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古籍】《医学心悟》药对浅析(一)

 渐近故乡时 2018-03-14

医学心悟》是清代医家程国彭根据自己的治医经验,并融汇《内经》、《难经》及历代名医精华编写而成。其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论述全面中肯,语言简明平易,治法切于实用,特别是对药对的运用尤为精妙。

药对的定义

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时,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配伍形式。其组成虽然简单,但包括了配伍的各种类型。通过合理的药对配伍能使药效增强或更加全面,又能减少、消除个别药物的毒副作用。

《医学心悟》药对的使用根据统计结果,205 首方剂中,使用频次4次以上的药对199组。其配伍形式多样,包括七情和合配伍、以性味为主配伍、功效为主配伍、阴阳配伍、刚柔配伍、引经配伍等。下面按功效划分具体分析这些药对。

宣散配伍

宣散配伍就是功效以宣透发散为主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如桑枝与秦艽的配伍。

本草征要》云:“桑枝,味微苦,性平,无毒。入肝、脾二经。祛风湿,利关节。肩臂酸疼,肌肤麻木。”

本草从新》有关桑枝的记载:“通关节,行津液,祛风利水,治风寒湿痹诸痛。”

桑枝能够祛风通络治疗风湿痹痛。

秦艽能够祛风湿止痹痛,《神农本草经》对此记载:“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两者配伍相须为用,增强了祛风除湿清热的作用。

升降配伍

升降配伍就是用药性升浮的药物与药性沉降的药配伍使用,利用药物之间的升降关系,更好的调畅气机。

比如生姜和半夏的配伍,香砂二陈汤运用这个药对治疗腹痛。

本草新编》认为 :“生姜,味辛、辣,大热。通畅神明,辟疫疬,且助生发之气。”生姜性温入脾胃二经,可温中阳而升发脾胃之气。

新修本草》记载半夏:“味辛,平,生微寒,熟温,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心下急痛坚痞。”

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治心下痞满。生姜与半夏一个是升发脾胃之气,另一个可降胃气散结滞,两者一升一降,使脾胃呆滞之气机通畅。

补益配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放在一起使用,能增强其补益效果,这就是药物的补益配伍。

这种配伍方式分为同类补益药物的配伍和不同类补益药物的配伍,前者如当归和白芍。当归入肝、心、脾经,能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本草蒙筌》对当归补血、活血作用描述为:“当归能逐瘀血,生新血,使血脉通畅与气并行,周流不息。”白芍能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滇南本草》谓其:“味酸、微甘,性微寒……调养心肝脾经血。”

白芍与当归配伍使用可增强其补血作用,李时珍曾说:“芍药……同当归补血。”当归、白芍二者单独使用都有滋阴养血作用,配伍入药不但补血之效更强,且白芍得当归祛瘀生新之力,使其能治产后血虚之类兼有瘀血的血虚症。

不同类的补益药对适用于较复杂的虚证,如人参和当归这个药对气血同补。

汤液本草》认为人参“补气不足而泻肺火,甘温而补阳利气。”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人参与补血之当归相配,使药对气血俱补,且人参补气还有益气生血之效。

补泻配伍

补泻配伍是以祛邪为主的药物与扶正为主的药物配合使用,起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作用,山药和茯苓就是如此。山药可滋补肺脾肾之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新修本草》谓其能“利小便……调脏气,伐肾邪,长阴。”

肾为水脏,若肾阴不足影响蒸腾气化水湿功能,则可有湿浊而生。两者能补肾脏不足之阴,又可泄水湿,而且山药与茯苓相伍避免了滋腻太过。所以说这个药对补中有泻,泻中有补,实为滋补肾阴之良药。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零基础学系统中医线上学习课

零基础学《伤寒论》 线上学习课

相关阅读

阳痿的调理方式及注意事项

男性有阳痿,女性也有“阳痿”

阳痿不举临床验方举隅,附自测用药工具

疑问问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