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与中医藏象学说<续>

 思明居士 2018-03-16
《易·系辞下》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八卦模拟万物之象,故八卦成列,则万物之象尽在其中。八卦相重则六爻皆备卦体之中,故谓“爻在其中”。卦备天地人三才之道,而爻有了阴阳刚柔奇偶与远近贵贱之分,故能反映道的变动。《易》曰:“《易》之为书也,医广大器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藏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象藏凶生焉。”《易》之每一卦都是三才之道在各种变动情况之下的象征,道变动是依说靠爻象来体现的。因为爻在卦体中有性质和地位的差异即“爻有等”;六受阴阳机整交杂成纹,即“文”,互相之间有承乘孚应的关系。下承上,上乘下,同者相孚,异者相应,时各有当与不当,当则吉,不当则凶,这是六爻之间的静态关系。从动态意义上说,六爻之间有阴阳交错和阴阳相推之变和内外上下往来升降之动,往往因一爻之变动而使全卦改观,出现由此变彼或由彼达此的现象。从《易》之现象能反映道的思维出发,中医学常用观察现象的方法来作为认识事物的手段。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言:“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比物立象,直明真理”。因为事物的本质总是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于外,而任何现象又都是从某一特定方面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灵枢·刺节真邪》曰:“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地面上芦苇的繁茂与否,可反映地下水土之肥瘠,而机体外部的种种表现,与内脏的生理活动必然存在着响应的联系。例如,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脉象和缓有力,即提示心的功能正常等。对这种“以表知里”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易经与中医藏象学说<续>​《易·系辞下》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八卦模拟万物之象,故八卦成列,则万物之象尽在其中。八卦相重则六爻皆备卦体之中,故谓“爻在其中”。卦备天地人三才之道,而爻有了阴阳刚柔奇偶与远近贵贱之分,故能反映道的变动。《易》曰:“《易》之为书也,医广大器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藏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象藏凶生焉。”《易》之每一卦都是三才之道在各种变动情况之下的象征,道变动是依说靠爻象来体现的。因为爻在卦体中有性质和地位的差异即“爻有等”;六受阴阳机整交杂成纹,即“文”,互相之间有承乘孚应的关系。下承上,上乘下,同者相孚,异者相应,时各有当与不当,当则吉,不当则凶,这是六爻之间的静态关系。从动态意义上说,六爻之间有阴阳交错和阴阳相推之变和内外上下往来升降之动,往往因一爻之变动而使全卦改观,出现由此变彼或由彼达此的现象。从《易》之现象能反映道的思维出发,中医学常用观察现象的方法来作为认识事物的手段。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言:“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比物立象,直明真理”。因为事物的本质总是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于外,而任何现象又都是从某一特定方面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灵枢·刺节真邪》曰:“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地面上芦苇的繁茂与否,可反映地下水土之肥瘠,而机体外部的种种表现,与内脏的生理活动必然存在着响应的联系。例如,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脉象和缓有力,即提示心的功能正常等。对这种“以表知里”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易经与中医藏象学说<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