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直肠癌的防治(上)

 郑志范 2018-03-13


概述


结肠癌和直肠癌合称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也称大肠癌。它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等症状;晚期则可表现为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结直肠癌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组织学类型多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


结直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40~70岁最为多见,但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近几年,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速度非常快。据统计,2002年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人数已超过100万/年,且每年在以2%的速率上升,国内结直肠癌发病上升速率更是高达4.8%。据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年报信息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肺癌和胃癌之后,列第3位,已经超过肝癌;而其死亡率仅次于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列第5位。据北京市卫计委2015年《北京市健康白皮书》报告,北京市户籍居民的男性与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分别高居癌症谱的第2和第3位,发病率均超过30/10万每年,并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病因


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对其发病起着协同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食物中的粗纤维越来越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及饮食中低钙和低维生素D都增加了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


此外,烟熏、腌制、油炸食品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因而以少食为宜。另外,食物中的农药污染、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剂等也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结直肠癌的发生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Crohn病、血吸虫病等肠道疾病有关,具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应警惕结直肠癌的发生。 


家族遗传史


大约6%的结直肠癌为遗传性结直肠癌。外科或肿瘤科医生在进行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家系调查,一旦确诊为遗传性结直肠癌,应对其家系进行终生随访和遗传咨询。与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的疾病主要有林奇综合症(Lynch syndrome,LS)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两种。


1、林奇综合症(LS):  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患者存在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包括MLH1/MSH6/PMS2等)的胚系突变。错配修复基因本身可确保DNA准确复制并传递遗传信息,当其出现突变时功能缺陷,就不能保证受损DNA的修复,从而出现遗传信息传递异常,引起肿瘤高风险。LS患者除可以患结直肠癌外,还可发生子宫内膜、小肠、卵巢、胃、泌尿道、肝胆等组织器官的肿瘤。LS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是40岁,65岁时,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75%。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FAP也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肠道内多发息肉(几百-几千)为主要特征,它的发生与抑癌基因APC胚系突变有关。如果不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几乎所有的FAP或早或晚都会发展为结直肠癌。


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无明显症状,多不为病人注意,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中晚期)可出现下列症状: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出现稀便或带有血液和黏液,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3.腹痛或腹部持续不适;4.腹部可触及不明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贫血、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常规诊断方法


如果病人无特殊诱因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应作进一步详细检查。


1、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观察结肠直肠形态的全貌,是否有多发性息肉和多发癌灶,以便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2、内镜检查: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结肠各种类型的病变,而且可以进行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


3、粪便检查: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M2丙酮酸激酶(M2-PK)值是正常人的14倍,粪便肿瘤M2-PK检测诊断胃肠道肿瘤的特异性为89.74%,该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


4、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虽然CEA对诊断结直肠癌不具特异性(其它肿瘤CEA也可增高),但其值升高常与肿瘤增大相关。肿瘤彻底切除后CEA可恢复到正常值,复发前数周可以再次升高,因此该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监察疗效和复发有一定帮助。


5、B型超声扫描、CT或MRI检查:此类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可以判定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淋巴和肝转移等情况,适用于了解肿瘤对肠管的浸润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可用于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


常规治疗


1、手术治疗:是根治结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法,凡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早行手术切除肿瘤。


2、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50%的病例可复发和转移,因此术前、术后化疗有可提高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抗癌药物首选氟脲嘧啶,其次为丝裂霉素和阿霉素。


3、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提高切除率;术后放疗可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单纯放疗仅用于晚期直肠癌病例,有止血、镇痛、延长存活期的作用。


4、内镜下治疗:对于早期粘膜内癌,可内镜下切除;晚期肿瘤,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以防狭窄及梗阻。


5、中医中药治疗:可作为辅助及支持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一般来讲,内镜微创治疗适用于早期癌;中晚期癌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用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手术治疗的原则尽量根治,同时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保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如何预防


我们生活的时代日新月异,生活质量在不断上升,但我们健康指数却在不断下降。繁忙的工作、快速的节奏,让很多人对于例行体检疏忽大意;很多人认为结直肠癌离自己非常遥远,而在我国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中80%为中晚期肿瘤。因此,预防是阻止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主要途径。


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性食物。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尤其是多发性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对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患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特别是林奇综合症(Lynch syndrome,LS)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应警惕肿瘤信号及早期症状。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有研究证明,咖啡、鱼类、维生素D、阿司匹林和叶酸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生活中可予以适当补充。


下一期我们将推出结直肠癌分子病理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section style='margin: 10px auto;max-width: 100%;width: 280px;height: 110px;background-image: url(' !important;'='' break-word='' border-box='' 640?wx_fmt='jpeg');background-repeat:' kialqc1dprxibktm4v0p9moj482kr5gjk0cdjslc3oorlerbefbwvmjpyvn452uvxzjbesnogqicntjdw4ofzclkg='' mmbiz_jpg='' mmbiz.qpic.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