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哀伤与抑郁(二)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3-14

现在我们就前篇文章已经获得的哀伤的知识来谈抑郁。

    系列的经验表明了抑郁也可为亲密客体丧失后出现的反应,但也有观察表明,这种客体的丧失为一种想象的状态,如客体并没有真的丧失,但作为爱的客体,它已经不复存在(如离异);另一些情况下人们感到某些东西不存在了,却无法说清楚是什么,或抑郁是因谁不存在了之后而产生,当事人却不清楚,自己在这个丧失的客体身上失去了什么。这样,抑郁的产生虽然是与意识中的客体丧失有关,与哀伤相比较而言,后者则清楚地知道失去的对象是什么。

    【◆哀伤的人清楚知道自己具体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痛苦。
      ◆抑郁的人不知道、或者说不清自己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痛苦。他们不知道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在哀伤中,自我通过对外界兴趣的阻遏和丧失处理了情感,在抑郁中对不明对象丧失的内在处理过程与上述接近,也出现活动的阻遏,不过我们却在抑郁病人那儿得出这样的印象,即病人强烈的情感不知被吸收到哪儿去了。抑郁症病人与哀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的自我感觉完全被剥夺、自我完全缺乏。在哀伤者那儿,世界是贫乏无味的、空虚的,而在抑郁症病人那儿,这种情形完全变成了针对自己的感觉。病人将自己描述得一无是处,渺小而无能、甚至可鄙。他们自责、自怨并且觉得自己应该受到惩罚。在众人面前他们常将自己贬到最低,为自己的卑微感到抱歉。他们不仅不对其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产生异议,而且还将对自己的批判思维延伸到过去,并悲哀地认为自己再也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结局。这种临床表现(主要为道德上的)导致了失眠、纳差及在心理上对所有基本生活愿望的极度压抑。

    【◆抑郁的人会觉得:我的心空空的,好像对谁都没有感情、一无是处的、渺小而无能、甚至可鄙。觉得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都是应该的,自己理应受惩罚,理应没有好下场。并因此逐渐丧失所有基本的生活愿望。
      ◆哀伤的人会觉得:世界是贫乏无味的、空虚的。
      ◆总结:哀伤的人并不会把原本指向外界的矛头指向自己。正常的人遇到挫折时会适当的怨恨外界,抱怨外界的不公冷漠;而抑郁的人会把对外界的指责奇妙的转化为对自己的指责。】

    就科学性及治疗性来讲,可以马上对病人指出他们应该恢复正常,问他们为何有这些想法和行为,但病人会讲他们就是对爱失去了兴趣,不想干事,而这就是我们所了解到的与哀伤有区别的因自我受损有关的继发性原因不明的内在精神过程。有时,有的人很快从自责中恢复对现实的认识,这些人不属于抑郁症,而那些逐渐对自己批评升温,视自己为渺小的、自私自利的、永远不正确且不能独立的人应该视为抑郁症病人,他们努力获得自己有缺点的一切证据,以至于我们要问: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毫无疑问,如哈姆莱特王子所说:不管真相如何,不管有多少不公正,我是真的有病!人们很容易发现病人自述的自我贬低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往那个天真无邪的、能干的有责任感的女人在抑郁状态下不再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展现示人,我们感到抑郁症者并不如常人那般羞于展示自己的缺陷,甚至他们过于背离现实的自我批评让人想到是否他们从中得到几许满足。

    【◆哀伤的人可以很快从自责中恢复理性,恢复对现实的认知。
      ◆抑郁是一种精神损伤,抑郁的人对爱失去兴趣,视自己为渺小的、自私自利的、永远不正确、不能独立的人,努力在生活中搜刮自己有缺点的一切证据并展示给别人看,这个过程里他们并不感到羞耻,甚至能从中获得满足(他们自己也许不会承认)。
      ◆患抑郁症的人对自我的认知是扭曲的,虽然他们自己觉得那些认知是确凿无误的】

    还不清楚抑郁症者在他们自尊丧失的背后是否能够接受他人的批评。他们想对人正确地描述自己的心态,但失去了内省的能力且又要给出理由。我们称之为冲突——一种难以处理的情景。与哀伤相比两者均涉及到客体的丧失,而在前者更多涉及的是自我的丧失。
    在我们进一步研究这种冲突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抑郁症者自我状态下的情感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假设,这种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带批判性的成分在平时就是单独存在着的,其他的观察中也证实了这一推论。我们可以相信这一成分的来源是自我,在此提到的成分(INSTANZ)指与意识检验和现实检验相关的自我成分,我们可以证明这一成分在这种情形下是病理性的。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首先应该理解为自我在道德上沦陷的结果:躯体不适、仇恨、虚弱和社会自卑感等为自我评价降低时躲在疾病背后的表现,恐惧和生病为主要表现。

    【◆抑郁症患者在未患病时,就有自我怀疑与批判的倾向。
      ◆抑郁症患者首先表现为恐惧和生病,其次才表现为自我评价降低、仇恨、虚弱、自卑感。
      ◆抑郁症患者在自我认知层面上呈现出病理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