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土古玉鉴定举要》——015形变

 昵称7563359 2018-03-16

所谓出土古玉的形变,是指玉器在千百年埋藏的过程中,因承受外部压力而逐渐导致形状的改变。

最先提出玉器形变概念的,是一批台湾学者,此后李更夫将其主要内容载入《玉器鉴定全集》一书。并以崧泽文化晚期的玉璜(见上图),良渚文化早期的玉环(见下图)

以及倒梯形玉器(见下图)为例,从实证的角度给大家展示了出土古玉的形变。

但是,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形变呢?通过请教地矿部门的专家们才获悉,地质学上对“形变”早有认知。

起初,形变只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力学术语,指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在外力作用下导致形状的变化。

后来,形变的概念为地质学所借鉴,并纳入狭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畴。南京地质博物馆中收藏有一枚民国时期采集的褶曲层状岩石标本(见下图),就是“形变”的典型代表。

在地质学上,发生形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浸水:该物体所处的埋藏环境非常潮湿,乃至长期被水浸泡。如果没有水,则不可能发生形变。

2、压力:该物体必须与其它硬物长期挤压,从而慢慢变形。地质学上的矿石物理结构变化,即是如此。

3、韧性:该物体内在晶体纤维错综复杂的交织结构,决定了它对外界的压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

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