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逍遥游》情境式默写22题

 老刘tdrhg 2018-03-17



1.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的两句是:“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2.      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的壮观场面的两句是:“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表现大鹏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的两句是:“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大鹏“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苏轼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均由此化用而来。

5.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说明即使是山间雾气、空中尘埃这样微小的事物,它们的活动也要有所凭借,就像鹏的高飞要靠大风一样。

6.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疑问推测的口吻,描写鲲鹏从九万里高空下视,见到天的深蓝,是因为天的高远、看不到尽头造成的句子是:“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      《逍遥游》中,作者用行船对水的依赖性来类比大风载鹏翼的两句是:“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8.      《逍遥游》中,作者用芥草和杯子的例子,说明行船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9.      《逍遥游》中,作者直接点明大鹏的飞翔需要凭借风的托举的句子是:“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10.  《逍遥游》中,作者用“                                             (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描写鹏借助大风的结果是无所阻碍地向南飞。

11.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蜩和学鸠用自已飞翔的状态来嘲笑鲲鹏,表现他们的目光短浅的句子是“                              ”。(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

12.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郊野之行的人备粮的状况的句子是“                                     ”。(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腹犹果然)

13.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百里之行的人备粮的状况的句子是“                        ”。(适百里者  宿舂粮)

14.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千里之行的人备粮的状况的句子是“                         ”。(适千里者  三月聚粮)

15.  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述“小”和“大”的关系,表现认识、行为的差异性的句子是:“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16.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感叹生命短暂的句子是:“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17.  庄子在《逍遥游》中,把彭祖与普通人对比,感叹寿命有长短的句子是:“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18.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他对于“                                                  ”四种人,予以轻蔑的嘲笑。(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

19.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他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0.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宋荣子能够看成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影响的原因是:“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21. 庄子在《逍遥游》中,点出能够做到“无所待”而“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                         ”。(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22. 《逍遥游》中,庄子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已的观点:“无所待”才能真正的逍遥游。作者说明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    张行中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