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湿困脾阳 多招助您除寒湿

 秦岭之尖 2018-03-17



春季到,天气渐暖,“春困”也会随之出现,有些人除了困倦外还会感觉四肢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胀或舌苔厚腻等症状。其实,这是典型的湿气困顿的表现,若不把这些症状当回事,及时祛除体内湿邪,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感冒、咳嗽、肠胃不适、皮肤病等。

据《黄帝内经》记载,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为气候潮湿、淋雨涉水、居住环境潮湿等外界湿邪侵袭人体所致,症见恶寒发热、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而内湿是一种人体内在病理产物,多为脾肾阳虚、运化失职,导致
体内水液停滞而湿浊内生,症见腹胀、腹痛、尿少、浮肿、食欲不振等。春季由于天气相对潮湿,空气中含水量较高,外湿困阻脾胃阳气,易引起人体血行不畅、经脉不通。而春季以肝气主导,肝气旺盛,肝胜则脾弱(五行学说中的木克土),以致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引起水湿内困。人体的内湿还可细分为湿热和寒湿,其中寒湿多出现在初春之际,肥胖者、关节病患者、体弱多病者往往是湿症的高发人群。那么,该如何将身体里面的湿邪祛除呢?

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又名胃脘穴,是阳明胃府的募穴。而脾胃互为表里,共同协作可化体内水湿。因此艾灸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和胃理气、健脾祛湿。患者取仰卧位时,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将艾条点燃后放于此穴上方,在施灸部位上进行一上一下的熏灸,以局部温热无灼痛为宜,通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患者也可用一手的五指轻轻按压中脘穴,另一手覆于其上协助用力,缓慢加压,每日按压3~5分钟即可。

祛湿养生汤 春季祛湿除了注意保暖外,还可多喝温补、健脾胃的祛湿汤,让湿气随着大、小便排出,不失为一种祛湿的好方法。

1. 芪苓香菇鸡汤:准备仔鸡1只,茯苓、黄芪、麦冬各8克,甘草2克,干香菇8朵,黑木耳适量,红枣2~4枚,生姜1小块。将仔鸡洗净,与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干香菇直接洗净投入无须泡发,黑木耳需提前泡发洗净后放入。大火煮开后炖2小时左右,吃之前放点盐或酱油即可。

2. 赤小豆冬瓜汤:准备冬瓜100克,赤小豆50克,茯苓25克,白术15克。先将赤小豆洗净浸泡30分钟,茯苓、白术洗净,冬瓜切块,再将上述用料加入适量水煲1小时,出锅前放少许盐即可。 

3. 木棉花鲫鱼汤:鲫鱼一条(约 250克),新鲜木棉花瓣30克,蘑菇50克,竹笋尖30克,葱白、生姜、黄酒、盐、胡椒粉、味精适量。将鲫鱼去鳃和内脏、洗净,沥干水分;木棉花瓣洗净、控水;蘑菇、竹笋尖切片;锅中油热时,先放入生姜、葱白煸出香气,再把鲫鱼放入锅中煎透,加水,并放入蘑菇、竹笋、木棉花瓣、黄酒和胡椒粉,共煮,最后以味精、盐调味即可。

中药祛湿茶饮 若没时间煲祛湿汤,也可以自制中药祛湿茶饮。1.枸杞薏米茶:取薏米300克,枸杞15克,红枣3~4枚,冰糖、水适量。将薏米放入无油平底锅中小火翻炒烘焙出香味后放入茶壶中,再放入枸杞、切开的红枣、适量冰糖和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2. 薏米茯苓姜茶:取茯苓15~20克,薏米20克,生姜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后加1碗半的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点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当水差不多只有1碗时,关火,趁热喝。3. 陈皮茯苓茶:取茯苓5克,陈皮2克。茯苓、陈皮洗净,放入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胡卫伟 / 文 


精品推荐

围观


共用碗筷可能引起传染病

丨更多

围观


倒春寒”注意保暖护心

丨更多

热文


 咳嗽时远离 5 类食物

丨更多

热文


泡脚养生有“6 不宜

丨更多

热文

5 类隔夜菜不能吃


丨更多



点击“阅读全文”,直接订阅最新《医药养生保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