时是购票难。剧场剧团没点关系、熟人,甭打 算买到好票。看到这种情况,马连良等大受鼓舞,也着实排出了几本异彩纷 呈、交相称誉的新戏来,即使到了今天,有几个戏也依然焕发着青春,甚至 它们在京剧史册上也占有光彩的一页。下面就具体说这几个新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