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诗记】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下)

 真友书屋 2018-03-13

太皇太后去世后,朝中马上变了天,苏、黄分别被贬,而后到他们去世,再未得到过重用。本来黄庭坚参与撰写了《神宗实录》,而今也被再次上台的新党人物作为了攻击黄的证据,但有件奇怪的事:宋元祐六年,《神宗实录》撰写完毕后,皇帝准备奖赏当年的撰写之人,黄庭坚也被提名升职,却遭到了他人的反对,反对的人中包括了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将此深挖下去,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后黄庭坚几经贬谪,最后去世在了贬所。


黄庭坚撰《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清乾隆四十七年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印本

 

黄庭坚的诗学主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以总结为“不俗”二字。如何做到不俗,黄庭坚认为,诗不俗首先要人不俗,黄在《书嵇叔夜诗与侄榎》中称:“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这种诗学观念当然是黄庭坚的夫子自道,而时人以及后世把他的诗风概括为了一个“奇”字,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称:“黄鲁直以奇”;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说:“至山谷之诗,清闲奇峭,颇道前人未尝道处,自为一家,此其妙也。”;而金人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则称:“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

 

黄庭坚何以被后世用一个“奇”字来总结他的诗风?其实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的炼字以及广泛的用典,比如黄庭坚所作的《登南禅寺怀裴仲谋》:

 

茅亭风入葛衣轻,坐见山河表里清。

归燕略无三月事,残蝉犹占一枝鸣。

天高秋树叶公邑,日暮碧云樊相城。

别后寄诗能慰我,似逃空谷听人声。


黄庭坚撰《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六年乔迁续修本

 

对于此诗中的一联,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八中称:“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

 

由此可知,黄庭坚会用很多时间为了诗中一个字的妥贴与否改来改去。朱东润在《中国文学史批评大纲》中总结到:“此二百年中江西派之议论虽屡变,独其对于炼字,则始终一贯,未有或违者也。”

 

下面再举一个黄庭坚喜欢用典的诗作,《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其中第二首为:

 

天上麒麟来下瑞,江南橘柚间生贤。

玉台书在犹骚雅,孺子亭荒只草烟。

半世功名初墨绶,同兄文字直青钱。

割鸡不合庖丁手,家传风流更著鞭。

 

这首诗下半段中的“青钱”二字典出《新唐书·张荐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原来“青钱”是夸奖张鷟富有文采,被世人称之为“青钱学士”;而这里的“同兄”二字典出晋鲁褒《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对于此两典,钱钟书在《管锥编》第四册中云:“下句正用鲁《论》语与张鷟文词号‘万选青钱’语牵合,‘同’即‘敌’,‘兄’即‘钱’,谓‘文字’之效不亚于钱。”而此诗中的“割鸡”则是典出《论语·阳货》,孔子评价子游说:“割鸡焉用牛刀?”

 

由此可见,黄庭坚在诗中特别喜欢用典,任渊在《黄陈诗集注序》中称:“二家之诗,一句一字有历古人六七作者,盖其学该通乎儒释老庄之奥,下至于医卜百家之说,莫不尽摘其英华以发之于诗。”这种写法是黄庭坚特意而为之者,他在《答洪驹文书》中称:“老杜作诗、退之为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但这种写诗方式也受到了后世的指摘,比如沈作喆在《寓简》卷八中称:“黄鲁直离《庄子》《世说》一步不得”,黄庭坚的这种作诗方式,几乎是江西诗派诗人的共同特点,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称:“然近时学其诗者,或未得其妙处,每有所作,必使声韵拗捩,词语艰涩,曰江西格也。”而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中引游默斋序张晋彦诗中的说法:“近世以来学江西诗不善其学,往往音节聱牙,意象迫切,且论议太多,失古诗吟咏性情之本意。”看来有不少人都注意到了这种作诗方式的弊端。

 

其实黄庭坚所作之诗也并非都是佶屈聱牙者,有些也写得十分通俗流畅,《寄黄几复》可谓是黄庭坚的名篇: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尤其本诗的三、四两句大受后世夸赞:

 

宋人王直方《王直方诗话》:张文潜尝谓余曰:“黄九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是奇语。”

 

宋人普闻《诗论》:初二句为破题,第三第四句为颔联。大凡颔联皆宜意对。春风桃李但一杯,而想象无聊,窭空为甚,飘蓬寒雨十年灯之下,未见青云得路之便,其羁孤未遇之叹,具见矣。其句意亦就境中宣出。“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皆境也。昧者不知,直谓境句,谬矣。

 

宋人陈模《怀古录》卷上:山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尽言杯酒别又十年灯矣。同一机轴,此最高处。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此诗也是黄庭坚的名作,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夸赞该诗说:“不肯作一寻常语。”而当代学者陈文新则对该诗评价极高:“这两首诗是黄庭坚七绝中的冠冕之作,兀傲其神,崛蟠其气,被广泛传诵。但奇怪的是却被清人方东树、黄爵滋、曾国藩等人所忽略。他们的《昭昧詹言》《读山谷诗集》和《求阙斋读书录》,曾评点了山谷的不少名篇,却视不及此。可能是沧海遗珠,也可能是因为文艺批评眼光不同。”

 

黄庭坚墓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杭口乡双井村。今日一早从南昌乘大巴车来到了修水县,几个小时的车程让自己感到疲惫不堪,但还是不愿意耽误时间,一早就包下了一辆出租车,此行的第一个寻访点就是黄龙寺。在此寺拍照完毕后,原路返回,前去拜访黄庭坚墓。

 

无意间看到了这个告示牌


沿此路寻找



从黄龙乡驶出,驶过一个小石桥,在桥边偶然看到一个简易的标牌,上面写着“黄庭坚遗迹‘灵源’(距公路12米)”,立即让司机停车,从桥旁的一条小路,走入旁边一幢居家住房。在房的侧墙上有两块一米见方的石头,下面的一块刻着“灵源”两个大字,而上面的那块稍大些的石头,却除了绿苔什么也看不见,在这块石头上面立着江西省的文物保护牌,上面写着“灵源摩崖石刻”,侧墙之外立着一块带石券的碑,上面写明着这两个字的故事。本来就是要去找黄庭坚的墓,没想到在这里却先期遇到了他的手迹。


探寻一番,仅仅看到了这两个字

 

拍照完毕后,重新上车,司机抄近路驶入了一条乡间路,没想到前行不足一公里却遇到了施工断路,无奈只好回驶,真应了“欲速则不达”这句俗语。转入另一条小径,在一条山间小桥口上,看到了一个“赵公庙”,我不知道这位赵公是哪方神仙。过赵庙不足500米,就在一片田野中看到了黄庭坚的墓园。


山谷墓园入口处

 

墓园四周垒着围墙,从制式和颜色看,显然是近两年的工作,墓园的正门门楣上写着“山谷园”,门的侧墙上立着江西省文保单位石牌,写明是2005年重修。墓园占地面积有四五亩大小,进门正中立着山谷先生全身石像,他右手拿着一个手卷,从衣带的飘逸程度来看,似乎在匆匆赶路。雕像的后面是一个石香炉,上面雕的花式还算精致,但可惜整个香炉却失了比例,胖墩墩的失去了其应有的威严。香炉的后面即是黄庭坚的墓,墓庐直径约2米,有1米多高,上面规则地填满了一圈圈的鹅卵石,墓顶上还加了一个圆形的石制顶盖,整个的墓丘看起来像某个土财主的儿子戴着的变形瓜皮帽,我想黄庭坚要知道会很不乐意。墓围上面插着一些塑料花和绢花,还看到一个酒瓶子也站在上面。墓园的外围有另一组仿古建筑,我本以为是山谷纪念馆之类的附属建筑,走到近前才看清楚是一个茶社,这才注意到路边还有另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国家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茶树示范基地


黄庭坚墓


墓丘的建造方式有些奇特

 

从墓园驶出进入双井村,村中的路很有意思,全部是用鹅卵石加水泥铺就者。这样的铺路方式颇为少见,不知当地为什么不惜人工地如此铺装。沿这种路前行三百米,就看到了一个新建的很大面积的仿古建筑,门楣上写着“高峰书院”,可惜大门上了锁,我不能进内看个究竟,门的侧墙上写着介绍书院的简约文字:


因书院后山峰高耸,故名。原址系黄庭坚幼时就读的黄氏私塾所在地,现四合院格局始建于明,清代增修,今由市检察院修缮,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全国首家以古代书院名称命名的山村小学,以“承贤启智,修身报国”为校训,开有国学、国画、书法、山谷文化等特色课。


奇怪的路面


大门紧闭


书院介绍牌

 

无意间又遇到了跟黄庭坚有关的遗迹,这让我有些兴奋,于是在附近寻找可拍对象。从书院门接着向前走,是一个上千平米的广场,广场的正中央有一尊黄庭坚的石雕坐像,在坐像的后墙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黄庭坚故居建设项目效果图”,从图中所绘的样式看,面积恐怕比故宫还大。在广告牌的旁边还有一个双井村全景导游图及景区介绍,可惜这张告示被人撕去了一角,我看不清上面的文字,但其中一句话让我看得很清楚,上面写着“其《砥柱铭》原件以4.368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创艺术品拍卖之最”。


黄庭坚坐在这里


这个扩建规划足够宏大


景区介绍

 

这件事我倒是亲历者之一,当初拍场上预展这件拍品时,我看了几回,因为跟拍卖公司的关系很熟,其实在预展前,我两次调出这件拍品,细细把玩一番,恕我眼拙,真没看出这件东西写的好赖。但拍卖行的老总告诉我,写得不好才是黄庭坚的真迹,写得好的那些基本上是仿品,只是没想到这段拍场上的故事,被双井村活学活用到了这里。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