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的流行病学调查

 昵称12253181 2018-03-14

   

临床工作中所碰到的疼痛大约有60%是来自运动系统,确切的说是来自神经骨骼肌系统,即慢性肌痛,慢性肌痛常是一种具有一系列区域性症状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也被称为肌筋膜炎。这种炎症是一种无菌性以疼痛为主的软组织疾病,常表现为颈肩腰腿痛,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体育运动、和各个年龄阶段(图1),而且以中、老年人更为多见。

     1999年,英国一所医院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3000名因疼痛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慢性疼痛患者占68.9%;在这些疼痛病人中,利用Simons提出的诊断标准为依据以确诊为慢性肌筋膜疼痛患者占47.7%,几乎占这些慢性疼痛就诊患者总数的一半。北美地区慢性疼痛是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常见疾病,被列为康复医学的主要病种之一。西方欧美人群约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由疼痛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亿美元。近期一项对住院患者的随机调查发现,近一半的患者存在慢性疼痛。许多人因此而降低了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并花去大量的医药费购买止痛剂,但仅得到短暂的镇痛,而无法根治,以致不得不常常病休。尽管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流行病学的资料可查,但大量的临床实践使我们感到国内这方面的患者不会少于国外。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一种很常见的疼痛症状,几乎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饱受它的折磨。Sola等对200名未筛选、无症状的年轻受试者调查中发现,54%的女性和45%的男性上肢带肌肉中存在隐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Couppé等对20名慢性紧张性头痛的患者调查发现,活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和隐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在上斜方肌出现的概率分别为85%15%Bron等对72名单侧非创伤性肩痛的受试者进行调查发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均可以在受试者骨骼肌上被找到,且活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在冈下肌和上斜方肌的发生率分别为77%58%,隐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在大圆肌和三角肌前束的发生率分别为49%38%Roach等对26名髌股关节疼痛患者调查发现,隐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在其臀中肌和腰方肌中出现的几率达92%以上。此外,Partanen等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至少40%的骨骼肌疼痛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活化所致。在美国,30%-85%的疼痛人群被诊断为患有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症状。Bonica指出,美国每年因慢性疼痛而丧失劳动力造成的损失数以十亿计。

     


    目前发现很多临床上的慢性疼痛病例,其实大多数都与慢性肌筋膜炎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有关,涉及到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背寒痛、网球肘、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坐骨神经痛、老寒腿、跟腱痛、跟痛症等大多数的骨科疼痛,甚至痛经、静脉曲张、皮肤病、慢性盆底疼痛等都可以通过触发点原理进行治疗而得以缓解和治愈。这些疼痛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可以在特定的肌肉内发现有痛性的条束状结节,并且伴有周围关节或者器官的功能失调和失能;而且针刺这个结节可以引起局部的反射性抽搐(跳动)。以这种针法治疗触发点,无需任何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灭活触发点,使躯体区域性的疼痛得以极大的缓解和治愈以及关节和器官功能恢复。当然,如果针对治疗的位置是触发点,而不是牵涉痛位置,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治疗颈肩腰腿痛,如针灸、超声波、微波、推拿按摩、冷喷牵张等。尽管临床对骨骼肌疼痛触发点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很多,但是对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特别在病因学和病理学方面还有大量问题需要去认识。

  1. 针刺腹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2. 2017世界肌痛大会黄强民教授MTrPs技术治疗静脉曲张课件

  3. 【国外动态】肌筋膜触发点注射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辅助方式,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中的应用




近30年来,许多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慢性肌筋膜炎的病因是由于骨骼肌内运动终板处形成了骨骼肌纤维的疼痛敏感位点,即疼痛触发点,从而触发了躯体某部位的疼痛和造成了骨骼肌的功能失调。通过电生理和组织化学的试验在兔子股二头肌上找到了隐性触发点,即非活化触发点。这种触发点不会触发疼痛,常与早年有过的损伤或某种遗传有关。因此认定隐性触发点以一种无症状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一半以上无症状的军队年轻人肩部肌肉中被找到。这种隐性触发点被认为可因后天因素作用被激活(或被活化),如创伤、劳累、姿势不良、感染、营养因子缺乏、精神心理紧张、内分泌激素的紊乱等因素。特别强调骨骼肌的近期损伤或骨骼肌的慢性超载(反复劳损)可以造成触发点的活化。因此,那些反复轻精细运动的过用性肌肉工作也常造成触发点活化,尤其在肩部和颈部。


一旦隐性触发点被活化,就可能引起脊髓中枢后角的致敏,通过在脊髓整合后,表现出了一系列人体躯体各部的疼痛。

一种情况是在上述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直接引发受累骨骼肌的疼痛触发点,从而导致躯体某部的局部疼痛。这种疼痛的特征是伴有远处牵涉痛、运动功能障碍和交感症状、以及在受累肌上可发现有疼痛触发点;而且患者所感觉到的疼痛位置常常是牵涉痛的所在位置,而不是原发疼痛触发点位置,只能靠有这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临床医师和治疗师来查找。

另一种情况是在反复的运动性损伤直接激活触发点。正常情况下,一旦损伤组织好转或愈合,活化触发点会自动灭活。如果损伤愈合或好转后,疼痛触发点会转化为隐性触发点,而长期存留在骨骼肌组织内。但是,由于某种因素的存在(见上述)。就以慢性病理性活化状态存在,形成了慢性肌筋膜炎或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如:踝关节的扭伤史后的慢性外踝部疼痛,伴有局部怕冷,在临床中无论怎样治疗外踝局部都无法使疼痛缓解。其实如果有疼痛触发点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腓骨长短肌和腓骨第三肌找到疼痛触发点,可以使外踝疼痛得以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