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

 昵称33913082 2018-03-14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根据痛风的症状、发病特点与病因病机可归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水肿”等病证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痛风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亏虚,复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病后体虚等,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注于经络关节筋骨,使气血运行不畅,痹阻血脉,产生肌肉及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症状,日久累积而成痹证。笔者运用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体会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痛风的形成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复因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流注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经络而“不通则痛”。实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

1.脾肾亏虚是发病之本。《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急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痛风发病亦如此,患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脾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和关键。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者水脏,主津液;脾为仓廪之官,司运化。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脾失健运,水液输布障碍,则湿聚水停,痰浊内蕴,瘀滞肌肉筋骨,阻滞肢节经络而致肿胀疼痛。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气健运,化生精气,精微四布,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才能得到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布,则四肢失养,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之健运有赖肾阳之温煦,而肾中精气亦赖于脾主运化之水谷精微的充养。凡此种种,正如张景岳云:“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2.湿热痹阻为发病主因。患者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内生湿热痰浊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或者由于饮食不节,平素恣食肥甘厚腻或酒热腥膻之物,导致脾失健运,酿生湿热痰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张子和《儒门事亲》载:“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李东垣《脾胃论》载:“身体沉重走疰疼痛,盖湿热相搏,而风热郁而不得伸”。皆强调了湿热之邪在痹证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湿热痰浊不祛,留滞经脉,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可见痛风石;痹阻关节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可见关节疼痛;邪气内阻,则关节疼痛拒按,痛甚者不能覆盖纸张;湿邪留滞关节,可见关节肿胀重着;热邪内盛,可见关节皮肤发红发热。

3.瘀毒阻络是重要病理环节。痛风患者每因过食膏粱厚味或沉烟酗酒而致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根据“久病人络”、“久病必瘀”理论,整个疾病过程往往伴随瘀毒形成。故在遣方用药之时,往往酌加活血化瘀解毒、疏通经络之品以改善血行,缓解症状。脾肾亏虚,气虚无以推动血行,气滞阻碍血行可致血瘀;湿热痰浊内蕴,凝滞血脉,运行艰涩,亦可致血瘀。瘀血阻滞,筋脉骨节失于濡养,则四肢、肌肉功能活动受到影响。痛风发病,夜半居多,关节红肿热痛甚或僵硬畸形,舌质紫暗,脉涩,均乃痰瘀胶着所致,提示病在血。痛风日久,湿热痰瘀化生毒邪,瘀滞经络,郁于关节,加重病情;患者常伴血尿酸、血脂、血糖等增高,均可视为内生毒邪。正如名老中医朱良春 所云:“痛风乃浊毒瘀滞使然”,“多先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气日衰,若加不节饮食⋯ ⋯浊毒随之而生,滞留血中,终则瘀结为患”。

辨证论治

    笔者在临床中以清热燥湿、化瘀降浊、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以加味四妙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每多效验。加味四妙汤组成:炒苍术10 g,薏苡仁30 g,黄柏10 g,川牛膝15 g,土茯苓30 g,萆薢30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川芎15 g,鸡血藤30 g。用法:水煎服,早晚温服,日1剂。加减:伴尿路结石者,加石韦、金钱草;伴痛风石者,加金钱草、炮穿山甲;伴水肿者,加泽泻、防己、猪苓;血尿酸显著升高者,加威灵仙、秦艽;形体肥胖者,加山楂;关节剧痛者,加桑枝、制乳香、制没药、威灵仙、小剂量细辛等。

    四妙汤全方由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组成。方中黄柏清热燥湿为君,且偏入下焦;苍术燥湿健脾为臣;薏苡仁渗湿泄浊,引湿热于小便出,利湿清热作用尤佳,川牛膝祛风湿、补肝肾,引药下行,二者共为佐使。在此基础上化裁而成本方。土茯苓、萆薢利湿化浊,祛风通络,尚有降低血尿酸作用;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补本虚之不足;川芎、鸡血藤活血化瘀,通利关节。诸药相伍,共奏清热燥湿、化瘀降浊、通络止痛之功,使热祛湿除,瘀化浊降,诸症自愈。

验案分析

    案1.患者,男,66岁,2010年9月12日就诊。发现血尿酸升高1年余,2周前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外院服用止痛药症状缓解不明显,伴夜尿增多,每夜2~4次,尿频,尿等待,人睡困难,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肾功能检查示血尿酸487 µmol/L ,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方药:炒苍术10 g,薏苡仁30 g,黄柏10 g,川牛膝15 g,土茯苓30 g,萆薢30 g,夜交藤30 g,炒酸枣仁30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川芎15 g,鸡血藤30 g,石韦30 g。5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日1剂。嘱禁食肥甘厚腻、烟酒之品,保持局部卫生干燥。二诊: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微肿,皮肤由深红转为淡红,疼痛缓解,可适度活动,睡眠有所改善。继服上方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日 1剂。三诊:左足关节红肿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复查血尿酸为103µmol/L ,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继服上方5剂巩固疗效。

    按:根据患者年龄、病史和症状,诊断为痛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同属下焦湿热之证。湿热流注关节,经络不通,则局部红肿热痛;湿热下注膀胱,三焦气化不利,则尿频、尿等待、夜尿增多。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均以清热利湿、活血降浊通络为治疗大法,方选加味四妙散治疗,疗效满意。

    案2.患者,男,38岁。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及右足跟红肿热痛,不能下地,双下肢水肿,口干多饮,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肾功能示血尿酸227 µmol/L。既往间断服用止痛剂3年余。方药:炒苍术10 g,黄柏10 g,川牛膝15 g,薏苡仁30 g,桑枝30 g,川芎15 g,丹参30 g,土茯苓30 g,威灵仙30 g,萆薢30 g,玉米须30 g,木瓜10 g,山茱萸10 g,知母10 g。5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日1剂。二诊:右足跖趾关节及右足跟肿痛减轻,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无特殊不适。继服上方7剂。三诊:诸症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嘱其慎用止痛剂,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食肥甘厚味,不适随诊。

    按:止痛剂肾病主要指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剂(NsAID)所引起的各类肾脏病变,以急性可逆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大多数患者停药后肾功能可自行恢复。但对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者往往伴有持续性的肾间质损伤,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中在应用化瘀降浊、解毒通络的同时,需加重健脾益肾之品,如熟地黄、山茱萸、仙灵脾、巴戟天、黄芪、白术等以顾护根本;同时合消肿利水、消积安神药,标本同治,收效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